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良
【摘要】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動機,變“要求學生學”為“吸引學生學”,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自學興趣。加強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所獲取充分的創新能力和想象空間,從而使學生有所盡責,有所創造,達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引導學生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關鍵詞】語文課 培養 自學能力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語文中自學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
語文中的自學,能使學生個性獲得解放,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的內在潛能。自學習慣的培養又是獲取語文知識、表達能力提高的捷徑。而中學語文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陣地。那么怎樣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長期以來學生始終處在聽的地位,是很被動的。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成為學生的同學,甚至可以讓學生辯解,教師傾聽,學生演示,教師觀察,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評價教師的行為。這樣不斷地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向老師提問,向書本質凝。教師以“同學”的身份,以充分信任的微笑,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以贊許的話語,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這樣的一種和諧、輕松、融洽的氛圍中,教師不再是權威的代表,而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師益友,從而毫無顧慮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在教學中,也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讓學生自己來發現課文的表達方法,通過自己的理解和發現,對課文的特點也就不難掌握了。
2、在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自覺思考?首先利用所學的知識,把一段話用幾個字或詞加以概括、加標題等,用一個詞講一個故事或寫一段話等等。其次學會把句子壓縮為一句話等。第三就是會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評價和訪寫句子等,這些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把思維訓練貫穿于語文教與學的全過程,開發學生智力。使他們善于思考、善于學習、善于創新。
(三)、積極鼓勵學生動手查閱相關資料
語文課的閱讀理解往往需要了解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經歷。因此,鼓勵學生去查找相關歷史資料或問老師等,要優于教師的介紹。特別是課文中的字詞音義等。因為前者是主動學習,而后者是被動學習,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自主性學習方式,自主性學習無論在思維還是在行動上者是讓學生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積極思維能力。
二、教師作用的轉變
語文課程標準的頒布和實施,許多教師認識本次課改不僅僅是教材內容上的修改增加幾篇文章,更重要的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轉變。面臨新課標,老師該如何辦?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
(一)、變“老師說”為“學生說”
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充分利用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自學能力。以往教學主要是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對課文的理解不但是膚淺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因此,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積極、熱烈講座的現象代替過去的教師滿堂說的現象,老師只是簡單對課文提幾個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或分組討論或集體討論,然后提問幾個同學來回答幾個問題。學生全靠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老師只是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恰當的點評和總結。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活動,積極性很高,參與性大大提高,老師的提問與點撥也都是“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變“要求學生”為“吸引學生”
語文學習是以學生自己謂語的活動過程,沒有絲毫興趣,而強制性學習則是扼殺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具體情況,營造一種現實且具有吸引力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動機,變“要求學生學”為“吸引學生學”。
(三)、變“改正批評”為“鼓勵表揚”
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而對學生所出現的錯誤,老師的處理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老師的看法。因此,對于學生的回答錯誤,老師不是直接指出錯誤,而是糾正,說“好”,再聽聽同學的意見。通過全班同學的共同努力,最后得出正確的答案,從頭到尾,老師都沒有直接的講,而是號召學生自主學習,表揚鼓勵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熱情。
三、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得把學生的創造潛能釋放出來,必須給學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空間,必須摒棄教學中那妨礙創造思維的種種因素,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是培養自學能力的重要因素,創造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實踐活動,只能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充滿興趣,其思維才會處于積極主動活躍狀態,才可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學生才會積極主動的學習。
(二)、啟迪創造思維是提高自學能力的要求
創造想象是創造思維的支柱,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思維,也就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學中讓學生有合理的想象,可以使學生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產生較好的思維效果,起到培養學生課堂思維的流動性,交通性和獨特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比如在作文教學中寫一些想象性的作文如《假若我是……》、《二十年后的我》等等。這類題目可以給學生開頭、經過,想象結果我給結果,想象可以有幾種原因等等這些。可以使學生有所獲取充分的創新能力和想象空間,從而使學生有所盡責,有所創造,達到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
總之,培養當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的方法較多,關鍵是廣大的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轉變立場,把培養學生創造能力與自學能力結合起來,相信學生與時俱進,在平等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