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 要: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初中生物教學是提升學生動手實驗能力以及事物觀察能力的關鍵課程,在初中課程教學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傳統的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上的主體,教師只是按照課程標準進行知識傳授,而忽視了生物教學本身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事實。為了促進初中生物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能力,將立足于實驗教學法,分析其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關鍵詞:實驗教學法;初中生物教學;應用研究
目前,初中生物教學比較傳統,教師不能在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實驗,使得初中生物教學過于單一。要想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教學實驗,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知識靈活地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一、初中生物教學現狀
(一)理論課程安排較多,實驗較少
初中生物是一門基礎自然學科,課程教學內容系統性很強,目前,在很多初中生物教學中,課本上向學生展示很多理論知識,而能夠讓學生走進實驗室的課程設計比較少。更重要的是將學到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真正能夠做到學以致用。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難以做到這些。
(二)實驗條件差
很多學校的實驗條件比較差,使得當前農村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教學資源的缺乏限制了實驗的開展,任何教學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要借助相應教學資源的支持,農村辦學水平較低,教學資源開發水平有限,這對于生物這類自然學科影響更大;其次,對現有可利用教學資源的關注不夠,很多學校雖然都設有生物實驗室,但基本上都是閑置的。
二、基于實驗教學法的初中生物教學
(一)實驗設計原則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需要通過特殊形式的生物實驗,鼓勵學生參與實驗,并在課堂上為學生營造自由的實驗課氛圍;第二,教師需要明確,實驗雖然可以吸引學生,最重要的是實現學生思維模式的養成。第三,在實驗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在實際的生物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將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知識中,而是要將靈動的生活要素融入實際的實驗中來,將學生的知識面有效拓寬。知識來源于生活,在生物實驗中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將能夠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實驗內容設計
在“植物呼吸作用”教學中,教師將書本知識巧妙地轉換為學生的生活常識,在吸引學生注意的同時,促進教學內容開展。因此,該節課程從“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學,轉化為了“水果的保鮮”。在課堂實驗中,教師首先引出話題,“同學們,當你們的媽媽在超市中買的水果、蔬菜放在廚房中,幾天的功夫還沒來得及吃就腐爛了。為什么放在冰箱中的蘋果和在室溫下的蘋果,前者不容易腐爛呢?你能夠幫助你們的媽媽解決這樣的問題嗎?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驗探討一下這是為什么,并且找到水果保鮮的最佳方式。”教師引出實驗目的之后,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引導學生設計與自己生活實踐相關的實驗。在實驗中,學生都積極思考,努力設計最佳的水果保鮮方法。當不同組別的學生設計出實驗之后,先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找出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然后由教師對各組實驗成果進行評價,向學生引出影響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統計學生的結果,和學生一起總結實驗結論,將水果保鮮的最佳條件列出,即“低氧低溫、濕度合理”,最后讓學生課下分析其他水果的保鮮情況,實現知識的拓展和遷移。
(三)實驗評價
以上實驗模式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卻能夠將初中生物書本上的固態知識轉化,通過搜集與生活相關的知識,選擇水果為實驗材料,拉近了實驗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在實際實驗中,教師應該從正面對學生積極鼓勵,并對學生在討論中的發言給予充分肯定。對實驗中的危險進行著重強調,并鼓勵學生舉一反三。
本文中,分析了生物教學的現狀,以實際的生物實驗為例,分析了實驗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將實驗教學法應用到初中生物教學中,是生物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初中生物教學形式單一,因此需要在實驗教學法的滲透下,轉變教學思路。
參考文獻:
[1]林峰.參與式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2]陳亞麗.初中生物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與實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魏艷柯.“五步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D].河南大學,2014.
[4]林霏.淺談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3(4):172-173.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