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摘 要:新課程體現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改變了以往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傳授,輕視學生參與的傳統教學,強調了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重要性,關注學生的學習現狀及結果,重視教學效率成為當今課程改革的主要指導理念。分析了小學數學的現實性及有效課堂實施的影響因素,在新課程背景下探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進步。
關鍵詞:現實性問題;建構主義;平移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以數學教育為基礎,因此在數學課程設計上教師仍應力求實現教育目標及發展出滿足學生需要的課程,數學課程設計是以認知、情意及技能為目標,并通過系統化的設計及多樣化、活潑的課程實施,讓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多姿多彩。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問題分析
數學的外部環境強調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和其他領域的水平關聯,是課程規劃中社會的、知識的與課程設計的統一規劃層面,其中社會的規劃層面,注重數學課程與社會生活的關聯性,在日常生活中活用數學,培養學生生活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的規劃層面,注重數學與其他領域排除不必要的學科界線,融會貫通數學本科與其他學科知識,增廣所見所聞;課程設計的規劃層面,注重學校本位的課程設計,將課程規劃與實踐中,分立卻又彼此相關的要素結合或融合起來,使之成為有意義的整體并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拓展學生生活經驗。
在現實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往往有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才是課堂的主體,把學生放在被動的位置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只關注自己傳授了多少知識,沒有關注學生真正學到了多少知識。數學化一直都是數學教育的目的,其中包含了解題意、形成問題和組織數學學科內容。而真實的數學教育所強調的數學化是除了在數學的學科訓練中完成外,也可以在真實生活當中學習到。換句話說,真實的數學教育所提到的數學問題可以是數學學科中的,也可以是每天日常生活中必須要面臨的問題,例如:價目表,或是買賣物品等。
在現實的小學數學中,很多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深入理解并學習小學數學最新知識,認為小學數學是簡單的基礎知識,只要進行簡單的教學即可。顯然地,真實的數學之觀點與建構主義有很多雷同的地方,唯一最大的不同就是真實的數學是主張由上到下的觀點,強調老師在一開始時就要先確定要給學生怎樣的數學主題內容,接下來,從孩子的解題策略和已學過的內容開始著手教學。數學的技巧,諸如兩位數加法、解方程式等是重要的,然而它們僅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實問題的對策
強調教學者在進行教學前應詳細規劃教材內容,并且依據學習者的經驗,將課程內容組織成為有系統的知識,而后條理分明地講述給學習者聽,并予以引導。建議教學者可以采取三個教學步驟來促進學習者有意義地學習:引導學習者進入新知識學習的準備狀態,有組織、有系統地呈現學習材料,并且依照漸進分化與規劃調和的原則,清楚明白地講述教材內容,以幫助學習者分辨新舊知識的差別,進而建立整合性的知識整體。例如,一位老師教學“角的認識”一課,他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事物來感知“角”。教師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讓他們觸摸物體,導致他們誤認為那就是數學中的“角”,造成所建立的表象出現了“誤差”。又如一位教師在教學“平移”一課時,讓學生通過對圖形變換前后的觀察,以及通過判斷、選擇的練習,初步建立了平移的概念;然后通過安排學生畫出平移后的圖形,加深學生對平移的理解和運用。
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比較容易學習到知識的意義,得到完整的經驗,因而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并且更容易將在學校內所學習到的知識與經驗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因而更能適應社會的生活。
總之,數學具有重要意義,人們利用數學交流信息和思想,可以完成一系列的實際任務及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數學是探索新世界的工具,數學的應用過程是生動的、具有創造性活動的過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王海永.小學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淺議[J].中國培訓,2015(6):1-2.
[2]吳躍蓉.小學數學開放性課堂教學探究[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30):107-108.
[3]張永波.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2):151.
[4]高召琴.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踐[J].求知導刊,2015(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