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珊珊
摘 要:舞蹈編導專業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作為一門專業學科出現在我國的院校之中,并隨著人們意識的不斷轉變,越來越受到大眾的重視。現在我國編舞專業人才在市場上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專業人才也成為了各院校關注的重點。但在實際教學中,各院校在編舞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何提高該專業學生的能力水平就是本文將要深入研究與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意志力;舞蹈編導;專業能力;身體素質
中圖分類號:J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109-01
一、目前舞蹈編導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意志力方面的問題
舞蹈編導專業需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形體訓練,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良好地意志力與身體素質,但是由于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父母長輩較為寵愛,在生活獨立方面與意志力方面都相對薄弱,長期的舞蹈訓練與編舞的排練都讓一些缺乏耐力的學生很難接受,對學生的編導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二)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的問題
很多舞蹈編導專業的課程安排都比較滿,導致一些學生為了完成課程學習無法做勞逸結合,長期以往會讓學生產生疲憊感,無論是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方面,還是在學生的心理方面都是十分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的專業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三)學生興趣方面的問題
舞蹈編導專業需要該專業的學生能夠按照舞蹈的要求與目的編排出相應的舞蹈作品,這樣的舞蹈作品才能讓觀看者能夠感受到舞蹈想要表達的情感,才能算是高質量的作品。想要達到這一點,學生必須要保持絕對的專注與熱情,但是現在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相對過于單調,且沒有為學生提供過多的實踐機會,導致一些學生對于專業學習的興趣并不高,對學生編舞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一)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
1.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一名合格的編舞人員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編舞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掌握古今中國各階段的歷史以及現在國家各方面政策方針,尤其是文化建設方面,與此同時,該專業的學生還要擁有較好的音樂以及文學方面的素養。老師在平時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加重對學生創造力以及觀察力等方面能力的訓練,引導學生養成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讓學生們能夠將自己所學知識靈活的運用到自己編舞之中。
2.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正如上文所述,該專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要較高的要求,是一項腦力和體力相互結合的學科。各大院校要在日常中加強對學生身體能力的訓練,針對該專業增加專門的體能活動,像爬山、軍訓等等,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有效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地基礎。
(二)對專業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
針對目前該專業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各院校要與任課老師和該專業的學生代表進行三方探討,設計出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方案,真正實現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能力教學兩者的合理分配,在保證理論教學質量的情況下,適當增加實踐課程。與此同時,老師要對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一方面可以在教學時使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國內外各優秀舞蹈的視頻,讓學生觀摩與鑒賞,通過直觀、立體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各舞種之間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合作學習法以及課堂提問法等新型的學習方式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三)增加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
1.課堂實踐。為了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老師要積極思考在日常課程中就要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老師可以選擇課堂即興創作的實踐訓練方式,先告知學生今日編舞的主題并播放音樂,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創作。
2.校內實踐。校內實踐主要是將學校內的各種晚會或者其他的文化活動中的舞蹈演出都交給舞蹈編舞專業的學生負責,使他們能夠在老師的幫助下充分展示自己的實力,從而激發學生潛能,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3.校外實踐。除了在課堂與校內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外,各院校可通過與其他對口單位合作的方式鍛煉學生的編舞能力。這樣的方式對于人才培養與單位而言都具有一定的益處,人才培養方面,與相關單位合作能夠讓學生通過崗位實踐的方式積累工作經驗與人際交往經驗,可以通過不斷的鍛煉幫助他們成為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于單位而言,與院校合作可以為自己的單位提供新鮮血液,保證了單位的人才需求,從而能夠使單位穩定的發展,所以說校外實踐的方式可謂是雙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各院校要重視舞蹈編導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借鑒成功經驗不斷調整和完善本專業的教學,讓本專業學生養成良好地身體素質與心理狀態,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水平,從而為編舞行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潘多玲.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淺見[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S1).
[2]陳云立.高校中的舞蹈編導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戲劇之家,2014(18).
[3]李罡.淺析舞蹈編導專業人才培養[J].青年文學家,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