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淑卿 賈皎 袁金彥
【摘要】隨著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增加,高職學生是一群特殊群體,面臨對頂崗實習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受心理問題比一般大學生更加明顯和突出,更容易引發心理危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實習的順利進行,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對高職學生的實習心理進行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學生,實習心理
一、積極心理學理論概述
對于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Seligeman認為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開發人的潛能、美德和積極的品質的一門科學。積極心理學關注人內在的積極心理品質,強調人的價值。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類自身的積極因素,主張以一種積極的視角來解釋人的各種心理現象和心理問題,從而調動人自身潛能,激發人本身的各種能力與創造力,從而獲得美好的生活。傳統心理學的帶有一定的“被動性”,局限于各種心理病癥出現時的診斷與治療,而缺乏對人的內在動力的分析研究。積極心理學基于人潛在的、實際的、建設性的力量出發,倡導要善于發現、培養人類自身的正能量,從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
二、高職學生實習心理分析
1、高職學生成長的煩惱
現在的高職學生多為“90后”,心理發展極為不成熟,獨立性差。從生理學的角度看,高職學生處在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關鍵期,認知水平也由形象思維發展到象思維。高職學生學習狀況普遍不理想,致使他們在心理上不自信、叛逆、缺乏歸屬感、對將來的發展不確定。
2、學生構成帶來的“不平衡”
由于高校擴招,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構成參差不齊,主要包括“單招生、對口招生、統招生”,對于很多經歷過高考層層選拔的統招學生,面對從社會上招來的單招生以及中職對口升學的學生很有挫敗感,內心極度不平衡,對自己的價值認同感急速下降。
3、實習帶來的心理“困惑”
首先,實習崗位引發的“心理落差” ,大部分高職學生在實習之初都懷揣著一顆興奮地心,對實習抱有很大的期望,然而隨之而來的崗位分配讓他們大呼“各種失望和不懂”,大多數高職學生不會按照預期被分配到合適的崗位,甚至所學的專業與從事的工作相關度不高、甚至基本不沾邊;即便得到了與與所學專業相對應的崗位,他們也會因為被分配到低層次的實習崗位或做一些簡單、重復性的工作而感到“大材小用”,認為自己是廉價勞動力,因此缺乏工作主動性、責任心甚至出現消極怠工。
其次, 由“學生”到“員工”引起的心理不平衡,一方面對于企業的剛性作息要求,有時甚至“5+2、白加黑”的工作, 與輕松的校園生活相比相差懸殊,簡直就是體力與精力雙透支。另一方面,實習學生的工作崗位大都簡單重復、枯燥無味,由以前“被服務”者變換成“服務人者”的角色,高職學生難以承受。第三方面就是實習待遇方面,高職學生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節奏,無法理解掙錢的艱辛,尤其面對正式員工相差懸殊的工資,內心實在是“HOLD” 不住。
再次,實習中 “壓力山大”,高職學生自我意識強,在擔心自己是否能勝任工作同時,又急切渴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肯定,并能夠取得一定成績,壓力隨之而來。然而,這個階段恰恰是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最容易出錯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時期里學生一旦工作中出現失誤,內心就會產生恐慌。尤其面對企業復雜的人際關系,企業的主管、領導對于做錯事的學生會嚴厲批評,講話語氣有時會很重甚至會扣除部分薪酬作為處罰,這對于涉世未出的高職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打擊,致使學生產生各種心理危機。
三、積極心理導向的實習心理干預策略
(一)建立實習—前—中—后模型
(1)實習前建立積極認知:
專業教師動員:根據不同實習階段的實習目標,帶領學生進行崗位認知,明確實習目的,教育學生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
企業動員:由企業專家或頂崗實習基地負責人向學生全面準確介紹實習企業情況,傳遞有關行業、企業的信息,除了宣揚企業的優勢外, 也盡可能將實習企業中容易出現的“灰色現象”告訴學生,引導學生冷靜、理智、客觀的進行思考、判斷和處理。
優秀實習生動員:站在學生的角度介紹自己在企業成長的經歷,分享一些與同事、上下級相處的經驗,以及自己曾經遇到的困惑。
(2)實習期間培養積極體驗,塑造積極人格:①教師要與企業積極溝通, 減少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客觀因素。實習管理教師盡量深入企業、深入崗位及時發現并幫助學生理性應對各種心理問題。②定期對有心理障礙的特殊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進行中期心理危機的行為矯正,特別要關心角色失敗者, 幫助其挖掘潛力, 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讓學生學會如何較成熟、理性地進行溝通交流。③引導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心理健康知識,改變不合理認知,將消極情緒合理化。引導學生善于挖掘事物的正面影響, 利用“自我暗示”體會“工作的快樂”。
(3)實習結束后進行總結和評估:
(二)積極的組織環境—多維交叉網絡
個人的積極品質離不開良好的環境,積極心理學提到,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構建和實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支持保障系統。通過營造積極的組織從而對個體的品質形成促進作用,幫助個體的健康成長。
對于校方而言,可從教育的角度出發,通過選修課、專題講座、心理咨詢室、心理網站、心理熱線等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干預,引導他們積極預防和自我保護。同時要有針對性的對專任教師及學生管理人員進行心理危機應對和心理危機預防的專題培訓,使他們能夠利用一些常用的方法進行心理危機應對和危機干預。
對于家庭來說,家長作為孩子言行舉止的啟發和引導者,父母的言傳身教對于子女的個性的形成以及心理的健康發展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平時應該注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利用學生家長雙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學校一起對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
對于企業而言,一個良好的人文化環境,對學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剛剛步入職業崗位,存在很多的不適應,他們需要的只是時間。所以,企業對于學生也應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態度,多賞識、不恐嚇;多鼓勵、不變動;多寬容、不苛刻,多教導、不訓斥;多交流、不無視;這樣才能讓學生健康的成長、更加樂觀的看待這一行業。
本文是2015河北省高教學會課題《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頂崗實習心理危機與對策研究》,課題編號:GJXH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