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靜
摘 要:“沒有生活作為中心的教育就是死教育?!边@句話體現出了生活和教育存在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中學物理教學,教師應該做到讓教學“生活化”。
關鍵詞:生活化;初中物理;現狀
物理來源于現實生活,所以中學物理的學習也離不開生活。在新的物理課程改革里,我們要更加提高物理和生活的聯系,創建生活化物理教學環境,讓學生可以感受到知識其實就在身邊,鍛煉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與熱情。
一、初中物理教學的現狀分析
1.過于重視物理知識的記憶
物理學是探索與研究物質環境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它對于人類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但是,我國物理教學長時間遭到應試教育的感染,將物理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踐以及社會環境相分離。物理教育變成單一的傳教理論知識,太注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記憶,但是卻忽視了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中學物理教學中,老師都很看重學生對物理概念與公式以及理解,把大把的精力放在對這些理論知識的講解上面。老師一般都是要求學生必須把概念公式以及原理這些理論知識背得死死的,這樣會讓學生的學習變缺少主動性,學生都是被動接受這些知識。老師在現實物理教學中很少會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究其原因是在物理教學中,教學內容多,教學時間少,害怕因為講課時聯系生活會影響教學的進度。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就會導致做題時間減少,從而影響了考試成績與升學率。
2.過于看重習題的練習,導致疏忽了提出問題的生活背景
雖然新課標已經施行很長時間了,但是還是有很多老師認為想要學好物理知識就要多多進行課后習題的練習。課后的練習題做多了,物理知識自然就提升了。只有學生多做練習題,多接觸不同的題型才能在物理考試中取得高分。有的老師甚至給學生搞題海戰術,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有好成績。有的老師在物理課堂上選擇用很短的時間把新知識講授完,之后把大量的時間用來讓學生練習物理習題。然而,這樣的題海戰術根本不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阻礙了學生在解決實際困難問題中物理知識應用的能力,這樣就把物理知識和生活給分離開來了。
二、如何完善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
1.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可以采用“生活化”備課
在物理課上課之前,老師應該仔細研究教材和課程規范以及大綱要求。老師要做到心中有結構,以此來保證教學具有指導性與系統性。在準備教學資料時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出發,老師要做到心中有學生。老師要保證教學情境的建立具有有效性,要學會結合教材中的物理知識,從學生的生活點去開展,找到與生活方面的交集點,然后以此為教學的切入點,完美地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老師還要學會利用身邊的工具作為教具,以此來實現對學習內容的了解。例如,初中二年級物理上冊4.4《光的折射》這一課程。物理老師在上課之前可以事先準備好幾個小型魚缸,若干條小魚以及幾個小叉子。老師在課堂上先把學生分成小組,再選出每組的小組長。組長負責把自己組的工具領回去。老師可以打開幻燈片,首先告訴大家今天的學習內容。播放一段漁民捕魚的小動畫。讓每組學生進行捕魚比賽。比賽結束后,老師統計結果。這時,肯定有學生會問:“為什么我們看見小魚的位置不是真實的位置?”老師就可以通過這個實驗進行光的折射的講解。光從空氣射入到其他介質中會改變它的方向,所以真實的小魚位置應該在你們看見魚的位置的下方。再讓學生通過老師教的新方法進行比賽,學生肯定都會比之前捕得多了。這個實驗就是把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真正懂得了書本上的知識。
2.增加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需要把教師教學與演示以及學生實驗互相結合起來。物理老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需要把握學生實驗進展的狀況以及剖析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還有什么別的問題沒有解決出來以及其原因。老師要學會隨時注意學生的實驗進展,還需要及時進行實驗的反饋,要抓住學生存在的問題,組織大家一起討論,讓學生能夠明白問題。與此同時,在選擇實驗方法以及器材上一定要給學生創造物理情境,還需要擴充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上面的互動交流。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不斷更正自己的實驗進程,而且還能在實驗成功的基礎上互相交換成果,以此來推進物理知識的學習以及技能的提升。
人們都要學會關注學習和生活之間的深入聯系,不要只注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要學會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學習之后要做到學以致用。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就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讓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物理學科是一門和生活實踐緊密聯系的學科,物理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依賴生活實踐,把理論知識和生活實際進行完美的融合,使得物理學科具有生活化。在這種理念下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成績。
參考文獻:
[1]王培花.淺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3(4).
[2]李立榮.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模式創設與應用初探[J].中學教學參考,2013(14).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