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燕
【摘 要】在廣東職業教育論壇上,一位企業負責人談道:“一個中職畢業生進入企業,如果技能不過關,對接崗位時間不會超過三個月;如果職業素養不合格,對接崗位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長時間。因此中職學校要非常重視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教育?!边@段話反映了企業對改進中職德育工作的期待。德育目標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以部分,是語文教育的靈魂。語文在德育中的最大優勢是“文以載道”,語文教學的原則之一即文道結合的原則。這條原則要求語文教學不僅要“授業”、“解惑”,還要“傳道”,即要求我們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文章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又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陶冶情操,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德育教育;中職語文教育;內容和現狀;必然性;方法探索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職業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系,彼此滲透,密切協調,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中等職業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語文作為中等職業學校的一門重要基礎文化課,也是必修課。德育目標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是語文教育的靈魂。本文將對中等職業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做一些淺顯的論述。
一、中職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學生在校年齡大都處于15-18歲,處于青春期,是其人格發展的關鍵期。青少年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階段,身心發展處于巨變期,出現對其心理與行為有重要影響的兩個方面需要。一是伴隨性成熟而產生的性需要,二是身體的全面發展和性需要的形成產生的成人感,出現強烈的獨立性需要。青少年期的新需要與其心理成熟水平及社會地位水平的矛盾,使他們最容易進入心理不平衡狀態而又最不容易通過自我調節或尋找成人疏導以得到解脫。在校三年,要完成從普通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與同齡的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個體發展的轉變過程更加急劇,對學生的適應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說學生在其發展的全過程中都需要心理輔導,那么對于青春期的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就更為需要。
二、中職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教育的必然性
“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德無才,堅決不用?!边@是企業家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觀點,并且得到了廣泛的推廣。企業招聘人才,首要看的是什么?品格與素養。鮮見企業在中職學校招聘場上面試學生專業技能的。難道企業不懂得技能重要嗎?企業最明白,職校學生系統學習的技能,在特定崗位上大體能用上20%,而這20%是動態的,隨時要升級和遷移。如果確實需要考察學生的技能的話,主要不是考察硬技能,而是考察學生隨著崗位和技能革新的動態變化,是否具備自身技能升級和遷移的能力。因此,中職學校應該把教育目標上移到培養學生的品格、素養和能力上??梢?,衡量一個中職生是否合格的標準不僅僅是看他的技能如何優秀。由此也可推斷,決定中職教育是否成功的標準并不完全是技能教育,而德育教育也是決定性的因素。
語文在德育中的最大優勢是“文以載道”,從語文教材內容來看,課文選取了許多文質兼美的作品,有助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能夠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愿望和熱情。因此,語文課文都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語文這個優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幫助學生透過字詞句篇的語文形式,把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熏陶漸染,潛移默化”之效果??梢?,語文教學一定要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三、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探索
如何把德育融入語文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德智相長,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中職語文教師有以下看法。
在備課中,進行德育滲透。語文老師應在課前做到認真備課,多方面思考,在備課文的同時,注重找出課文內容與德育教育相滲透的結合點。在備課的同時備德育工作,盡力做到德育與語文教育水乳交融,盡一切可能觸動學生的思維意識。換句話說,語文課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來說,在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的同時,也要滲透德育,在學生的心中播下思想品德健康發展的種子。
在新課導入中,背景介紹中,進行德育滲透。導入新課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在課前能設計一段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成功導語,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地接受課文中思想教育。在介紹時代背景時,聯系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和品質,激勵學生,同時也讓他們懂得該怎樣學習,怎樣做人。
在作業批改中,進行德育滲透。在作業批改中,隨時注意各種苗頭,及時加以引導、糾正,并不失時機地滲透思想教育。
中職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時期,人格初步形成時期,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將影響他們的一生。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對學生多一點關心,對課堂多一點用心,春風化雨。正確對待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緊緊圍繞語文教材來實現德育,使學生在學習祖國語言文學的同時,又能提高品德修養,陶冶道德情操,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