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平
摘 要:專業建設是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對學校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本文從專業建設目標、準確設立專業方向、完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完善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構建優質的就業平臺等方面,對中職學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校 模具制造技術 專業建設
據筆者了解,廣西很多學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出現了招生嚴重萎縮的現象,不但影響了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健康發展,也影響了本區域經濟的發展。究其主要原因,一是中等職業學校的研究力量淺薄,盲目追求經濟利益,開設專業僅僅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二是專業建設滯后于行業的發展,與本區域經濟發展嚴重脫鉤,專業建設沒有特色,缺乏核心競爭力;三是畢業生專業技能水平低,無法適應企業實際需求,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為了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健康良性發展,需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其專業建設。
一、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明確專業建設目標
專業建設的首要任務是要明確專業建設目標。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本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和行業的用人需求,以行業需求為導向來明確專業建設目標。通過對廣西和廣東兩地區模具類企業以及廣西區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畢業生的深入調研,確定了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初次就業崗位為數控操作員、機械繪圖員、模具裝配員生產線操作員、沖壓模設計員、注塑模設計員等,發展崗位為生產班組長、模具設計師、主管等。結合兩廣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和用人需求,以行業為導向,確定專業建設目標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模具制造、設計、管理的基礎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生產第一線的中等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準確設立專業方向
準確設立模具制造技術專業方向,為畢業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就業基礎,增強畢業生的就業崗位能力,增大畢業生的發展空間。筆者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本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符合行業的用人需求,以行業需求為導向,準備設立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專業方向。通過對廣西和廣東兩地區模具類企業以及廣西區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畢業生的深入調研,在模具制造技術專業設立了四個專門化方向:模具數控加工技術、模具鉗工裝配技術、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塑料成型工藝模具設計。根據當前中職學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發展,把教學方案分為前后兩個階段。
前一個階段,采用“寬口徑”培養。文化基礎課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基礎課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和校企合作提供的平臺,通過整合資源、優化組合,把每一門課整合成一個專業能力模塊,通過專業能力模塊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獲得必需、夠用的專業理論知識和生產實踐技能。通過這樣的“寬口徑”的培養和前段的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的教學,為后段專業方向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意愿和學習的實際情況,選擇后段的四個專業方向之一,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與培養。通過準確設立專業方向,為畢業生提供較強的就業能力和后續的發展動力。
三、開展崗位工作任務分析,完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工作之一。為了完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學校邀請有代表性的企業專家、管理人員,召開了模具制造技術專業工作任務分析會,對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整理和歸納,明確就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依據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要求及相關知識,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緊密結合有關的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完善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實現所學課程內容與就業崗位需求知識能力相對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四、完善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的教學方法與普通中學的教學方法有著很大的不同,中職學校在教學中應以就業為導向,在教學中應該體現出“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原則,讓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以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做中學”專業訓練,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是檢驗理論的唯一真理。通過“做中教”和“做中學”,做到理實一體化教學,符合中職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規律,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完善教學設施,夯實專業建設硬條件
完善的教學設施是專業建設的硬件保障。因此學校加大投資力度,完善了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教學設施。學校的教學設施如下。一是金工車間,主要有通用機床,比如普通車床、普通銑床、刨床、磨床、鉗等實訓設備,供學生實習,以掌握金工的基本技能;二是現代制造技術實訓車間,設備主要有注塑機、線切割機、電火花、數控車、數控銑、加工中心等現代技術加工設備,培養學生掌握模具加工現代化機床設備的實際操作;三是模具模型實訓室,學生可進行拆裝練習,以了解、掌握各種模具的結構;四是模具拆裝室,提供企業常用的模具,學生可以進行實習拆裝,以掌握模具的裝配、維護與調試;五是模具CAD/CAM實驗室,配備若干計算機,學生可以進行模具設計以及仿真加工。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水平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對一個專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中等職業教育,教師既要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教學業務能力,也要具有較高的實踐技能水平和豐富的企業實際生產經驗。因此,筆者學校采取了很多有力措施。一是積極鼓勵在職教師的再學習、再提高,對在職攻讀碩士、博士,取得相關學歷學位的,給予一定的獎勵;二是重視教師專業實踐技能的培養和提高,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教師深入模具企業進行定崗實踐;三是聘請有豐富實踐生產經驗的企業技術人員為兼職教師,承擔專業教學任務;四是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教師進行市級、省級、國家級的教師培訓活動,有條件地安排教師進行企業兼職,讓教師及時把握模具制造技術專業的發展動態、專業新知識和新技能等。
七、深入開展校企合作
幫助學校先后與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冠德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冠捷顯示科技(北海)有限公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伙伴關系,依托眾多企業提供的校外實訓基地平臺,通過學校—企業兩者之間的學習循環,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理論指導實踐,把學校學習與企業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校企合作的好處在于學生能盡早了解行業實際情況和體驗企業文化,能清楚知道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明確學習目標,有目的有計劃地學習,提高專業技能水平,滿足企業實際需求。
八、夯實校企合作成果,構建優質的就業平臺
專業建設的成果就是要培養出合格的技能人才,為區域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因此,學校和企業雙方都有責任也有義務共同夯實校企合作成果,共同構建優質的就業平臺。對于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學校要重點關注就業企業的優劣,主動加強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企業的用人需求,與優質企業建立穩定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優質的就業平臺。
九、小結
學校的專業建設要辦得有特色,要辦得有核心競爭力,要培養出合格乃至優秀的中等技能型人才,滿足企業用人的需求。企業的用人需求得到滿足,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理所當然,學生在企業也會得到良好的發展,學生、學校、企業三方達到三贏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郭曉梅,丁明明.高專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資訊,2008(9).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廣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