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海燕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自信;民主;評價;
包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095—01
自信是充分激發潛在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應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并在自信心的激勵下產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構建自信課堂的前提在于優化教學模式,確保在課堂中運用的教學模式能夠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語文知識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對語文學習過程抱有積極心態,并勇于克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以樂觀心態面對挫折。本文分析了構建自信課堂的教學模式,旨在激發語文學習熱情與促進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一、運用民主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在語文課堂中運用民主型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提高小學生對于教學的參與度,同時可以讓學生針對教學過程發表意見,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面對語文知識,進而確保學生在主人翁心態的支持下培養自信心。首先,在課堂中可以運用獨立自主式閱讀教學法,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養成自學、自主思考的習慣,并在潛心閱讀與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獲得感悟與啟迪,在感悟及啟迪中增強對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學《司馬光》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獨立默讀課文,同時告知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分析與思考司馬光的救人之舉。在學生完成獨立閱讀后,允許學生在課堂上發表獨特看法與見解。如此一來,學生就會在教師的指引下說出自己的觀點。在學生發表見解后,教師應肯定積極的思想,并合理糾正偏激的看法,從而讓學生在勇于表達自我的過程中增強自信心。另外,在運用民主型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時,應注重創設相對開放、寬松的課堂環境,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并在民主、寬松及自信的課堂氛圍中充分發揮創造性。為了營造相對開放的課堂環境,教師應注意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用于讀、說、思、論,讓學生在相對自由的課堂中學習,獨立解答難題,從而有效培養自信心。
二、應用鼓勵評價型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生的性格可塑性較強,在課堂中應用鼓勵評價型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運用鼓勵評價型教學模式的關鍵點在于保證評價用語具有藝術性、激勵性,以通過鼓勵性評價為學生增添心理上的正能量,由此實現以情促學及逐步增強自信心的目的。首先,在課堂中應避免嚴厲批評沒有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以免導致學生產生自卑心理與冷漠心理。同時要盡量避免采用簡單化的語言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在評價學生時應融入真情實感,以真情實感適當點評學生好在哪里,使鼓勵性評價變得有根有據,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教師所付出的情感。例如,在對“坐井觀天”進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查找坐井觀天的意思,在學生找出坐井觀天的意思后,及時給予鼓勵性評價。此外,在運用鼓勵評價型教學模式時,應堅持適時適度的原則。為了能夠使鼓勵性評價起到增強自信心的作用,準確與及時評價是首要原則。如評價失誤,不但無法增強自信心,在部分情況下還可能造成評價過程與評價目標背道而馳。
三、使用包容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自信中成長
小學生的思想認知體系尚未成熟,在課堂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為了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并讓學生能夠在自信中實現健康成長,教師應在課堂中充分包容學生,在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或出現過激行為時,耐心詢問事情發生的原因,避免直接否定學生、責怪學生。在了解原因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以隱形的方式教導學生,幫助學生恢復對學習、生活的信心,并由此引導學生發展健康人格。例如,在學生的語文成績較差時,應及時幫助學生尋找成績無法提升的原因,進而讓學生能夠了解自身的不足,在樹立自信心的基礎上不斷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成績。另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設定學習目標,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收獲成功、快樂與喜悅,進而有效樹立自信心。在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以濃厚的師生情感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自信心,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與教師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自信是促使小學生實現健康成長的基本素質。因此,要重視構建自信課堂,確保語文教學能夠發揮人文教育功能,讓小學生能夠在自信課堂中發現自我、發展個性,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