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奇
摘 要:現代社會中存在著諸多的浮躁和拜金主義,在現在的職業高中專業課教學中也存在著實用為主,重技能輕文化的現象。往往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注重學會技能的簡單運用,而沒有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教育和滲透。不必說諸子百家,就單拿儒家學派的教育思想來說,對我們的現代文化教育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我們現代職業高中的教育也是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主要圍繞如何在職業教育中滲透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進行探討。
關鍵詞:傳統教育思想;職業高中專業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7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25-156-2
0 引言
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有著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在教育思想方面有著豐碩的教育成果。不必說諸子百家,就單拿儒家學派的教育思想來說,對我們的現代文化教育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我們現代的素質教育還有職業教育更是起著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我認為在這些思想精髓中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我們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讓傳統教育更好地為我們的社會造福。
1 傳統教育思想的作用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影響
孔子關于教育的作用 ,一是重視教育對國家、社會的作用;二是教育對人的培養起重要的作用??鬃诱J為教育工作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政治工作,因為通過文化教育就可以把好的風氣,如:“仁”“孝”“忠”“信”等傳播到社會上,從而影響政治。我們面對的職業高中的學生是兩年后就要走進社會融入社會工作中的群體。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在教學中把這些正能量傳遞給他們從而使我們的社會進步、國家發展。
孔子還認為治國,根本上應讓人先在經濟上富足起來。要讓他們富足最根本的方法應首先提高他們的文化。教育工作比國家的政令法律更加重要和有效。他還認為政令法律只能強制人民不去犯錯,而教育則可以從心理上去影響教化百姓讓他們自己不去犯錯。因此說教育起到了政治法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職業教育更應該在對勞動技能的培養中加強文化素質的教育,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勞動者。
現代教育正是遵循了傳統教育思想中孔子對教育作用的理解。國民經濟要發展,綜合國力要提高,要依靠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要發展,教育首先是第一位的。而生產力要提高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我們職業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由此說明了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通過教育使科技得到提高和發展,使道德規范等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即通過教育將社會文化、行為規范等傳遞給新一代,使他們獲得未來社會結構中的相應角色,以維持社會運行機制和延續社會結構。
教育對人的社會化作用體現在三方面:生產指導功能;角色培養功能;傳遞社會規范功能。此外,教育還具有社會功能(也稱為工具功能)大致上包括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會階層功能與變遷功能等?,F在教育正是沿著這條道路走的,提高職業高中學生的素質就非常明顯的等同于提高科學技術、提高生產率、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2 傳統教育目的的繼承對現代職業教育的影響
在傳統教育思想中,孔子的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仕”“君子”。把官職和學習結合起來,主張賢人政治,反對學“不學而仕,仕而不學”的世卿世祿制度。他培養的是有知識有高尚品德的仕、君子,讓他們去作君主的輔佐,老百姓的道德表率。孟子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在于培養能夠明人倫的仕君子,也就是說整個教育目的就是培養孝悌。
從孔孟的教育目的來看,我們今天的教育目的應當批判地繼承。
①應當批判孔子學的目的是為了成為仕,為了做官。我們今天的教育除了要培養出好的官,君子之外,我們還要培養出方方面面的人才。如:管理人才,技術人才等。而我們職業教育則是培養更多的技能人才。這對于孔子時代來說是有局限的。此外我們應當繼承孟子的“培養孝悌”。這對于當今的現代人來說“孝悌”二字的分量是越來越輕了。我認為現代的教育應當更加重視孝悌。讓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更少甚至沒有。這一點上作為家長的也應當認識到過分的溺愛是對下一代的迫害,使他們養成自私自利,以個人為中心的壞脾氣,使他們不知道怎樣尊重人,怎樣和他人相處,所以說現代教育應加強孝悌的教育,職業高中的教育更應該讓學生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師,如何團結同事,如何與他人合作。如果一個連自己的長輩都不愛、都不關心的人,難道他還會懂得去愛別人、關心別人、關心國家嗎?因此,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實訓室我們都應當給職高的學生灌輸中國傳統的“孝悌”。
②我們應當批判孟子的不重視自然科學的教育,相反我們更應當加強對自然科學和勞動技能的教育,使下一代相信科學,破除迷信,不去相信那些歪理邪說,要讓他們看到邪教對人們的危害,如李洪志的“法輪功”對人民國家都造成危害,我們應當堅決取締。讓學生思想上要形成我們不僅要有文化素質更要有一技之長思念。中國現在正在如火如荼進行工匠精神的培養。我們不僅要成為文化大國,也更要成為工業強國,工業的發展和職業教育的培養密不可分。因此,我們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
3 傳統德育教育對現代教育的影響
道德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他從“性善論”出發,重視啟發人們恢復天賦道德觀念的自覺性,儒家派中的荀子關于道德和道德修養的思想基本上也沒有越出儒家思想的范圍。我認為儒家這三位代表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3.1 中國古代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將德育和智育相結合
據《周禮·地官·保氏》記載,周朝的貴族子弟八歲入小學,由當時負責教育的保氏教育他們,教育的主要內容就是“六藝”,就從“六藝”六大方面教學內容的設置來看,中國古代教育確實從一開始就十分注重德育和智育的相互結合。禮樂主要是道德教育,但其中也包括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射馭書主要是知識技能教育,但其中也滲透著德育的內容。春秋戰國以后,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人們似乎更加強調德育教育,但同時,人們也并沒有放松對知識教育的重視。中國古代教育是反對偏執一方,主張德育和智育并重的。
3.2 孔子和孟子都提出了“立志”
孔子的提法是“立志車道”;孟子的提法是“立志持志”。其實質就是要有人生理想,要為理想而不懈的奮斗,要行“仁義”,即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繼承了“殺身成仁”的思想,提出必要時舍生取義。
現代的職業教育也應當重視理想教育,讓學生進校時要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學習中逐漸形成人生規劃,并且鼓勵他們要“有志”和要“持志”。現在的孩子普遍存在虎頭蛇尾的現象,做事情三分鐘熱度,一遇到困難便打退堂鼓。古代孟子就意識到意志鍛煉比立志和持志更重要。所以我們要教學活動中進行艱苦的環境意志磨煉。比如:我們學校經常會舉行野營活動、學生拉練活動、軍訓等在這些活動中進行吃苦耐勞和意志的磨煉。實際上我認為最好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他們進行長期意志磨煉。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就是這樣的道理。
3.3 儒家學派的教育還非常重視“自省自克”“身體力行”“改過迂善”
荀子也提出了“由禮”和“一好”。這些都是從自我反省中不斷自我提高,不斷揚長避短。這樣的思想也是值得當今的教育繼承和發揚的。我在每周都要求學生寫周記,就是讓學生每周反思總結,本周的學習我學到了什么知識和技能,我哪些方面做得不夠好,這樣既能了解學生所想,也容易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更好地安排教學內容,讓學生做到“自省自克”“身體力行”“改過迂善”。
4 結束語
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如一些好的學習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局發誘導、學思結合等。都是我們應當吸取的精華。還有一些不適合現代社會的思想是我們應當摒棄的。總而言之,對于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我們應當好好的理解運用,批判地繼承,從而把中國的職業教育事業搞得更好,培養出時代需要的各類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陳青之.中國教育史[M].2008.
[2] (西周)周公,曹海英.周禮儀禮[M].2014.
[3] 楊伯峻.論語注釋[M].2006.
[4] (漢)賈誼著,王洲明注評.新書[M].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