鄧會蓮
【摘 要】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對于教師而言必須要大力創新,在課堂學習的各個階段,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來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夠讓課堂教學活動在愉悅中進行,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得知識,進而確保他們的全面發展。所以,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至關重要的,本文結合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氛圍;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推進,廣大一線教師也在積極的探索和改善教學手段,小學數學教師應當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實施教學,唯有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夠確保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才能夠讓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一、注重課堂交流的實效性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互動交流并非是一味的追求課堂中的熱鬧與歡笑,其靈動性與實效性必須要體現于學生思維的密度和廣度上。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敢于“放手”,為學生提供更多獨立思考和探究的空間。比如說乘法口訣表的學習,應當強調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其排列規律;口算的教學應當讓學生自己思考嘗試其他不同的算法。隨著年級的逐漸提升,還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1]。
課堂中的交流互動必須要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合理的掌握時機才能夠實現水到渠成的效果。交流互動即是尋求互補的效果,在進行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自我探究的體驗,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必須相時而動。比如說下面一道題:使用24cm的鐵絲圍城一個長方形,能夠怎樣圍?由于屬于開放性問題,答案有很多,因此我們組織小組討論,各個小組提出答案,教師予以指導評價。又比如:王老師與35名學生坐船過河,每條船坐7人,至少需要幾條船?這種問題要讓學生充分的思考計算之后才能夠得到準確的答案。
二、積極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數學知識相對來說較為抽象和枯燥,對小學生來說往往不容易理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他們的這一特征,教師必須要結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內容和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努力的營造各種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所需的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探究欲望,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比如說教學“毫米”相關知識內容時,我們拿出數學課本,讓學生猜一猜它的厚度,學生結合之前所學習到的長度單位“厘米”很容易猜出數學書的厚度大概為1cm多一點點,之后我們再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元錢硬幣,讓他們猜一猜一元錢硬幣的厚度,再讓學生用尺子動手測量。如此一來,有的學生大眼瞪小眼,因為一元錢硬幣不到一厘米,到底應該如何量呢?此時學生心中便會形成一種希望一探究竟的欲望,這就讓過去單純枯燥的概念教學因為學生的探索欲望而變得更加有趣味性,課堂氣氛也變得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
三、靈活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必須要尤其注意下面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多媒體所呈現出的材料必須要生動和形象,必須要和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審美特征相符合,比如說小學生對于電視節目中動畫片里的卡通形象往往印象非常深刻,教師能夠在進行多媒體展示的過程中借助于這些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人物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加深他們的印象[2]。
比如說展示5+3,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呈現5個喜洋洋的形象,之后再呈現3個喜洋洋的形象,讓學生說出屏幕中一共有幾個喜洋洋;另一方面應當合理掌控多媒體使用的度,多媒體技術在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基礎上,也應當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同時嚴格控制多媒體使用在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時間比例,唯有把多媒體技術和教師口頭引導、板書書寫聯系起來,才可以實現其最佳的輔助效果,創設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四、教師參與活躍課堂氛圍
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的和學生共同探討,共同進行快樂的學習,這樣不但能夠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同時還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有了教師的參與,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便能夠更有效的提升。在教學中,我們應當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當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學生予以科學有效的引導,盡可能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小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希望能夠通過這些方式來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相處、學會思考、學會發展,得以最大限度的自主發展,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而言之,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充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借助于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靈活的營造出與小學生學習需求相符合的環境氛圍,最大程度的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應當勤學多思,讓學生真正的愛上數學、享受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郭軍輝.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學周刊,2016,36:41-42.
[2]劉志龍.淺談如何構建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J].學周刊,2016,3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