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江
摘要:協作學習模式一項實證研究證明,它將協作學習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可以達到讓協作學習與傳統課后鞏固與預習真正互相促進、平衡發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果。課后的復習和預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協作學習的實踐入手,在構建和應用這一新型學習方式的同時,通過反饋,使教師和學生對這一新興的學習模式有所認識。
關鍵詞:初中英語;協作學習;課后作業
一、協作學習模式簡介
“協作學習”是一種具有時代精神的教學思想。如今,許多學校都在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許多學校都取得了成功。實踐證明:單獨的行為參與不利于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思維交流,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二、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協作學習活動設計
初中英語的教學大綱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實際應用能力,通過課后學習小組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英語的詞匯、句式、語法、口語以及語言背景等更加熟練的掌握,使其在今后學習中更能靈活地使用。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首先對在同年級的四個班進行了語言水平測試,選擇了前測成績最為接近的兩個班(1)班和(3)班作為實驗對象。兩個班的人數都是39人。我們隨機選擇(3)班為實驗班,(1)班為對照班,實驗時間持續一個學期。我們根據本門課程的特點和要求所進行的內容安排,主要進行三類課后協作學習活動,協作小組的組建,聽說類協作學習和讀寫類協作學習活動。
1、將聽力訓練和口語訓練相結合開展聽說活動。指導老師將聽說材料分配給各個課后學習小組,讓協作小組自由開展聽說活動,讓小組成員“互聽互讀”進行“組內互評”,最后讓各協作小組進行“小組競賽”,以此來讓全班同學一起參與到協作活動中。
3、對讀寫能力的訓練,讓學生充分利用學校所學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進行課后鞏固學習,由指導老師將一些與課堂學習內容相關的材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根據主題進行創作,并規定完成期限。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通過課后小組對主題內容進行分析討論,學生們各自抒發自己的觀點并確定寫作題目。在集體環境下,對該主題開展協同寫作練習。一定時間后,學生將最后完成的文章提交給教師,由教師進行評估,并作出最后的評價意見。還可以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并把學生最后的文章進行保存,作為學生在期末的成績評價依據。
三、協作學習模式有效性分析
1、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實驗班級共有學生39名,我們對本次實驗結果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38份。在調查結果中顯示,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對這種通過協作小組進行課后練習的學習方式表示喜歡,只有極少數的同學不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也有一小部分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持無所謂的態度。對小組的學習任務的,大家都能非常積極的去完成,并認為這種小組形式的協作學習的方法對自己的責任感,和協作意識與能力以及集體榮譽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并提高了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率和完成質量,但還有極少數的學生對這種課后學習方式不認可,仍然沒有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2、測試成績結果分析。我們對期末考試中的口語考試,聽力分析,閱讀理解和寫作四個題型的成績進行了綜合分析。口語考試的主要內容是每個學生都要根據一個選定主題進行三分鐘的小型演講。滿分為10分。從學生的語音語調以及內容的連貫性,是否切題等幾方面進行檢測。實驗班平均分為9分,對照班平均分為7分。實驗班的平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班的平均分,說明在本學期的實驗中,實驗班的學生平時擁有了更多的口語訓練的練習時間,從而極大程度上提高了口語表達的質量。聽力理解滿分為20分,實驗班平均分約為18分,對照班平均分約為15分。實驗班的平均分遠高于對照班的平均分,說明對照班相對于實驗班來說,成績分布略顯不均勻。閱讀理解部分一直都是學生比較拉分的部分,滿分為15分,實驗班平均分為13分,對照班平均分為11分。實驗班的平均分明顯高于對照班的平均分。實驗班的主要優勢主要來自平時練習中的快速閱讀訓練,說明實驗班學生通過一學期的課后協作學習,閱讀量和學習興趣大幅度提升。寫作的總分是10分。評價標準包括單詞拼寫,是否緊扣主題,語法掌握等方面。結果是實驗班的平均分與對照班平均分相比高出了3分,最高分達到滿分10分。不難看出,通過小組協作模式進行課后的作業練習,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寫作練習,交流,修改,互評,取得了十分喜人的效果。
四、結論
通過小組協作模式進行課后作業練習的教學模式,是現代化教學理念與傳統學習模式的有機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習效果得到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