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喬穎
【摘 要】在新的教學理念中,德智體美均衡發展尤其重要,而音樂教學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熱愛音樂的本性,音樂被禁錮在固定的區域內,學生處于被動狀態。因此,小學音樂的教學改革就成了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音樂 教學評價 開放 情感 師生互學
小學生天性活潑,稟賦各異,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如何去教,才能讓音樂課堂煥發出新的色彩,才能讓學生忘卻學習壓力,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讓他們在音樂中得到啟迪,獲得靈感,這是本文重點研究的領域。
一、音樂課堂需要開放
(一)教學現狀要求音樂課堂開放
談音樂教學,首先得從我國目前整個教學現狀談起。由于天性使然,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喜歡打鬧。可是有部分教師認為,這是一種不求上進的表現,因此采取各種措施來限制小學生的這種天性,比如鼓勵小學生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小學生從此陷入了被動學習的深淵。這樣教學目的看似達到,其實不然。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其實小學生的要求很簡單,小學生很容易感到快樂與幸福,他們的幸福指數遠遠超過年齡大的孩子,教師能做的僅僅是成為他們的小伙伴。音樂課堂正恰恰提供了這種氛圍和契機,輕放的音樂正好使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得到放松。
(二)實踐中的開放讓學生快速獲取知識與能量
本人通過教學發現,音樂教學應當建立在良好的師生友誼基礎之上。把音樂課堂當成一次游戲,一次開放的游戲,效果會比普通課堂更好。
在課堂實踐中,我經常嘗試與學生溝通,問他們喜歡何種音樂。學生在這樣一種開放的環境中,往往會放松自己。比如有的學生會輕松地說他知道貝多芬的故事,還說貝多芬就是專門創作音樂的。沒有作業,沒有考試,他們的這種內心想法是自主迸發出來的。在教學中,如果我提出一起學習音樂的要求,學生的態度還是比較默然的;假如我說是做游戲,他們表示很愿意加入,而且有人還問是不是“我愛記歌詞”的環節,我就順勢用力地點頭以示肯定。之后的音樂課,除了傳授必備的音樂知識與音樂技能,我總會留出大部分時間來和學生一起做游戲。比如我播放音樂讓學生猜歌名,還讓他們說出第一次聽這首歌時他們在做什么。我的想法是讓音樂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音樂融入他們的生活,教他們學會傾聽和感受。這種方法帶來的效果果然是非常好的,在學生的課外暢談中,筆者終于聽到了“音樂課”三個字;在音樂課堂上,筆者也終于看到了學生們真誠的笑容。我們不需要把每一位學生都培養成音樂家,只是讓他們愛上音樂即可。
筆者認為音樂課堂應該為學生而設計,應該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釋放自我、陶冶自我,真正尋找自身的興趣所在,不斷地自我激勵,不斷前行。
二、音樂課堂需要培養細膩、大氣的情感
(一)音樂課堂應培養學生的性情
音樂課堂上學習必要的音樂知識是一定的,但是更多的應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陶冶學生的的情操。不同性格的學生對同一首歌會有不同的感受。對于膽小不自信的學生,我反復對他說:“大聲唱出來,一次就好了,邁開第一步,你就能適應了,就像騎自行車,只要一腳踩下去不落地就行了。”對于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生,我會推薦他們聽那種振奮人心的音樂,一起去感受演唱者身上的力量。每個演唱者都有一個音樂的夢想,他們勇敢地站在舞臺上把夢想唱給臺下所有的人聽。舞臺上閃光燈亮起來的那一刻,就是他們實現夢想的開端。
(二)音樂課堂應針對性培養學生的性情
小學階段是每個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教學培養決定著學生今后的性情、成績、作為等各個方面。對于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不同的培養方法。我會針對性地對一部分學生滲透細膩的情感培養方法。比如對于怯弱的女生、缺乏自信的學生,以及一些過度自信、張狂的學生,我會著力去培養他們細膩的感情。因為這部分學生更需要這種情感因素的熏陶、錘煉。在認識音符的過程中,針對這類學生,我會更側重于情感的滲透;在播放音樂教學時,我也會有所側重。同樣,本人針對一些缺乏自信的男生,則會側重培養他們大氣的思想情感,這樣能夠彌補他們性格上的缺陷,從而使其更加健全地發展。
在教學方式上也應該多元化。當一個羞怯的學生終于學會了開口,哪怕是隨時隨地的小聲哼唱,教師也要覺得一定有一個美好的夢想在其心里生根發芽。我曾遇到過很多不幸的小孩,他們時常感到孤獨,他們的內心封閉,于是我推薦他們聽那種有撫慰人心作用的歌,上音樂課時也經常給機會讓他們表現,并給予表揚,說他們具有別人沒有的音樂靈感,能聽出更特別的東西,并引導他們積極融入班集體中來。其實內向的孩子可能有更加細膩的情感,他們在品析音樂的時候可能有更加獨特的想法與發現,但是需要借助音樂課堂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與分享,這樣才能使他打開心扉。那種比較叛逆的學生對父母有著較強的抵觸情趣,對于這類學生,單單讓他們聽幾首歌是不夠的。我會隔三岔五讓他們看一段有關音樂的小視頻,在看和聽的同時,音樂給他們帶來的震撼可能會更大。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慢慢理解歌詞的意味深長,他們會慢慢懂事,開始懂得他們年少無知。小學生是活蹦亂跳的,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一個安靜的空間,讓他們學會思考和反思,以培養他們成熟的心智。因為音樂教學不同于語文數學,它需要一種輕松恬淡的氛圍。我們如今所提倡的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音樂教育正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三、音樂課堂需要和諧的師生互學
春風化雨,就是對教師苦口婆心、諄諄教誨的最好肯定。其實教師不是春蠶,也不是蠟燭,教師教育學生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我們希望看到的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進步的融洽氛圍。在課堂上,教師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又從學生身上學到東西,相互補充、相互彌補,學生與教師共同進步,從而達到合作共贏。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我們要花時間和精力去讀。小學生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該帶著最大的熱情去體驗他們的世界,保持著一顆謙卑的心向他們學習。教師不應該是高高在上的,而應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接受你,接受你講的道理,從而促進學生成長。教師應親近學生,不僅教學生書本上的知識,還要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經常和學生們談心聊天,拉近與學生的感情距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筆者認為建立良性的師生互動關系十分重要。互動的時間可以在課堂上,也可以在課外。教師在教學生的同時,會給學生一種親近的體驗,使之更加樂意接受音樂的感化,更加富有音樂創造力。除了與學生之間建立感情,教師還要提升自身的修養,因為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也是極高的。教師的素養不僅僅體現在專業水平上,更體現在平時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教師凡事要能起到帶頭作用,激起學生的熱情,和學生共同成長,最終成就他們最真實的自己和最有可能的未來。
四、小結
新課改理念下的音樂課堂,不僅應教給學生知識和方法,更應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應從生命教育的高度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情趣,擁有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抓住他們的興趣點、興奮點和變化點。教師對音樂教學做出的評價只是交流教學心得的一種方式,小學音樂教學要跟隨新課改的步伐不斷改進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楊天其.淺論小學音樂教學方式[J].小作家選刊,2015(03).
[2]桂生勇.激活小學音樂教育方式[J].快樂閱讀,2014(02).
[3]徐家惠.小學音樂教學實施策略[J].新課程,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