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富然
【摘 要】在現實的城鄉一體化中學體育教學環境中,長沙市的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環境呈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化現象,城鄉體育教育失衡比較嚴重。為此,我們需要對癥下藥,優化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的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力求在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創建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統籌城鄉體育教工作協同發展。
【關鍵詞】中學體育;教學環境;城鄉一體化
中學體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隨著“城鄉一體化”政策的推進,中學體育教學也要緊跟這一形勢,實現城鄉體育教學的協同發展。但是,在現實中,卻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城鄉中學體育教育資源差異和教育失衡現象?;诖耍疚囊蚤L沙市為例,在走訪了多家城市中學和鄉鎮中學后,從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的角度出發,深入剖析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現狀,基此提出優化策略,以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中學體育教育一體化發展。
一、長沙市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環境現狀
(一)硬件體育教學環境差異明顯
硬件環境包括體育教學基礎設施、體育教師配備情況、體育教師的結構情況等。鄉鎮中學的體育教學基礎設施要遠遠少于、差于、落后于城市中學,制約著當地中學基本體育工作的健康發展,鄉鎮中學內部的體育教學物質資源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很多學校甚至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可利用率也不高,不少器材因為年久失修也無法使用,學校領導在物質基礎設施的需求滿足上也考慮不周。在體育教師配備上,雖然城鄉的體育教師配備都能達到國家相關標準,但城市中學的專業體育教師在數量上還是要比鄉鎮中學龐大;受限于農村地勢寬廣等原因,鄉鎮體育教師的配備彌補不了物質資源上的匱乏。體育教師的學歷結構,城市中學的體育教師隊伍的學歷水平要高于鄉鎮中學,尤其是研究生人才隊伍更占優勢,鄉鎮中學更多的是大專生的匯聚地。在職稱結構上,城市中學是“兩頭小、中間大”的合理結構,但鄉鎮中學高級、中級職稱比例偏少,初級職稱比例偏大,結構不合理。
(二)軟件體育教學環境差異明顯
軟件環境包括體育教學信息化建設、體育教學制度、體育教學文化環境、經費資源等。城市中學對信息化建設和優質教學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明顯高于鄉鎮中學,因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遠遠先進于鄉鎮中學。體育教學制度主要表現在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科研情況的制定、執行和落實等。由于管理、師資力量、缺乏監督等方面的差異,城市中學在這方面的情況較好,鄉鎮中學則相對較差。在體育教學文化環境上,多是師生關系、課程內容安排、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期望、課余活動和體育活動執行情況等。在課程內容安排等層面,城市中學要優于鄉鎮中學,但在師生關系與人際關系上,城市中的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課余時間輔導現象嚴重,因此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淡薄,易出現小團體現象,明顯不如鄉鎮中學融洽和諧。以往國家教育經費投資更傾向于城市,城鄉中學的教育經費資源分配明顯失衡,這在長沙市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二、長沙市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環境優化策略
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環境之所以出現明顯的差異,主要還是因為政府政策的偏差,城鄉思想觀念上的差距,以及城鄉體育教師的數量、結構失衡。為此,我們需要對癥下藥,統籌城鄉體育協同發展。
(一)政府政策、監管工作向鄉鎮傾斜
政府在學校教育投入上的失衡,是城鄉體育教學環境產生差異的首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在政策上多向農村體育教育傾斜,避免政府對農村學校教育投入不公現象,從根本上保證農村體育教育環境建設。
其次,教育部及相關部門、學校尤其是鄉鎮學校,要重視學校的體育教學、監督監管工作,重點關注鄉鎮、農村的體育事業發展,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措施,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環境建設,為體育教師和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優化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的硬件環境
城鄉各學校,要根據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利用好國家的教育經費投入,完善物質基礎設施,并配備管理人員,做好維護、管理和修繕工作。其次,在人力資源上,做好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吸引高學歷、高能力、高資歷的人才到鄉鎮中學,并以老帶新理念,做好幫帶工作,全面建設教師專業化隊伍。
(三)優化城鄉中學體育教學的軟件環境
在城鄉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鄉鎮中學要加快信息化建設,豐富教學資源,保證體育教師和學生的信息化視野,更好、更快、更多地獲取、吸收體育知識。在體育教學制度和教學文化環境建設方面,學校首先要擺正理念,不要因為應試教育而有失偏頗,重視體育教學工作;完善各項教學制度,適時制定、貫徹和落實教學計劃、教學綱要;重視體育科研活動并積極組織實施;正視體育活動對文化課程學習的輔助作用,鼓勵學生和教師投入到活動中來;引導體育教師強化自己的責任感和重要性,通過激勵措施、考核體系、培訓工作,不斷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技能知識,為深化師生關系強化基礎,柔化師生關系、學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S].2010.
[2]李古玥.城鄉一體化背景下學校體育均衡發展研究[D].牡丹江師范學院,2015.
[3]鄔志輝.城鄉教育一體化:問題形態與制度突破[J].教育研究,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