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坤
摘 要:本文從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出發,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期為一體化教師培養模式的建立提供改革方向。
關鍵詞:一體化 職業教育 隊伍建設 師資結構
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壯大需要一批高素質的“一體化”教師隊伍,“一體化”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是一直困擾我國職業院校發展的一個難題。 “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對“一體化”教師內涵認識模糊
由于對“一體化”教師內涵認識不清,以致以持有“雙證書”作為“一體化”教師的判斷標準。雖然從形式上強調了“一體化”教師要注重實踐的特點,但并不能使教師成為名副其實的“一體化”教師。
二、“一體化”教師引進渠道單一,數量不穩定,質量也不高
目前,職業院校專業教師基本都是各普通高校和職業院校應屆畢業生,專業知識比較全面,但是他們大部分是從學校直接到學校,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專業操作技術能力不高,其結果直接影響了人才的培養質量。另一方面,真正的“能工巧匠”、企業人才難以引進,如20l1年筆者學院通過事業單位招聘汽車鈑金及噴漆方向和模具、自動化方向的相關崗位無人問津。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大部分教師技能水平偏低的現狀,使得學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的起點低、任務重,從而不能快速取得突破。
受市場經濟的沖擊,“一體化”教師數量流失較快。由于教師的收入、地位比技術人員、公務員低,因此部分真正具有“一體化”素質的教師流向機關、企業,致使符合“一體化”要求的專業教師數量不足。
同時,專業教師隊伍中一部分是老技校教師,這些教師專業知識扎實,技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但普遍存在教學方法陳舊,知識結構老化,對科技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了解不多的問題。因此,雖然他們已經被認定為“一體化”的教師,但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都有待提高。
三、師資結構不合理
師資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一體化”教師的總體學歷水平偏低。本科率沒有達100%,研究生等高學歷層次不足5%。
二是職稱結構不合理。專職教師職稱普遍較低,高級職稱以上教師更少,新設專業和實訓課指導教師職稱普遍偏低。
三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如根據課題組調查顯示學院教師年齡結構情況,40歲以下的教師占58.7%,而40~50歲之間教學水平高的中年教師比例只有23%,能擔任領頭羊重任的骨干教師出現明顯斷層。
四是實習課教師和理論課教師相比數量嚴重不足。根據要求,實訓課教師的人數不能少于理論課教師。但事實上,理論課教師遠比實訓課教師多得多,理論課教師數量在職業院校所占比重過大。
四、“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傾斜不夠,專業帶頭人嚴重短缺
“一體化”教師培養重學歷、輕技能。首先,學校在提高教師技能方面,并沒有像對待提高教師學歷那樣,制定優先政策予以鼓勵和支持。而認為具有“雙證”就是“一體化”,不再注重“一體化”教師素養能力的培養。其次,一些專業課教師不太重視培養和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再次,專業帶頭人是“一體化”教師的核心和骨干,是專業建設的領軍人物。而目前,高素質、有影響力專業帶頭人數量嚴重短缺。
五、“一體化”教師培養力度不夠,培訓渠道不通暢
政府和學校在不斷加強師資培養工作,但總的來說,投入不足、力度不夠。凡市級以上專業師資培訓都有名額限制,每個學科的培訓名額一般只有1~2人。對于部分職業院校,因自身培養場所不足或條件不完善,培養“一體化”教師的成本比普通教師高。這些都限制了對“一體化”教師的培養。并且教師脫離企業時間長,技術能力出現退化,每年能下企業鍛煉的教師數量非常有限,許多“一體化”教師有名無實。
六、教師工作量普遍較重,影響“一體化”教師素質提高
雖然職業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教師數量的增加趕不上在校生增加的速度,教師的教學任務不斷增加,一周課時達14~20節不等。每位教師還要負責學生的實習、技能比武、職業指導。絕大部分教師還要擔任輔導員工作,宿舍樓的值班工作。工作負擔過重,勢必使教師疲于應付,造成專業課教師缺乏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各級各類培訓。
筆者通過對“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研究,為一體化教師培養模式的建立提供了改革方向。在建立“一體化”教師培養模式過程中,我們結合隊伍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和完善,建立長效培養機制,根本目的是建立符合中國特色和職業教育特色的“一體化”教師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袁賽軍.項目教學法在中職鉗工實訓中的探索與實踐[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3(12).
[2]董生健.關于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農村教育研究,2010(4).(作者單位:濟寧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