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西
【摘要】當今,時代在飛速變化,在新的形勢之下,高校人才的培養開始打破傳統的觀念,不再局限于老舊思想 開始向創新型人才轉變。高校不再單純的進行基礎知識的灌輸,更重要的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電氣信息類高校,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已經迫在眉睫,更加注重應用。“紙上談兵”只是一句空話,要切實培養應用型電氣信息人才,才是時代的需要,才是國家發展的需求。這篇文章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探索電氣信息類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為國家輸出大量的實用型人才,為我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電氣信息類大學生 科技創新能力 培養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把創新作為動力,創新是推動事物前進的動力。高校要想取得進步,也得需要改革和創新。作為電氣信息類大學生,他們不斷需要基礎知識,更需要實踐和動手能力,這樣才能為以后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因此,培養電氣信息類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高校要轉變思路,盡快轉變工作的重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對創新學分進行設置,構建創新能力培養目標
構建“3+1”人才培養體系。電氣信息類學習要轉變思想,要逐漸把重心轉移到培養技術應用和創新上來,要構建新的人才培養體系。高校可以構建“3+1”人才培養體系,所謂的“3+1”,就是指的是前3年對公共基礎課全部完成,這是為創新打下堅實基礎,最后一年是完成對課程進行綜合、設計和創新,從而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這種體系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動手能力增強,為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創新學分指的是電氣類信息大學生在學校期間,依據自身的特長和愛好從事社會實踐等活動,取得優秀成果,學校給予學生的學分。把創新學分納入教學計劃可以看出學校開始對培養創新型人才重視起來,開始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開始從思想上轉變過來。通過創新學分,學生們可以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實踐中去,自己動手去做,放開膽子,發揮自己的形象力,開動腦子,創新思路,進行科技和實際研究,研發科研果。高校對創新學分嚴格要求,要求學生在畢業前夕必須獲得兩個創新學分,才能拿到畢業證書,這對學生是一種嚴格要求,更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對制度創新進行推進,構建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平臺
要想保證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有效實施,學校要努力為學生營造寬松的政策環境,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制度。
(一)建立各類實驗室對學生開放的制度
實驗室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非常重要,因此,學校要充分把實驗室利用起來,讓實驗室成為學生大顯身手的地方,讓他們在那里可以自由的施展才華,在那里可以親力親為,促進動手實踐有大的飛躍。學校為了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提升,實驗室對學生24小時開放,學生憑借學生證可以自由出入實驗室,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使實驗室的利用提高。實驗室可以由老師根據學生的特長為其設計實驗項目,更多是讓學生自己擬定實驗項目,實驗室為其提供所需要的器材。學校對學生實施創新計劃的主要平臺是實驗室和訓練中心等,要逐漸打破學科限制,全面向學生開放,挖掘學生潛力,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打下基礎。
(二)導師制度
對導師制度進行分層次建立。通過建立導師制度,可以引導大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的生活、學習環境,盡快使學生了解學校的學習計劃,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方法論,使學生對電氣信息產生濃厚興趣。并進步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努力鉆研,讓他們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自主創新能力。導師制度還可以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進行推進,引導他們從思想上進一步提升,從而使大學生的素質全面提升。
(三)設立大學生創新項目基金
學校為了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實施創新項目基金。其總的指導思想是,要動員學生參與,注重過程,而對結果要看輕。在進行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自主選擇課題,并自由選擇隊友,在實驗過程中對數據進行自主分析、并撰寫總結報告,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增加學生間的合作默契。實驗不要求十全十美,但必須力爭做到有新意,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做到獨樹一幟。
三、在教材編寫方面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大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對電氣信息知識有了基本的認識和掌握,但是,這些知識大部分還是比較零散的,在大學生的頭腦中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這些分散的知識聯系不到一起,不能做到互相融會貫通。對于電氣信息類的學生主要是要把這些知識運用到生產中去,運用到今后的實踐工作去。因此,學校在編寫課本教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校要編寫一套關于系統設計的教材,從而使學生達到從基礎理論到實踐的一個飛躍。
四、創造良好氛圍,開展各類學生科技競賽活動
競賽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激情,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學校要給大學生創造有利條件,使他們踴躍參加各種競賽活動,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開拓理論,使理論知識得到提升和升華。
五、校企聯合辦學項目開發與實踐,拓展應用性人才培養模式
學校和企業要建立合作關系。學校跟企業簽訂協議,學生大四的時候可以到企業中去實習,去企業中鍛煉自己,并把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去。企業還可以不定期的派人來學校進行授課,講解在實踐中注意的問題,以及如何進行實踐,這是學生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通過校企合作,使學生受益匪淺,不斷使理論得到深化,更鍛煉了它們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總之,作為電氣信息類的大學生要想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形勢,就必須學會創新,就必須把創新意識放在首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才能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曾文波, 黃慶南, 吳其琪. 電氣信息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科技信息, 2011(12):161-162.
[2]孫宏國,周云龍. 電氣信息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 2011(9):171-172.
[3]黃友銳,李良光,郭業才. 電氣信息類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科技信息, 2007(24):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