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華榮
摘 要:體育能力測評是衡量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具有導向性和激勵性。技工院校體育教學沒有升學壓力和嚴格的考核要求,傳統的五項達標測評辦法往往對學生起不到激勵作用。本文根據教學實踐,提供一種根據學生興趣設置多項可選擇的測試項目、達到提升學習積極性和運動能力的測評模式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技工院校 體育能力測評 興趣
一、案例背景
技工院校以培養技術型和專門性人才為主要目標,在課程建設方面形成以專業技能教育為主、基礎素質教育為輔的特點。其中,技工院校體育教育相對中小學和普通高校來說,既無升學考試壓力、又無嚴格考核要求,長期以來只是借鑒普教系統體育五項達標辦法。導致其培養目標模糊、缺乏適合技工院校學生體育能力的測評方案,不能有效地對體育能力較好的學生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對體育課堂存在的不良現象起不到根本的約束作用,致使部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體育課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案例詳情
在多年的體育教學生涯中,筆者曾多次接觸到會計、商務文秘、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女生相對較多的專業班級。這樣的班級上體育課有一些特點,如部分女生性格內向不愛參與體育運動,常常因各種原因請假見習,給教師的課堂統一安排造成困擾,也影響著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在學期末的達標測驗中各項成績也遠遠不達標等。
其中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曾經教過一年體育課的某商務班,該班共有54人,其中女生50人、男生只有4人。在平時的體育課中,經常會有數十名以上女生請假見習,最離奇的一次是18名女生同時在一堂課上因生理期請假,往往是請假的這部分學生坐在課堂現場附近,剩下的學生就心不在焉地應付學習內容。
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也曾想過各種辦法盡量避免過多女生上課請假,但作用甚微。根據大綱計劃,到學期末筆者選擇了體育五項達標中的立定跳遠和短跑50米兩個相對容易的兩個項目作為該班的測評項目,參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考核結果全班總共只有26個人兩項達標成績達到60分以上,及格率不到50%。
這一結果讓筆者感到震驚,筆者適時地跟部分測驗不及格的女生溝通以了解原因,有的女生說自己從小就體質差體育能力不行,有的女生說學這些項目沒什么用不喜歡學,有的女生說不及格也不怕,以后補考總會通過等等。面對女生們諸如此類的種種緣由,筆者知道在今后的體育課中注意提高她們的學習積極性和體育能力。
三、案例解析
經過對該班學生一學期的了解與溝通,讓學生對體育課的教學與練習感興趣、并自覺自愿地進行身體鍛煉成為筆者接下來需要攻克的難題。筆者認為課堂練習的內容、趣味性、運動的強度與密度以及達標項目的選擇及標準的設定對改善學生學習積極性和體育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關系。其中,學期測評具有典型的導向性和激勵性,筆者在對該班第二學期的體育教學中,除增加課堂練習內容趣味性、合理把控運動強度與密度以外,還充分強調測評考試的重要性(其成績與期末評優掛鉤等)、并以學生興趣為導向,設計體育測評考試內容與達標標準。
1.設計理念
在快樂陽光體育課的宗旨指導下,不再以五項達標為唯一的測評標準,而設立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體育能力的提升。技工院校的學生在體育方面基本形成了自己的愛好,具備了一定的運動基礎。要讓他們進一步發展自己愛好,關鍵在于興趣培養、提高自我欣賞能力。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測試項目,既在合格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提升自己的成績,感受到進步的成就,又能自主控制自己的運動強度與練習的密度。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快樂地鍛煉身體、更好地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在興趣的引導下發展自己的終身體育能力。
2.實施辦法
將考試內容分為素質類和技能類項目兩大塊,在新學期第一次體育課向學生宣布已設計好的測試內容、預計時間和計分規則,讓學生對自身的興趣項目進行選擇,確定學習目標后為完成目標而自主學習。
學期體育課在教學大綱任務完成后,預留出3~5周,每次體育課留20~30 分鐘為考試內容,將考試內容分為素質類和技能類。素質類參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內容,技能類就是球類項目(包括籃、排、足)。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從素質項目中自主選出兩項作為自己的考試項目、技能類自主選一項目,兩部分內容作為考試項目。如素質類項目有50米、25米×2往返跑,立定跳遠、擲實心球,仰臥起坐、跳繩等,技能類項目有籃球運球、排球墊球、足球運球。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程度自編一些內容,如籃球“8”字運球往返投籃、足球運球繞桿射門、排球墊球傳球交替,在氣候適宜的季節選800或1000米,或8~12分鐘(女生)或12~15分鐘(男生)健身慢跑。成績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標準。同時也可以把教學內容設為考試內容,如技巧的前滾翻成蹲撐—交叉180度—后滾翻成跪撐—跪跳起,太極拳一般采取分三段考試等等。
在成績的評定中,一般設計為優秀率20%~30%,良好率40%,及格率20%,不及格率在3%~5%,主要是看學生對待體育活動的態度來決定及格線。如果學生上課鍛煉的積極性高,成績有顯著的提高,可以通過平時分來提高體育成績。
素質類一般采取五項選兩項或三項選一項,技能類一個項目,教學內容一個項目作為考試內容。
在多選考試的體育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做完準備活動,布置任務后就解散。學生按自己選擇的考試項目自主練習,這一群在練習仰臥起坐,那一群在練習排球墊球,有跳繩的、有打籃球的,有的學生中途跑到另外的項目也練一陣。場面很是熱鬧。其樂融融。老師則在現場巡回指導,也會參與到學生的練習當中,比如可拿秒表幫練習計時類項目的學生計時,成績好的歡呼跳躍,成績不理想的就又開始了練習。
3.教學回顧
通過第二學期在該班級試教,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由被動練習變成主動練習,特別是教學器材的借用和使用率提高明顯。教學氣氛變得輕松,部分學生在課余時間養成了自我鍛煉的習慣。最后的學期末測評結果跟上學期對比,學生素質成績有明顯提高,全班54人有46人達到既定的標準,達標合格率由上學期的不到50%提升到了85%,學生進步效果明顯。這證明在興趣引導下的多項選擇考試的方案在該班級更優于傳統的五項達標測試起到的效果。
四、案例反思
體育鍛煉與體力勞動的區別就在于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體育課的教學不是培養優秀的運動員,更不是強制性身體運動的任務。學生的興趣愛好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本身的運動基礎也各不相同,我們如果只拘泥于一刀切式的統一標準去衡量學生的體育能力,那對原本運動基礎不突出的部分學生更加失去激勵性。我們可否在不違背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主動投入到運動中去,可否在課程開始前就做好充分的調查準備、根據不同運動基礎的學生而設置多項可供他們自主選擇的測評模式、讓學生意識到經過自身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目標要求的,這是我們作為教育者該去繼續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彭小偉,毛振明.體育學科能力測評的設計原理與內容框架[J].體育學刊,2015(4).
[2]鄭國勇.興趣——體育課充滿活力的源泉[J].科學咨詢,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