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
【摘 要】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成長成才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與高校教育聯起手來,形成合力,能夠彌補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缺失,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高校教育 聯手
近年來,大學生休學、退學現象不斷增多,大學生自殺、自殘、兇殺等現象時有發生。從2002年初發生的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到2010年藥家鑫故意殺人案,再到2013年復旦大學投毒案,社會對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心理健康問題不斷關注。人們不禁要問,我們的大學生怎么了?為防止此類事件發生,各高校紛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仡櫞髮W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我們不難發現,這些方法大多是強調學校、學生怎么做,強調學校、社會對學生的責任,而忽略了家庭在大學生成長中的作用。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項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贝髮W生雖然遠離父母,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終身學?!?,家庭教育對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心理品質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和學校教育是相互補充的。目前大學生出現的新問題,不是高校單方教育可以解決的,需要高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聯起手來,共同做好大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一、高校教育“聯手”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認識的片面
傳統的教育方式使得社會形成這樣一個思維定式:學校抓學生分數,家長管學生吃喝,學生上了大學就輕松了,不用像高中那樣拼命學習,家長對學生的管教也應放松。從小到大,學校、家長更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對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視,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社會生存能力培養等方面。進入大學后,學生面臨自我管理的挑戰,如果不能及時適應新環境,就會引發一系列問題,比如學業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心理問題等。面對學生產生的問題,一些家長會將責任推給高校,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學生暴露出的問題也并非都是進入高校后產生的。目前的傳統思想認識無形中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難度。
(二)家長教育水平的限制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學校和家長通力合作,但現實是,很多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低,教育水平有限,在教育孩子上表現得力不從心。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內容涵蓋范圍非常廣,包括德、智、體、美、學習能力、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這些都是學生成長進步不可或缺的。但受傳統教育理念和家長知識背景的影響,家庭教育內容較單一,家長更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對其他方面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上大學后不能很好地適應自我管理的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學生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進,但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溺愛,過分嚴厲,過度放縱等。這些錯誤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導致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暴自棄,缺乏責任心等壞習慣,進而導致人格不健全。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由于家長的教育水平和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局限,家庭教育要實現完美的教育效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需要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來加以改變。
(三)教育導向的偏差
隨著對外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和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對大學生產生了沖擊,某些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使一部分學生逐漸淡化了對政治理論的學習。此外,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學,家長為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只會運用物質獎勵的辦法,導致現在的大學生更加重視物質上的滿足,而輕視精神的豐富,個人主義滋長,道德觀念錯位,奉獻意識淡化,嚴重影響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很大阻力。所以,教育的導向問題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
(四)教育理論的不完善
在家庭教育和高校教育“聯手”工作中,教育理論的指導非常重要。目前,我們雖然在中小學家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績,但是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理論還不成熟,沒有健全的理論體系。
(五)高校與家長溝通不暢
大學生源來源廣泛,家校距離遠的現實,客觀上導致了高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困難。另外,自我國實行大眾化教育體制以來,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專職輔導員數量嚴重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事務性管理逐漸成了學生工作的主要形式,輔導員深入了解學生的時間越來越少,感知學生思想問題的敏銳性日益減弱。加之目前整個高等教育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持續、有效的溝通交流,造成的現實情況就是學生違紀,退學,或者出現突發事件后學校才與家長聯系,錯過了最佳的教育時機,影響了教育效果,對學生成長、高校的教育質量等都產生了不利影響。
二、高校教育如何“聯手”家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建立起高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高效、互動的運行機制,才能獲得系統效益,才能有效實現教育目的的綜合效益。
(一)高校努力方向
學校教育具有主導性、整體性和系統性的特點。一是學校要做好引導工作。學校要主動和家庭聯系,將家庭教育納入學校工作日程中,通過舉辦一系列活動來加深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如設立家長訪校日,定期開辦家長座談會等,向家長通報學校的教學情況、教學環境和教育方法,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強化家庭教育的針對性;還可以有效利用新媒體資源,如網站、微博、論壇、貼吧、微信、QQ群等,及時發布校園信息,向家長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搭建學校和家庭雙向交流的平臺。二是學校要牢固樹立“德育為先”意識和全員育人觀念,使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達到和諧統一。三是學校要站穩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開設思想政治、道德修養以及形勢與政策、法律、心理教育、公關禮儀、職業指導等課程,形成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攻勢。四是要加強理論研究,為實踐育人提供理論支持和決策依據。以專家學者、指導老師和學生骨干為主體成立研究隊伍,密切關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準確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規律,為實踐育人提供工作指導和決策咨詢。
(二)家庭努力方向
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親和力和互補性特點。一是家長要轉變重智輕德的家庭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自覺加強對子女的教育。二是家長要主動學習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用成熟的理論知識教育子女,做到以理服人;同時要更新教育觀念,適應現在子女所處環境的發展變化。家長應注意教育方式,要有合適的期望值,不要給學生造成太大的心理壓力,否則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甚至造成心理問題的發生。三是要形成民主的家庭氛圍,要尊重學生的想法,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切忌“一言堂”,幫助孩子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形成自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三)建立學校與家庭的互動機制
要努力探索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思想、方法和諧統一的支撐點,以及家庭參與學校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切實發揮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為此,一是要暢通學校與家庭的溝通渠道,比如請家長通過聽課,參加主題班會,觀摩學生活動等形式,加強學校與家庭的交流與了解;二是要開辦“家長學?!?,開設家庭教育講座或論壇,傳授家庭教育的知識,更新家長教育觀念;三是要舉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安排家庭教育效果顯著的家長作專題發言,介紹經驗,讓家長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四是家長應主動積極配合和支持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主動與學校聯系、溝通,加強信息交流,配合學校做好子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總之,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問題,家庭和學校一定要形成合力,強化兩者相輔相成的教育理念,明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庭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學校要努力營造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層次教育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黃文靜.家校共育——發揮“90”后大學生家庭教育作用新思考[J].高教論壇,2013(03):23-26.
[2]劉伊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J].理論界,2013(08):192-194.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4]張黎.在高校繼續教育中提升家庭教育功能[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22):115-116.
[5]侯其鋒.從關注大學生社會化問題的角度探究家庭教育之失[J].職業時空,2012,8(09):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