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宜強
摘 要:在新課標的影響和各個學校的成長下,小學的教學設備不斷升級完善,教學方式也在不斷地多樣化。小學數學在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下也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學生的興趣也得以激發與提高。各個學科的知識的學習最終目的是在生活中得到應用,所以在教學時要結合生活實際,貼近生活,把學科帶到生活中,讓學生能時刻發現生活中的知識。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方法及好處來探究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好處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策略有很多種方法,主要目的是解決學生在遇到特別難理解的問題時可以把題目簡化,從而快速解決問題。其中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有習題生活化、教學方式生活化和教學環境生活化。
1.習題生活化
小學數學中,習題占用學生學習數學的很大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小學數學生活化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習題生活化。比如做飯需要用多長時間,在煮飯時有的事情可以同時做,有的事必須分開按步驟來做,這就要求學生有清晰的思路來分析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還有在上學途中的時間問題,學生步行需要的時間和用交通工具需要的時間都是常見的問題。教師在布置習題時要努力把習題生活化,讓學生理解以后再分析課本上的說法,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類型的問題。
2.教學方式生活化
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一些難點,給學生時間進行理解,學生可能不會清楚地記得某些公式,但對教師舉的生活中的例子卻不會輕易忘記。這樣即使碰到類似情況,學生不記得教師講過的具體知識,但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自己分析得出結論,不至于由于記混了公式、不記得內容而毫無頭緒。如果教師沒有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學生不記得內容時就必須浪費大量時間找課本中相關的知識。如果一個問題只包含一個知識點,學生從課本中找起來也很容易,但大部分題目都是學生以往學過的知識的總結,包含很多零散的知識,學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找齊所有知識點,導致問題解決不及時、不全面,不管碰到多少次類似的問題,學生腦海中不會馬上有思路,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小學數學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就得不到解決,所以教學方式生活化很重要。
3.教學環境生活化
教學環境生活化并不是要求教師在上課時把課堂環境按照生活環境來設計,而是說在教學舉例時引導學生把自己代入真實的環境中,身臨其境地體驗生活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印象會更加深刻,對知識的理解也會更加透徹,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比如在講工程建設問題時,甲與乙同時從兩端建橋,甲的速度是乙的1.5倍,但甲在中間有曠工的現象,最后甲乙兩人各完成了橋的二分之一這類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當做甲或乙,然后想出解題思路。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好處
1.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實施,學生對數學的一貫看法會有所改變,對數學的態度從逃避、厭惡變成了期待、探究,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會提高。尤其是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都離不開數學之后,就會更加熱愛學習數學,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2.增強學生代入感
通過上課時舉例子、做習題時結合實際,學生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會不自覺地把自己代入題中,較好地解決問題。比如題目要求算出被遮擋的數據時,學生可以把自己代入題目然后看問題,這就會簡單,再難的問題也會有清晰的思路和簡單獨特的解題方法。
3.加強記憶
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有限,但對生活中的例子記憶很深刻。小學生對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記憶十分清楚,只要能靈活運用教師舉過的例子,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能更好地解決以后遇到的問題。
4.運用能力加強
學生有了經驗之后就能在遇到相似的問題時,運用舉過的例子解決,并能舉一反三,對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解決方案,在解決問題之后能夠發現新的問題,并把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并與教師討論解決。比如在遇到往池中注水的問題時,學生解決了原本需要多長時間可以把水注滿之后的問題后,學生可能自己改變條件,改變問題后不斷探索解決,這種能力對小學生來說十分難得,學生的數學基礎不斷鞏固,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好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數學和生活有很強的聯系,一天的時間、買賣東西所做的生意,甚至是生活中各個細節都能從中找到數學的影子,要把實際生活中發現的問題帶到數學中,把數學中的疑難題目放入生活中考慮,生活中的數學和數學中的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就會在數學課堂上積極發言、積極思考,對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王紹亮.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策略的探討[J].才智,2013(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