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瑞娟
摘要: 新課改開展以來 ,課程教學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程教學實施的是素質教育,它是促進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的教學。在新課程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與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的主旨是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關鍵詞: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9-0288-02
1.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去探索它。但興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養。因此,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應精心設計,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學生在親身實踐中體驗化學的樂趣在產生的興趣。
2.加強情感溝通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情感溝通就是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細心人,在教學中注意捕捉學生的一言一行,哪怕是一個最細微的眼神,一個最細小的動作,也不要輕易放過。在課后交流時,要把課堂捕捉到的信息用個別交談、課外活動、集體交流等方式發送給學生,與之進行坦誠對話,使學生覺得教師可信、可親,這樣,在學習當中,學生就會自覺不自覺地由喜歡老師轉而喜歡老師上的課,學習興趣就會不請自來了。這種潛移默化的情感作用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深刻了解與交流基礎之上的。
在現代的教育理念中,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充當知識的講授者和解惑者,同時也是學生探求新知識的合作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首先尊重、理解學生,承認學生的差異,關注學生的需求和情緒上的變化,給與相應的關心,并在與學生的交往中以自身的言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利用這些特征,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從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藥品的取用的內容時,很多學生都會問到,為什么要按照那樣的操作去做,假如我不按照課本的要求去做不可以嗎?對此我并沒有直接說不可以,而是讓他們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東西是不能讓我們不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實行的。比如:你要學習每樣東西肯定要從頭開始學起才有結尾,不可能什么都會了才去學它。積極的情感和教學實際緊密聯系,相輔相成。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時刻記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他們對化學課的情感影響著學習效果,備好課不如上好課,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交流的過程,這兩個過程相互影響,彼此依存。"道始于情"。教師只有把高漲、積極的情緒,慈善、微笑的面孔,剛毅、自信的眼神帶入課堂,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和藹可親。只有這樣,學生學起來才輕松自由,思維才異常活躍;才敢大膽地想象,深究教材中的問題;對某些問題才敢于質疑,敢于評論,課堂氣氛才顯得活躍、熱烈。反之,就讓學生產生壓抑感,甚至產生失望、驚恐、緊張等情緒,從而扼殺了學生探究討論問題的欲望,窒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不拋棄、不放棄。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指正;必要的時候允許學生不舉手發表意見。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最佳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最佳的精神狀態,從而使學生以最佳的主體精神參與學習活動,融入化學課堂。,使學生不但學到化學知識,而且得到愉快的心理滿足。
3.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根據青少年的成長規律,這個時候的學生更容易對有吸引力的東西感興趣,一但他們感受到疲勞,就更不可能對這種枯燥、乏味的"填鴨式"感興趣,自然注意力就會分散,長時間下來,成績肯定會下降,該掌握的知識得不到及時掌握,這就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應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充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完全處于主動,自然而然學生的興趣提高了,注意力必然更加集中,課堂教學會得得心應手,事半功倍。作為化學教師一定要積極探索,想方設法使學生全身心地學習化學,實現高效課堂。
4.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總書記曾說過: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而探究能力 則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化學作為實驗科學,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家庭實驗等實驗內容很多很多,給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作為一名優秀的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造探索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學會猜想、學會驗證、學會推理,在探索中學會歸納、學會整理,培養多角度思考、多方向探究的習慣,培養知識的遷移和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只有在親自參與實驗的基礎上,才能理解教材中呆板的知識,也只有在親自參與實驗的基礎上,才能培養出學生的創造動機、創造意識、創造觀念及發散性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各種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唯有如此,我們的學生才可能有廣闊的前途,我們的民族才大有希望,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們的有效課堂教學落到實處。
實驗設計是實踐能力和基礎知識的綜合,若沒有過硬的基礎知識實驗設計不出來,沒有過硬的實踐能力實驗完成不了,我們經常開展一些貼近實際的實驗設計活動,評選優秀的實驗設計方案。如:在講解鐵生銹的問題時,鼓勵學生大膽設計鐵在不同的介質中生銹的情況,來探究鐵生銹的條件,更鼓勵學生多觀察日常生活中各種防止鐵生銹的方法,學生通過親自探究實驗和多角度的觀察,設計出多種防止鐵生銹的方法,這樣既有利于知識的掌握,更掌握一些實用的方法,真正達到了學以至用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和創新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要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應不斷探索與創新,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化學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4;
[2] 關于綜合性科學(理科)課程的思考[J].學科教育,2001(8);
[3] 化學實驗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J].教育科學研究,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