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萍
【摘 要】英語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英語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英語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英語學習實踐。
【關鍵詞】高中英語;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英語是高中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它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及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但在現在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些脫節,學生缺乏自主實踐的能力,從而導致了英語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并且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需要,產生了很多學困生。《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況兩極分化情況很普遍,學困生面廣、面大的問題尤為突出,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轉化學困生是英語教師十分頭疼的問題,同時也是英語教師所面臨的現實挑戰。
所謂英語學困生即在英語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是指智能正常,但因后天和外界的原因造成英語學習有障礙,達不到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的學業不良者。英語學困生的成因有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因是兒童身心發展上的障礙,以及知識、技能熟悉的不足;外因是教學上的缺陷(教學與教育工作的缺陷;教育過程的組織與物質基礎的缺陷;教學大綱、教科書、指導書的缺陷)和包括家庭在內的校外影響的缺陷(巴班斯基)。布魯姆認為學業不良是由教師不正確的學生觀及不恰當的教學方法造成。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由于長期以來被單純應試教育的觀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使高中英語學困生面大、面廣的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事實:每個學校、班級、學期,英語差生的數量往往比其他學科多些,兩極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學科快些,且年級越高,差生比例越大。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學尤其明顯。這批學困生的轉化問題,一直困擾著廣大英語教師。不少英語教師曾對此做過分析和探討,希望找到癥結所在。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卻是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困生采取“冷處理”的辦法,只要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對他們各項未達標的作業等情況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對那些個別擾亂課堂紀律的,則“請出”教室。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班級成績在年級的排名地位,還動員成績不好的學生在考試那幾天請假。這些做法極其不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完全違背了素質教育的目標,“讓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成了一句空話。
因此,英語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英語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英語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特別要注重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主地進行英語學習實踐。如何激發學困生,提高學困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筆者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深入了解學困生
學困生的形成的一定原因的,因此要深入實際,調查掌握學困生“困”之所在,然后有的放矢地進行幫扶比如我班的吳育仁同學,是上個學期從南林羅葵小學轉入我班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因此在學習上,他沒有得到很好地監督和輔導,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成績很差,針對這一情況,我在安排座位時有意安排各方面都很棒的班長王祥樂同學與他同桌,讓他們結為“一對一”的學習對子,在他完成作業、練習上遇到困難時,讓班長王祥樂給予及時的幫助,讓他由作業、練習是一種負擔變為一種愉悅的學習過程,在課堂教學上,我更是多一點關注他,在平時的提問中,我也會有意地讓他回答他能答得上來的問題,或是上黑板完成他所能完成的一些練習題,循序漸進的克服了他畏難的情緒,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
所以教師們換個角度,拋開對學生的偏見,就會發現學困生并非無可救藥,而是要求教師要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困生的心態,對學困生的學習目的、態度、興趣、心理變化和家庭環境等方面作出全面調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類教育的方式,隨時比較和修正教育方式,讓學生在教師的熏陶下潛移默化地克制不良心態的滋生,用教師良好的心態、理智的情感來塑造學生美好純潔的心靈,使學困生領悟到身邊的同學、教師都對“我”的進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們會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轉變思想,鼓足勇氣,直面現實,積極地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教師的情感融入他們的心田。
二、尊重關愛學困生
一般說來,尊重學生是對學生人格的充分肯定或對其某種行為方式的有意激勵。尊重學生,尤其是尊重學困生,把他們當做一個個完整的、發展的、活生生的人。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有發展潛力的。尊重他們在興趣、愛好、性格、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對待學困生,教師要有信心、耐心,多鼓勵,多交流,發現他們的優勢或長處,了解他們的心思,使他們知道并了解教師及其他同學是需要他們的,慢慢地在英語學習中找到樂趣。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自尊心。尊重學困生并非一味的縱容和遷就他們,而是對他們嚴格要求,正如俗話所說,“嚴師出高徒”。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真正地打開心結,盡情地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教學方法靈活
英語教師要仔細研究教學方法,深鉆教材,用一些格言、諺語、歌謠、謎語和游戲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方法不僅要有效的開發學生的潛能,而且還要有效地作用于學生的非認識系統,讓學生從學習本身享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巧妙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盡可能地將教師的特長、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習風格優化組合,克服教學中的單調感和模式化,從而適應學生心理發展與精神生活的豐富性。盡量多用形象化的材料和手段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圖表模型、幻燈圖片錄音錄像等,這樣一方面易于喚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其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便于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理解掌握教學內容。如在學習外研版第七冊第三模塊Literature時,可以播放Oliver;Twist,這部電影與主課文Oliver Ask for More 相關的部分,這樣一來原本枯燥的閱讀課就變成了一堂視聽說課,既可以了解故事內容,又可以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原聲電影,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四、有效地學習策略
學生的學習活動在有效的學習策略指導下,能夠以最少的時間投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對于英語學困生不僅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對其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比如幫助學困生分析學習任務及自身的特點,從而制定適當的學習計劃;告訴學困生一些學習英語的方法,如復述或是介紹一些記憶術;幫助學困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整合新舊知識,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認知過程,從而有效地安排和調節自己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合理地安排時間,合理的對成功與失敗進行歸因。
五、鼓勵性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一方面在于發現問題,進而改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在于給學生適時而恰當的激勵,從而促進他們樂于學習。教師在對學困生進行評價時,充分肯定其在英語學習方面所取得的進步,同時還應對其努力方向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如教師可以為學困生建立成長檔案袋,將其在不同時期所取得的突出成績放入成長袋中。
對學困生除了加強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師教學中還應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條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根據學科特點和作業練習要求引導學生選擇正確的學習方法。例如:閱讀法、思考法、比較歸納法、識記法、回憶重現法、分析法、觀察實踐法等。實踐證明,學困生與優等生不是一成不變的。給學困生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溫暖,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都可能使學困生從思想品行到學習技能上與優等生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