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恒才
摘要: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有效開展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能力,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激發英語學習力,從而有效構建高效快樂的英語課堂。
關鍵詞: 教學觀念;基礎;自主;熱情;評估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184-01
加強和重視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既是使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使學生真正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達到英語課程標準學習目標的要求。那么如何在最重要的初中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主動獲取知識的習慣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英語教師作為實施新課程的主體,要改變現狀,就必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學會學習英語,提高學習效率。那么,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呢?主要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改變教學觀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要把"舞臺"讓給學生,首先要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并以考試為最終目的,從而喪失了把握英語學習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要開發其潛在能力,就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語言作為各類信息的載體,充斥著大量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就是說,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豐富各種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現行教材提供了大量語篇內容,其中包涵了歷史、地理、文化、風俗、風土人情及人際關系等。總之,要使學生明確他們面臨的是更加開放、發達的未來社會,他們必須用未來的人材標準指導自己的學習。最后,要讓學生意識到改變被動吸收的學習狀態才能最終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應該讓學生明白,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道理。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用事實來說服學生。
另外,教師自己要改變教學觀念,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其關鍵在于教師要摸索出一套好的學習指導方法。把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問"的主角地位讓給學生,教師從"幕前"到"幕后",學生則由聽眾變為實踐參與者—活動的主體。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知識并轉化為己用,同時獲得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實踐證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才能獲得語言技能,提高進行交流的能力。
2.充實基礎知識、練好基本功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師一定要告訴學生們,練好基本功是學好英語的必要條件,沒有扎實的基礎,就談不上繼續學習,更談不上有所成就。要想基本功扎實,必須全神貫注地認真聽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效率,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做到以下"五到":
2.1 “心到”。在課堂上應聚精會神,一刻也不能懈怠,大腦要始終處于積極狀態,思維要活躍、思路要開闊,心隨老師走,聽懂每一句話,抓住每一個環節,理解每一個知識點,多聯想、多思考,做到心領神會。
2.2 “手到”。學英語,一定要記課堂筆記。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都過目不忘,記憶本身就是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常言說,"好腦筋不如爛筆頭"。老師講的知識可能在課堂上記住了,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所以,做好筆記很有必要。英語知識也是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對于重要的和難懂的要標記。這對以后復習鞏固都是非常方便的。
2.3 “耳到”。在課堂上,認真聽講是十分必要的,不但要專心聽老師對知識的講解,而且要認真聽老師說英語的語音、語調、重音、連讀、失去爆破、斷句等發音要領,以便培養自己純正地道的英語口語。聽懂老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在頭腦里形成反饋以幫助記憶;理解領會老師提出的問題,以便迅速作答;對比同學對問題的回答,以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2.4 “眼到”。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要雙眼緊隨老師觀察老師的動作、口形、表情、板書、繪圖、課件展示等。大腦里形成的視覺信息和聽覺信息相結合,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2.5 “口到”。學習語言,不張嘴不動口是學不好的。所以,要讓學生充分利用早晨頭腦清醒的時間,大聲朗讀;課堂上要踴躍回答老師提問、積極參與同學間的討論和辯論,課下對不清楚的問題及時提出,克服害羞心理,不恥多問。對學過的課文要多讀,可以跟錄音機讀,竭力模仿其語音語調以糾正發音,要讀得抑揚頓挫,朗朗上口,一些經典文章像新目標里每個單元3a部分的文章,最好能背得滾瓜爛熟。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練習英語口語,比如與同學進行對話、講英語故事、唱英文歌曲、演英語短劇、進行詩歌朗誦、觀看英語電影等。除了對課本中的范文要細讀精讀之外,還要多看些適合中學生的課外讀物,既可增長知識,又可開闊視野,還能提高閱讀水平。
3.從教材出發,在生活中拓展課程資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材內容豐富,如Unit 4"Travel"、Unit 9"What's it made of?"、Unit 14"Shopping"、Unit 16"The football match"等課,給學生提供了大量貼近日常生活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覺得學好英語是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學生深有感觸地說:"如果不學好英語,連日常用品的介紹、電視節目都看不懂呢!"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創設形式多樣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學生建立語感的信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思考、探究,展示才能的空間,讓其在生活中開掘課程資源,把教材與學生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相結合,從而獲取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熱點評說、模擬活動、情景劇場等形式各異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4.及時進行課堂評估培養興趣,激發動機,促進自主學習
課堂評估是教師用來獲取學習情況的一種課堂操作方式,是課堂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和學習實施監控的一種手段。其目的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方面的信息反饋,借以觀察和促進學生學習的進步。所以評估的開展應以學生為中心。在目前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的的教學中,課堂評估是一種很好的了解教學效果達到與否的手段,從而為日常的學習和教學提供必要的反饋,使教師能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與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般都是通過搞測驗或期中和期末考試來對教學和學習進行評估。然而這種評估往往不利于培養學習興趣,不利于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態度、努力程度以及存在的問題。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通過一兩次的考試進行評估,似乎對學生不近情理,所以最好的方法應該是在學習過程進行課堂評估,這樣更能體現個性化,了解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況。有利于發現問題,從而更有利于培養興趣,激發動機,促進自主學習。
總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點,一直受到了英語教師和學者的重視。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注意。對于學生來說,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努力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充分利用好課內課外時間,實現自己學習方法上質的飛躍。對教師來說,應該重新定位師生角色,打破"教師中心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幫助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實施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給學生一個民主,平等、自由、輕松的學習氣氛。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應該盡量使教學內容具有新穎性、開放性,并針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采取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合作,主動獲取知識,不斷形成技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盧曉麗;論中學生英語學習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2] 廖艷茹;初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3] 張永勝;掌握學習策略提升自主學習能力[J];中國遠程教育;2015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