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于
摘 要: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幼兒的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也關系到幼兒園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幼兒;安全教育;家園共育
一、加強幼兒日常安全教育,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一個永恒的話題,幼兒的安全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也關系到幼兒園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千般照顧,不如自護。水、火、電這些對幼兒而言都十分危險,在平常的活動中教師就應告訴幼兒不玩火,不要在離水邊太近的地方玩;不能玩電插頭和插座,不能擺弄電器;下雨時避免遭受雷擊,不要在大樹下避雨,也不要在山坡上或空曠的高地上行走。不能互射彈弓;不爬樹;不從高處往下跳;不亂往嘴里放東西,以免中毒。又如:幼兒洗手時,要提醒幼兒盡量不要把水灑到地上,以免滑倒;排隊的時候不要推也不要擠,小心摔跤;吃飯的時候不要說話,免得嗆到等。幼兒每次有進步時,老師要及時地進行肯定和表揚,增強幼兒的自豪感,強化他們恒心,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創造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每個幼兒提供學習與表現的機會。”可見,環境教育的重要性。如在《安全小衛士》的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可結合事故案例分析,對幼兒進行安全自我保護教育。先幫助幼兒認識交通標志,進而大家一起觀察活動室環境,尋找安全隱患并進行記錄,同時討論怎樣才能夠避免這些危險等,最后將這些內容布置在班級的環境中,使幼兒時時感受到安全教育,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
二、發揮教師自身的示范教育作用,提高教師安全意識
我們工作中,不能心存僥幸心理,掉以輕心,意外事故防不勝防,因此一定要讓學生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教師應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幼兒學習有關生命的知識,學會珍惜生命。人的生命是寶貴的,我們生存的環境里存在著各種各樣對生命不利的因素,對于這些不利于生命和健康的因素,應學會辨別它、躲避它、應付它,防止受傷害。比如,讓幼兒明白在馬路上是不可以玩耍的,來往的車輛可能會傷害到健康甚至生命,懂得外出時要緊跟成人,萬一迷路不能跟陌生人走,而要向警察叔叔、售貨員阿姨、門衛叔叔求助;知道要保護動物,但要遠離對人有傷害的動物等。在活動時要加強對幼兒的監護,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還比較差,此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引導保護的職責,盡可能地避免危險的發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師要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來進行安全教育,這樣有利于幼兒接受。如滑滑梯前先讓幼兒觀看《橡皮膏小熊》《蹺蹺板》《淘氣的小猴》等安全情境表演,靈活地針對小熊、小猴前后兩次玩耍的不同態度而出現的情況進行對比,讓幼兒一目了然地知道如何正確地玩耍才不會受傷。這樣幼兒在玩大型玩具滑梯時,就不會擁擠,前面的幼兒還沒滑到底及離開時,后面的幼兒就不會往下滑;玩秋千架時,就會坐穩,雙手拉緊兩邊的秋千繩;玩蹺蹺板時,除了要坐穩,還知道雙手抓緊扶手;玩小型玩具玻璃球時,不能將它放入口、耳、鼻中,以免造成傷害等。教師要發揮示范作用,用自身的教育行為去感染每一個孩子。教師還要隨機利用語言提醒與幫助幼兒,培養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和習慣。幼兒期的神經細胞反應時間短,容易形成條件反射,即容易養成習慣。成人應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減少傷害事故發生。教師在活動中對幼兒的安全問題隨機進行指導與幫助,如,活動前提醒幼兒、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隨機的指導與幫助、活動后進行必要的檢查等,以經常性的提醒、指導、幫助,來促使幼兒良好的安全行為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安全行為和好的安全習慣。這時教師要抓住有利時機及時地利用語言對幼兒的行為加以提醒與指導,尤其是看到幼兒在進行一些相對來說較為興奮、追打、手拿危險品的行為時,教師要對其進行及時制止,這樣不僅能確保幼兒安全,而且能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個性化的安全教育,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安全行為和習慣。
三、家園共育,共同為幼兒的安全保駕護航
家庭開展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提升家長安全意識和認知水平,取得相互配合。為了讓幼兒親自實踐“遇到危險時怎么辦?”幼兒園在親子活動中,還應多設計一些讓幼兒和家長一塊玩的安全小游戲,這樣有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安全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鼓勵家長加強幼兒安全實踐,強化幼兒安全行為。
總之,幼兒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它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為幼兒的安全教育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幼兒提供健康安全的生長環境,確保每位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金依.如何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J].考試周刊,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