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奇
【摘要】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互相促進的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而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是指采取師生互動的教學組織形式,產生有效的結果。
要真正打造高效的數學課堂就必須讓師生真正互動動起來,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啟發學生思維,把學生引入思考的殿堂。
【關鍵詞】師生互動 數學課堂 有效性
引言
師生互動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體現它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在理念上重視它,更要在實踐中處理好互動中形式與實質的關系,要以平等的師生觀來指導與學生的交往過程,通過師生平等對話,構建起輕松和諧的數學課堂“學習共同體”。
一、“自主探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數學被稱為思維的體操,它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數學知識是十分必要的。在課堂教學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解答的,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去發現,去總結。在自主探索中促使“基礎性資源”的形成。這為師生有效互動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性資源”。
案例1:在學生經歷了借助計算器對自己喜歡的分數化成小數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出:面對分數化小數的兩種結果(一種是有限小數,一種是無限小數),你們會有什么疑問產生呢?一個分數能否化成有限小數與分數的哪部分有關?
這一設計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一時的思維閃爍而產生一些新問題:可以與分子有關、可以與分母有關、也可以與分子分母都有關,甚至有的會說與特殊的十進分數有關。大家知道,沒有經過反復思考、反復研究,學生是不可能只直向問題的核心——與分母有關。所以,教學中不能忽視這些因自主探索而形成的“基礎性資源”。
二、“生生互動”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發展
生生互動是自主探索的延伸和延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認識方式、選擇能力和人格特征,通過前面的自主探索,學生頭腦中都生成了基礎性資源。此時許多學生對自己的想法還不確定,但教師要避免“一錘定音”而扼制學生思維水平更高層次地提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通過學生之間的優差互補,集思廣益,尋找答案,解決問題。
案例2:學生通過思考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推導出了計算梯形面積的方法。通過合作討論、合作交流,得到啟發,學生既知道了不同的方法,也掌握了倍拼、割補、分合等不同的轉化推倒方法,不僅使學生豐富了自己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學習的廣泛遷移,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建構能力的發展。
在這一生生互動的環節,學生經歷了一個學習“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水平得到更好的發展,也就可以收到“保底不封頂”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是引發全體互動的一個有效策略。如在“萬以內數的認識”教學中,教師請小朋友數出1000個五角星,大家都能獨立完成;接著老師讓小朋友數出更大的數,10000可以怎樣數?這時,教室的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因為孩子們發現自己手中五角星不夠了,而且和同桌合在一起還是不夠,怎么辦呢?短暫的討論后,孩子們就想到了和另外小組的合作,1000、2000、3000……10000。“哇!這么多!”教室里充滿驚嘆聲。在這里,學生不僅探究了數學知識,同時由學習材料引發了對學習方式的探究,而且,老師沒有一句要求合作的提示語,但小朋友卻通過互動,自然地用到了合作學習的方式,順利地數出了10000個五角星。這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只要在學生需要時,教師適時地組織起互動,那么這樣的學習就一定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三、“師生互動”保證教學過程的完整性
教學過程的形成,其實要實現的是雙主體(教師與學生)的“愛”與“會”的良性循環。
案例3:角的教學
在學生說了自己知道的角后,教師引導歸納為數學的角、生活的角。第一次畫角后,引導他們發現角的一些特征,第二次畫角后,請他們發表各自的見解,學生即有共同的看法——兩條線的一端要碰在一起,也有爭議——兩條線是否要一樣長?張口處要不要再畫一條線?這時教師投影書本上規范的角,請學生談新的認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的求知為主線,和學生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對于學生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及時引導,使學生對角在任知上產生矛盾沖突,在沖突中逐步構建角的概念,正是這種師生互動的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師生互動”經歷知識的發展過程
有效的師生互動應該有“經歷”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特點。以“經歷”為特征的師生互動過程更多的是以外顯的行為來體現的。
如在“分米、厘米、毫米的認識”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把搜集到的物品放到桌上,有粉筆、校牌、磁帶盒等。教師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感興趣的物品的長度。學生開始自主操作,完成后教師反饋:“你量的物品長是多少?”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說:“我量的是粉筆的長度,7厘米多2毫米。”“我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是11厘米。”教師微笑著問:“你是怎樣量的?”那個孩子回答道:“我把粉筆的一頭對準0這點,再看另一頭對在哪里就可以了。”教師繼續問:“你又是怎樣看的?”學生說:“一個大格代表1厘米,一個小格是1毫米。這兒有7個大格,2個小格。”其他的學生鼓掌表示同意。接著是第二位同學展示,他量的是磁帶盒的長度。教師也引導他說明量的過程。老師繼續引導:“看來大家對這兩位新朋友已經認識了,那你能不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呢?”學生交流討論后反饋:有的說:“都是長度單位。”有的說:“一個厘米是有10個毫米。”“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教師引導學生繼續探究新知。學生借助投影演示介紹:“一大格是l厘米,一小格是l毫米。一大格里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厘米里有10個毫米。”
本環節中,師生互動的過程在展示學生經驗認知水平的同時,已經切入到了對厘米與毫米之間關系的認識,經歷了l厘米=10毫米的感知、認識過程。
五、結束語
總之,師生互動能使師生在互相學習中相互尊重,共同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美好的師德是這種關系建立的基礎。因為學生的心扉總是向那些他們認為值得敬重,品德高尚的教師敞開。所以,我們既為人師,就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居高臨下俯視學生。這樣,我們才能通過師生互動這座橋梁,進入素質教育的新境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2]吳亞萍.小學數學教學新視野[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7
[3]斯苗兒.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