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晶品 孫中秀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而如今高職校學生由于受外國文化入耳濡目染,而缺失傳統文化熏陶,國家從宏觀層面也明確提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該文從高職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現狀分析,提出如何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途徑。
關鍵詞:高職數學教學 傳統文化 滲透
中圖分類號:G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3(c)-0132-02
目前高職學生大部分是90后、00后,這時期是國外文化對我國侵入高峰期,他們從小接觸到網絡媒體上廣泛宣傳的國外文化,他們看美劇、日漫、韓劇,他們吃肯德基、麥當勞、哈根達斯等洋食品,他們從小受傳統文化熏陶可以說沒有,這現象也引起國家、社會關注,由此2014年教育部在其官網上公布《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指導綱要》,指出今后我國將把傳統文化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增加中華優秀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比重。同時《綱要》中指出了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重點的情懷教育,以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為重點的生活關愛教學,以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的人格教育。分別針對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提出具體教學目標,而且還要求在德育、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課程標準修訂中,增加傳統文化內容比重,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應結合教學環節滲透傳統文化相關內容。
1 高職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狀
由于我國幾千年來受儒家學而優則仕影響,數學學習、數學教學只是為社會培養具有技能的人才,再有我國教育受近千年的科舉思想影響,在普通數學教育中形成應試教育文化,而在高職數學教學雖然應試教育文化沒有普通教育激烈,但多年來形成了高職教育強調的是專業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訓練,數學教學在職業教育中只是輔助學科,這使得很大部分數學教學人員覺得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根本沒有必要的。
在現行高職的數學教材體系中忽略了在課程體系有意滲透傳統文化的組織編寫,注重的是數學學科系統性,在教材中也只是在章節的開頭和結尾有關該章數學文化介紹,設計到傳統文化極少,這使得一線教師除了要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外,還要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查找滲透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這無形增加教師教學難度,這導致很大一批一線教師不愿意在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滲透。
2 高職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路徑
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最終目的是為學生終身發展,是為培養既有知識技能又有良好品性的社會合格勞動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有必要滲透傳統文化。為此,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2.1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必須培養數學教師傳統文化素養
縱觀所有在職的數學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在應試教育體制下培養的數學教師,他們教育中本就缺乏傳統文化熏陶,進入數學教學,也繼續傳承者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現在數學教師包括自己,沒有較高傳統文化的底蘊,而要求在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有一定難度的。
要提高數學教師的人文素養,在教學中切實做到滲透傳統文化,具體方法是:首先,培訓已在數學教學崗位教師,具體可教師自己閱讀相關書籍,以國家專家教授編寫與國學與數學教學密切相關的書籍,各省根據自己的文化特色編寫與該省傳統文化相關的教學讀本,方便廣大一線教師閱讀,及時提高數學教師傳統文化素養,以便在教學中實時滲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建全發展。其次,是培養將要進入教學崗位的新教師,如師范院校數學系學生在校期間應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培養其對經典的深入理解,對社會上考教師資格人員增加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科目。
2.2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方法思考
首先,收集數學概念、內容等與傳統文化關聯。數學中許多數學概念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數學中熟悉函數的名字就頗有文化,“函數”一詞是轉譯詞,是我國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在翻譯《代數學》(1895年)一書時,把function譯成“函數”的中國古代“函”字與“含”字通用,都有著“包含”的意思。李善蘭給出的定義是:“凡式中含天,為天之函數?!敝袊糯锰臁⒌?、人、物4個字來表示4個不同的未知數或變量。這個定義的含義是“凡是公式中含有變量x,則該式子叫做x的函數?!彼浴昂瘮怠笔侵腹嚼锖凶兞康囊馑?。除此外還有冪、等數學概念。
又如在江蘇職業學校文化課程第三冊起始章邏輯代數初步第一節《二進制及其轉換》,結合古代數學文獻《周易》教學展開教學。八卦是我國古代到家敘述萬物變化的經典著作《周易》中的8種基本圖形,由符號─(陽)和——(陰)組成,圖衍生自中國古代的《河圖》與《洛書》,傳為伏羲所作。其中《河圖》演化為先天八卦,《洛書》演化為后天八卦。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風、水、火、山、澤”8種事物與自然現象,象征世界的變化與循環,世間萬物皆可分類歸至八卦之中。介紹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發明二進制,而他認為,世界上最早的二進制表示法就是中國的八卦。
其次,尋找傳統文化中蘊含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中適時滲透。如在數學中處處轉化思想,筆者在教學中向學生滲透這一思想,會簡要介紹漢代公孫弘傳奇經歷,介紹公孫弘面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不僅一句也不辯解,并全都承認,而且還在于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贊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贏得了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里能撐船美譽,以此讓學生具體領悟轉化的數學思想。如數學思想方法與我國注明古代兵書《孫子兵法》有異曲同工的效果。如數學中不等式證明方法中有一種叫放縮法,在此提出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孫臏兵法,以此說明犧牲局部換取全局勝利這與放縮法就是這樣典范。再如數學中反證法與《世說新語》中記載的一個“道旁李苦”的故事的關系。還有數學中的數形結合思想與圍魏救趙、數學中算法思想與運籌帷幄等。
再次,數學知識與古詩的聯系。如在教授直線與圓位置關系時,可從引入王維的《至塞上》中詩句“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并配以相應圖片、動畫,營造充滿詩情畫意情景創設,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再如在講立體幾何點、線、面位置關系教學中,可通過陳子昂的《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來理解線、面這一抽象數學概念。
最后,在高職數學教學滲透傳統文化時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任何一種文化都具有雙重性,即既有其積極一面也有消極一面,對積極一面應大張旗鼓宣傳傳承,對消極一面不應該回避,如在教授二項式定理時,不僅應向學生介紹我國“楊輝三角”出現在楊輝編著的《詳解九章算法》一書中,比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帕斯卡首先500年左右,還應讓學生知道,由于我國傳統文化中經世致用思想,導致歐洲雖比我國晚發現楊輝三角,但卻同時提出組合理論與楊輝三角結合——二項式定理更具一般性問題解決辦法。
3 結語
當然,在高職數學教學實踐中滲透傳統文化,只有國家、教育部重視和一線教師熱情參與是遠遠不夠的,縱觀我國從初等數學到高職數學教學教材,前期小學與初中的知識與傳統文化聯系尚且緊密,而高職數學教材選擇主要內容絕大部分是與近代數學相關內容,特別后期是高等數學內容,這些內容產生背景是16、17世紀文藝復興歐美學者建立的數學,在這樣知識教學中如何滲透傳統文化是值得一線教師、高層專家認真商榷問題。
參考文獻
[1] 高波濤.淺談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5(1):95.
[2] 劉繼統.淺談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23).
[3] 劉正.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當代教育,2014(4):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