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娓
【關鍵詞】 音樂教學;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119—01
音樂是一門綜合藝術,也是一門情感藝術。在音樂課堂上,應該注重加強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措施創設課堂情境,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體驗、感受音樂美的過程中,達到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
一、運用具有藝術性的語言將學生帶入音樂世界
語言的藝術性和生動感能夠啟迪學生,因此教師要善于運用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言把學生帶入音樂世界。在備課時要特別注意各教學環節之間過渡語的設計,使環節之間連接得更緊密、更恰當。例如,我在給學生欣賞、教唱《愛的奉獻》這首歌曲時,結合我們在遭遇到冰雪災害、洪澇災害、汶川大地震等特大自然災難,用聲情并茂的語言講述了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終戰勝困難的一個個感人故事,把學生的真情調動到高潮。這樣學生學唱歌曲就非常快,情真意切投入演唱,達到了以情帶聲的效果!課堂成效不言而喻。
二、利用多媒體再現音樂情境
通過多媒體電教設備,將音樂中的圖像、內容、節奏等展示在學生面前,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如,在欣賞、學唱《青春舞曲》這首歌樂曲時,為了增加學生對維吾爾族音樂的認識與理解,我用大量的圖片和視頻播放了一些新疆維吾爾族的風俗民情片段,讓學生來了解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同時,通過多媒體介紹了此音樂產生的背景、歷史,讓學生對少數民族有所了解,進而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并把這種情緒帶到歌曲的欣賞中,使他們在聽覺與視覺的結合下更深一層地感受維吾爾族音樂的情緒,感受少數民族音樂獨特的魅力。
三、講述歌曲的創作背景,拓寬學生的視野
在故事情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這種歌曲創作背景的講述很適合欣賞課的教學。例如,在欣賞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時,我用了這種創設情境的欣賞形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在課堂上,我給大家講述了貝多芬創作的故事,概述了貝多芬的一生,簡介了當時的社會背景,精講了貝多芬完成作品的前后: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困難條件下沒有被病魔擊倒,在創作其他作品的同時,以驚人的毅力寫了不朽的《命運交響曲》。一段音樂大師的人生歷程、一段生動的描述把學生帶到了貝多芬時代。學生們聽著我講述的故事,潛心感受音樂。通過《命運交響曲》的學習,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實現每個人的人生價值。
四、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感受音樂
教師可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體會音樂。如,在欣賞《音樂之聲》的主題插曲《孤獨的牧羊人》中,我結合另一首主題歌《doremi》讓學生到操場上畫方格邊跳邊唱,下課后學生們的反應都非常好,認為這樣進行音樂教學和學習很快樂,很輕松。這就是在創設情境過程中,利用空間和人為創作進行的情境音樂課,讓每個學生在情景中扮演自己的角色,體會音樂在社會活動中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感。這種活動讓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釋放,同時也使學生的人格、思想等方面都有了一種新的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所孕育的情感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學生在感受、體驗音樂美與情的展示中使自己的人格、心靈得到了升華和凈化。
表現音樂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初中學生有較強的自我表現欲望,他們總希望老師能發現他、重視他,在學習中渴望得到成功和賞識。因此,音樂教師應為學生創設扮演、體會情境的機會,通過動作和表情表達音樂的內容和情感,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學習各種音樂知識,分享彼此的快樂,在創作中激發潛能,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對于學生來說,表演不但是欣賞、理解音樂內容與形式的必要手段,而且他們還可以從不同表演的比較中欣賞、鑒別、認識不同的演奏風格、表演流派以及表現技巧的提高,這促進了他們對音樂的欣賞和理解。
音樂作為一種最富于情感表達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藝術形式,蘊含著巨大的美感能量和豐富多彩的情境,使其比別的藝術更能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情感、震撼人的心靈。這需要教師自覺地積極主動鉆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的內在因素,挖掘審美情趣,精巧創設情境或再現音樂情境,讓學生沉浸到美妙的情境中,領略各種不同的美,從而得到美的熏陶,陶冶高尚情操!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