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關鍵詞】 初中化學;教學策略;學習興趣;教學模式;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7—0063—01
化學課程對于初三學生來說是一門非常重要而又陌生的學科,在初中開設化學課程的目的旨在為學生普及一些初級的化學知識,培養(yǎng)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并為高中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難度不大,但重要性卻不言而喻。因此,對于初中化學教師來說,必 須嚴陣以待,準備好一套科學的教學策略。
策略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就像是一種催化劑,它能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對于剛剛開始接觸化學課程的初中生來說,化學就像一片還未有人踏足過的蠻荒之地,是一個充滿了神秘感的未知世界,讓人如此好奇、興奮,然而又因為陌生而使人躊躇不敢前進。這時,興趣便是他們勇于邁步的動力。
1.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習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其主要特色,更是最吸引學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在實驗操作時總能變得熱情高漲,興奮不已。化學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種自身優(yōu)勢,通過色彩強烈、變幻多端的實驗一舉俘獲學生的好奇心,并將好奇心轉化為求知欲,使學生在對實驗本質的探索中,逐漸對化學課程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 理論聯系實際,強化學習興趣。學習的終級目標就是要學以致用,將所掌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當中。而化學學科恰恰在這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可以說,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各種化學現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例如,食鹽放置在空氣中一段時間會潮解;醋可以去掉水壺中產生的水垢。這些奇妙的現象不斷地讓學生們感受到化學的魅力,當他們嘗試著用科學知識解釋這些現象時,愈發(fā)對化學的學習產生強烈興趣。
3. 化學發(fā)展史對學習興趣的影響。歷史典故總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從古至今,化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輝煌的歷史。充滿了無數的驚險與刺激。火藥的發(fā)明、鈾的發(fā)現……這一件件偉大的化學事件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過程中具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居里夫人、門捷列夫……這些響亮的名子就像一座座燈塔,指引著人們探索的方向,為人類的發(fā)展、科技的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
策略二:轉變化學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都是“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在講臺上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地講,而學生只是被動接受,這種“灌輸”、“填鴨”的教學方法不但枯燥、乏味,而且對學生的思維拓展及創(chuàng)新能力也是極大的阻礙。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讓我們從以下三點進行討論。
1. 改變教學方式,構建自主、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在“灌輸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學習缺乏積極性、主動性。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我們需打破教師的一言之堂,增加師生間的互動,改善師生關系,拉近師生距離。在亦師亦友的關系中,促使學生愉快地接受知識。新課程便是以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展現學生的“個性”為主,突出“面向學生”這一觀念。把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上,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平等民主的教學態(tài)度來營造更加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
2. 建立小組學習模式,增加學生交流。小組學習模式是當前基礎教學中普遍應用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被動教學,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而且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以及思維的碰撞,對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fā)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策略三:注重情感教育,樹立正確價值觀
在學校,老師對學生起著教書育人的作用。教書,指的是傳授知識;而育人,即情感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1. 通過化學教學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及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從化學教材中提煉出典型的素材,對學生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堅定學生將來成為國之棟梁,為祖國化學事業(yè)奉獻力量的堅定信念。
2. 通過對學生進行國際化學學科發(fā)展態(tài)勢的分析,以及我國在化學領域取得的成就,讓學生為祖國感到驕傲,培養(yǎng)學生的自豪感與責任感。
總而言之,初中化學是學生接觸的新學科,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對這門新學科產生興趣,取得好成績,我們必須從方方面面、點點滴滴處著手。憑借科學的教育策略,成功開啟化學學習之門。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