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靜
摘 要:使用數字媒體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播是近幾年來的趨勢,數字媒體逐漸占領文化傳播的舞臺,它有傳統媒體所不能相比的互動性、即時性等特性。如何在數字媒體環境下讓更多人接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數字媒體;交互藝術;虛擬交互;移動交互;傳統文化
交互藝術是藝術家與工程師通過一個技術平臺,為觀眾創造一個虛擬的互動體驗空間。交互活動在不同的領域中進行,指引訪問者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自我創造。[1]這種藝術形式在現代社會除了被運用到許多商業領域之外,也被運用到文化領域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播手段。
1 虛擬交互藝術
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區別在于,虛擬技術帶來的高度逼真。虛擬現實通過模型建構、空間、視覺跟蹤等技術,利用網絡虛擬空間,實現了高度沉浸感與交互的多感官空間。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征之一在于,它是身心合一、身心俱修的文化,它需要身臨其境地感覺與體驗,需要優游涵泳,方能真正得此文化之精髓。而數字媒體能夠通過虛擬技術給我們呈現出一個可供體驗的空間,它使傳統文化不再是死的文化,而是如同鮮活的生命體。
在傳統文化傳播領域,IBM公司與故宮博物館合作開發了“超越時空的紫禁城”,此項目利用虛擬技術對傳統文化進行推廣。它是中國第一個通過互聯網重現歷史文化景點的虛擬世界。“超越時空的紫禁城”是主要利用3D建模技術,在網絡上打造的一個虛擬場景。它提供給游客充滿沉浸感的操作,與傳統網頁大相徑庭,是一個根據紫禁城場館的位置制作而成的虛擬空間。游客可以任意在6條線路中選擇任何一個景點進行游覽,還包括現實中一般無法進入的太和殿。
在這個虛擬空間中,每個景點都有對應的文字解說,游客只需單擊鼠標就能獲取這些信息,甚至能全角度觀看景點的各個角落。游客甚至可以在游覽過程中給自己設置一身自己喜歡的衣服,從普通宮女、太監、侍衛到大臣首領,甚至皇子、公主。
在這個虛擬世界中,游客并不孤獨,你可以看到在游覽的其他游客,可以和他們打招呼、聊天,也可以參加虛擬世界中舉行的蹴鞠、圍棋、騎馬等多彩的活動,也能參觀如“嬪妃游園”“百官早朝”等虛擬場景。游客如果有特別喜歡的景點,更可以把自拍傳到網絡社區和大家分享。
“虛擬紫禁城”為廣大中國古典文化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普及推廣中國傳統文化的平臺,逼真的現實場景直接給予觀眾一種最為真實和直觀的印象,通過在線互動式的展示刺激瀏覽者主動思考和肢體的參與,進行雙向交流。當然,虛擬交互給人帶來愉悅體驗的同時,也要警惕數字媒體在傳播傳統文化過程中容易使人產生技術至上的認識誤區。虛擬技術雖然給人類帶來圖文處理等多方面的便利,但也可能造成人類對數字技術過分依賴的后果。另外,數字媒體虛擬空間的高度逼真,也可能降低人們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力。針對“虛擬紫禁城”項目,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先生曾指出:“盡管采用大量的3D建模技術重現的文化遺產能讓公眾在交互、娛樂中了解文化信息,但這只限于淺層面的普及工作,數字技術的核心必須是內容為主,過于娛樂化會把真正的文化內涵給消解。”[2]
2 移動交互藝術
由于傳統的PC通過瀏覽器訪問網絡的方式受限于媒介方式,所以移動化已成為未來網絡發展的主要趨勢,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主的移動電子設備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移動新媒體是一種將移動終端和無線網絡結合的技術,使用戶能夠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自由收集和發送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創新與進步,都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APP”就是應運而生的移動平臺應用軟件。
移動新媒體的出現給傳統文化提供了新的傳播方式。從2013年開始至今,故宮出品的APP已經有五款,分別是《紫禁城祥瑞》《胤禛美人圖》《皇帝的一天》《韓熙載夜宴圖》以及2015年初最新推出的《每日故宮》,跟著這些APP,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深度游覽故宮。這幾款故宮系列的APP設計,通過新穎的數字交互方式,展示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技藝、歷史故事、古典手工藝品,讓用戶通過使用這些APP,隨時隨地了解宮廷皇室與知識典故。《皇帝的一天》虛擬了一個故事:小皇帝想出宮玩耍,于是,乾清門外的小獅子為皇帝找替身,從早晨5點起床穿衣開始,讀書、騎射、上朝、用膳,玩家可以體會“皇帝”一整天的豐富生活。游戲中,小獅子充當“講解員”,通過彈出文字,介紹清代宮廷禮節以及服裝、文化等知識。[3]萌萌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游戲環節,使這款APP大獲好評。但是,游戲的形象畢竟與故宮一貫嚴肅、權威的形象反差太大,短時間內可以利用趣味性的交互形式來滿足用戶對故宮的探索,久而久之,有可能會弱化故宮在公眾心目中本該有的莊重、威嚴的歷史形象,不利于文化的傳承。應該認真思考“萌”過之后,后面的路要怎么走。因為公眾是傳統文化的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所以絕對不能忽略文化的傳播形式對公眾的影響。
移動媒體在未來是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是一種新的文化體系,與傳統文化密切相關。移動交互兼具視覺感知和觸覺感知,作為觀眾的反應模式,與用戶之間產生了新的藝術形式的互動,它激發人們進一步去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因此,移動新媒體給傳統文化帶來了全新的傳播形式和傳承時機。[4]
3 交互藝術的發展及思考
從傳統的PC虛擬交互到移動終端的交互,交互藝術使大眾獲得了一種以休閑娛樂的方式接受享受文化的權力和藝術實踐空間。它以前衛的藝術形式,把數字技術應用于傳統文化的傳播,為傳統文化傳播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形式上既繼承了傳統,又足夠大膽創新。在傳統和現實結合的形式中,新媒體藝術的交互藝術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及網絡環境的完美統一,展現出截然不同的全新風貌。同時,交互藝術更有利于將傳統文化深入到人們生活中。它促進了人們生活的發展,更加速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未來,萬物互聯,極大地豐富了設計的多種可能性,交互藝術給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舞臺。傳統文化的傳播在利用交互藝術的特性與優勢的同時,應小心謹慎地對傳統文化進行再開發和核心價值的提取,積極尋找新的傳播方式、新的空間與新的展示方式,幫助更多人了解傳統文化,使其傳承下去。[5]
參考文獻:
[1] 李涵.信息時代的蛻變——新媒體藝術的交互性及其市場發展[J].美與時代,2013.
[2] 黃濤,張雷.指游虛擬故宮——看皇帝吃飯與臣子下棋[N].競報,2008.
[3] 趙楠.“皇帝的一天”:揭秘故宮APP創作團隊[J].小康旬刊,2015.
[4] 郭敏.移動新媒體視閾下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
[5] 朱鴻舉.論數字媒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