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旭
摘 要:在我國中職院校中實施“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是為了對中職教學進行深入的改革、提高中職類院校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更是為了緩解院校經費不足等問題,有效地促進中職院校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本文將從打造“雙師型”教學隊伍等角度對如何才能更好地開展中職類院校“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校企合作 工學交替 中職教學 教學策略
現如今,我國社會就業競爭十分激烈,而且市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更為強烈。對于每個中職院校而言,學生就業率的高低決定著院校的生源,同時,學生的就業率甚至會影響到院校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所以,為了自身的發展,中職類院校除了要緊抓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同時還要積極地開展“工學交替、校企合辦”的教學模式。
“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中職類院校教學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并得到了教育領域的認可。這種辦學模式將社會以及市場的就業需求作為導向,實現了院校與企業共同發展與培養技術型人才,對實現中職類院校教學的快速發展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工學結合、校企合辦”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發揮企業與學校各自的優勢,同時還能夠一起培養社會需要的技術型人才,是中職類院校和企業實現雙贏的合作教學模式之一。
一、堅定開展“工學交替、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
中職類院校大多是以培養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與普通的大學相比,中職類院校更能把握當今市場的需求,并依據這種需求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中職類院校需要探索如何才能緊跟時代的發展,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揮教學優勢,把教學目標以及企業發展目標和對人才的需求結合在一起、“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
要實現“工學交替、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價值,首先要做的就是堅定這種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第一,作為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生的中職類院校,要加強自己與企業的合作,并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第二,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將中職院校所教授的理論知識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增加學生實踐的次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第三,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可以有效地幫助院校把握企業對人才數量及質量的需求數據,并以此為基石,及時調整院校專業的教學方向及方式,真正地實現按照崗位要求來設置專業課程。第四,通過“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學校可以在與之合作的企業中創建相對穩定的頂崗實習、技術培訓、科技服務等技術型人才培養基地。
種種優勢表明,良好的“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有利于中職類院校發展的。因此,中職類院校應當積極明確“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意義與價值,堅定不移地開展“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并將其看做是院校的一種辦學特色與優勢,形成院校辦學的指導思想。堅定開展“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中職類院校實現發展、提高學生就業率的必要前提。
二、打造優化中職院校教學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些院校注重對“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也比較關注“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1.選擇教師到企業生產的第一線進行鍛煉
有計劃地選擇一些教師,并將其送到與院校合作的企業生產的第一線進行鍛煉,為“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積極創造條件。中職類院校應當積極地按照計劃安排,根據教師的實際情況,將各個專業的教師進行分期、分批的派送,讓教師到企業的頂崗工作去鍛煉。這樣不僅可以改善專業課教師經驗不足的問題,同時還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將理論知識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能力,完善教師的教學水平。例如可以讓教師帶著學生去汽車的修理廠進行實習,以此來提高教師和學生的操作能力以及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的能力。又或者是選出一些優秀教師,將其派送到國家級的培訓中心進行培訓。
2.對校本教材進行合理開發
有一些中職類院校的專業教學教材相對比較落后,而且一般的教材從編寫到用于教學至少也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就使得中職類院校的教材具有滯后性。在這個技術不斷更新與發展的社會中,新技術、新設備等與學生學習的教材產生脫節的現象,會使得學生對專業教學知識產生疑慮。如果中職類院校沒有與時代發展相配套的教材或是校本教材,就會很難使教學的效果達到預計的目標。因此,編寫“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校本教材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讓生產一線的業務工作者加入到編寫教材的隊伍中去,編寫核心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的教材會更加地貼近企業的需求、使實際的操作變得更加規范,進而促進中職院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中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實現“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辦學教學模式的價值及有效性。
三、注重“工學交替、校企合作”對人才的培養
1.建造校內校外的教學生產的實習基地
中職類院校在企業的支持下,可以建設一些與院校專業相關的校內實習基地,像是供電系統、礦井提升設備等等,這種形成了具有生產性的校內實習基地,有利于實現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而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在院校與企業的共同支持、共同考核、共同管理下,為中職類院校提供了頂崗實習工作與生產實習職位。這種良好的內部與外部教學生產基地的建設,切實地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2.企業專家加入到院校教學中去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與各大企業的不斷崛起,傳統的按照學科教學體系來要求和設置專業與課程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消失,中職類院校專業的改革勢在必行。因此,將企業的專家請到院校中來,讓企業專家同院校的教師組成專業的指導隊伍,對院校發展的現狀進行研究和探討,并提出符合院校發展的和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教學方案,對主要專業進行調整和改進,按照企業對崗位的實際需求來制定新的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創設新的專業教學體系,將課堂引入實訓室,甚至是生產現場中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操作經驗的獲取程度。
3.開展“訂單式”教學模式,合作培養人才
在學校開展的“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中,最有效的教學措施之一便是“訂單式”人才培養。例如學校在實施“訂單式”的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校就可以按照院校與企業一起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活動,利用暑假或是寒假的時間,將學生安排到與院校合作的企業中的各個生產崗位,進行輪崗性質的實習。實習期間,企業要給每一個學生支付工資,錢數大約在九百元到一千元之間。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幫助企業繪制技術改造圖紙、編寫技術性文件,讓企業獲得提升,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有所用,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并讓自己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獲取工作經驗、掌握操作技能。高效的“訂單式”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展現出教學中的“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特色和價值。
四、小結
“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提高中職類院校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它不僅體現出了中職類院校與各大企業合作培養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的優勢,同時還能極大限度地實現學生素質教學的深化發展、提高學生工程實踐的能力、扎實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有力地推動著中職類院校教學的改革和進步,具有極大的推廣價值和應用價值。由此可見,在中職類院校內實現“工學交替、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是勢在必行的。
參考文獻:
[1]林慧英.“前校后廠”校企合作模式的實證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3.
[2]孫婧芳.中職學校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3.(作者單位:淮海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