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櫻梅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而數學知識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加強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從而使得孩子在小學階段就樹立起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下面本文就小學數學的教學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情境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學與傳統的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小學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數學教師更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把握,加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更好地促進學生通過數學中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加強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學生學好數學,首先就要加強對學習興趣的培養,從而使得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奧妙,讓學生真正覺得數學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聯的。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時候,要加強和諧的學習氛圍的創設,從而讓學生在一個輕松快樂的環境下去接受、去學習、去體會數學。在教學中,教師要面帶微笑,更好地感染學生,從而加強課堂氣氛的建設,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可以讓學生更加愿意去學習數學,從而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在教學中,讓學生多看、多動手,多體會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受到年齡與經歷的限制,對于抽象的事物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們對直觀、具體、形象、生動的實物更加感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加強對直觀實物的運用。通過學生對實物的觀察,更好地加強對數學概念、性質等的了解,這樣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同時,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優化數學教學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實物,通過對實物的觀察與分析,去發現問題,通過對實物的分析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去更好地體會數學知識,這樣可以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抽象的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掌握,更好地增加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欲。
三、在教學中,加強游戲活動的滲入
小學生天性好玩好動,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一節課40分鐘,讓學生規規矩矩地全身心投入到這4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握好小學生好玩好動這一特點,加強對游戲活動的運用。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對游戲活動的滲入,要因勢利導,從而把學生好玩好動的這一特點充分的發揮與利用。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適時、適度地組織一些競賽性的小游戲,使得學生積極地參與其中,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發現數學,其教學效果也更加明顯。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買東西”這個小游戲的設計,真實地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的場景,把學生想要買到的東西變成簡單的元、角、分換算,讓學生自己去買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在游戲中學習,可以使得學生的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教學效果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加強教學生活化情境的創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對學生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受到年齡的制約,有很多抽象的事物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去生搬硬套地讓學生去記數學概念,他們不但不能理解這些概念的意義,而且久而久之,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會產生抵觸。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生活經驗的接近,從而可以讓學生可以自覺地去接受數學知識。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加強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相結合,從而使得學生身臨其境,更好地去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與應用,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切地體現到數學離自己是如此之近。加強小學數學生活化,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把抽象的知識簡單化,使得學習更加容易理解,這比死記硬背更加有意義。
同時,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師要鼓勵與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學以致用。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實踐,更好去鞏固知識。在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實踐性問題的提出,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其中,這樣,通過學生的親身體會、練習,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
五、在教學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在教學中,我們要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好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不能只顧教學速度,而忽視了學生的接受程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的感知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積極去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教學觀念的轉變,把“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繼續深入,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而實現師生的互動,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