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光輝
【關鍵詞】 家庭教育;家長;尊重;競爭
【中圖分類號】 G6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8—0030—01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重要補充,學校和家庭相互支持配合,就能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而實施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開發人的固有潛力的有效途徑,是增強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保證。在這個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場所和力量,理所當然地應該攜手共建素質教育平臺。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家庭教育,密切與學生家庭的聯系,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的規律反映在若干方面,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家長應該具有“科學教子”的意識,注重學習,盡自己的努力去做,經常反思總結,避免出現失誤。
一、努力創建家長學校
家長學校是促進學生成長的催化劑。家長學校在家庭、社會、學校、班級、學生之間建立一項長期的、有效的溝通渠道。是研究學生、培養學生的信息庫,是培養學生自主成才的主要場所,我們務必抓好、辦好家長學校。要充分利用閑暇時間給家長充電。可以給他們宣講黨的教育政策,講改革開放30多年來取得的成果,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關系,再結合家長各自特點進行適用技術的培訓。在此過程中,巧妙地進行對孩子教育方法的指導。定期召開家長會,是家長學校的主要任務,通報學生在校表現和進步程度,主要是學業和行為方面,傾聽家長對孩子的評論。學校要盡量講學生的愛好、特長,對于不太嚴重的問題,一般應避而不談。學校要經常性地和學生家長溝通,倡導家長和學生一起聽課,這樣才能把家長、學生、教師聯系得更緊。還應建立學生成長的“檔案袋”,對學生的健康、愛好、書寫的作業本、練習題、周測、月考及一學期中的兩次大考,還有校內外的表現進行記載。學校、家長共同給學生一段評語,寫成簡短的文字,形成檔案。這樣的日積月累、共同研究,會發現學生的個性差異,隱藏的天賦及可挖掘的潛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個性化、能力化、特長化、全面化的方向發展。
二、尊重孩子,還給孩子自由
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錯誤,特別是考試沒考好時,家長能與孩子一起找錯誤,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對待,打罵一頓了事。家長對孩子講話能心平氣和,多一些耐心,特別是不要在孩子面前罵臟話。不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相比,而是要看到自己孩子的長處,也不強迫孩子做不想做的事,不要把孩子休息的時間排滿。不要看到別人的孩子學什么就也要學什么,應該征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學習。雙休日主要是休息,家長不要使孩子負擔加重。從成人的角度看,家長的認識與孩子的認識是不盡相同的。也許,作為一個家長考慮更多的是怎樣要求孩子,更加關注教育的結果,而孩子需要的更多是平等、自主和寬容,更加關注的是學習的過程。另外,作為家長要時刻記住與孩子平視,既不要對孩子有太高的期望,也不能放任不管孩子,既要培養孩子學習好,更要培養孩子怎樣做一個有愛心的人,既要適當地給孩子鍛煉的機會,也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不能凡事由家長來包辦。
三、讓孩子學會競爭
讓孩子“學會競爭”,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成為當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我們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和評價孩子的標準。從學生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來看,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獨立自主意識、堅強的意志和勇于挑戰的意識。在教育方式上,家長要轉變原來的“我教你聽”、“我打你從”的教育方式,應采取民主型的、激勵型的、疏導型的教育方式,鼓勵孩子走出學校、家庭,放眼世界、樹立遠大理想和雄心壯志。其次,在培養孩子具有創造性思維方面下功夫。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善于激發兒童的求知欲望和求知興趣,鼓勵孩子勤動腦、動手、動眼、動口,不唯書、不唯上,善于發現問題,提出新問題,并嘗試用自己的思路去解決問題。當孩子表現出其“新思想”,有了“新發明”,家長應及時予以表揚,并鼓勵孩子堅持探索,再次,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個性。發展青少年個性應從青少年本身的需要、興趣出發,讓孩子不但有廣闊的知識背景,更要有幾種特殊才能和本領,從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之,家庭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它具有科學性,必須遵循它的客觀規律,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則。同時,家庭教育也是藝術,因為在世界上不會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家庭環境,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家長。家庭教育中所表現出的獨特性,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隨機應變,有所想創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