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憲霞
【摘要】口語交際能力是每個人的必備能力,它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旨在“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付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可見,口語交際不但整合了以前的“聽”與“說”,其功能又超過了聽與說。
【關鍵詞】雙向互動;交際情境;展現自己;自信;快樂
在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材中,每單元都結合各單元的主題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口語交際能力是每個人的必備能力,它在學生以后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真實情景策略
在課本中,每單元都結合各單元的主題設置了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但這些都是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上進行的,每單元只須一至兩課時,這樣必定會使訓練的角度有限。要解決這個矛盾,就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資源,在授課過程中適當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創造性地利用教材,挖掘口語交際話題。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向互動的過程,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更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口語交際教學,不僅僅是說話和聽話能力的訓練,更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圍中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活動。只要我們在交流互動中用心感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就能明確新課程口語交際教學目標,掌握教學策略,學會評價口語交際教學策略是教師在口語教學情境中的操作智慧和有效行動。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就必須以交際為載體,以語言為核心,在交際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貫徹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的目標與任務,正確運用口語交際教學策略,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意義重大。口語交際是以交際為核心,交際雙方通過口頭語言進行溝通的動態過程。它是基于一定的話題,展開交流,或陳述事實、或抒發情感,或議論評析,從而達到特定的交際目的。
口語交際是特定環境下產生的言語活動,應創設形式多樣、新穎活潑的交際情境,使學生入情入境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帶著情感興趣參與交際活動。創設情景可從不同角度分類:根據情境性質分為社會生活情境、家庭生活情境和學校生活情境。根據言語性質分為轉述性、描述性、說明性和思考性口語交際情境。創設情景可綜合運用環境營造、言語渲染、角色設置、現實現場策略,形成生動有趣、逼真現實的口語交際氛圍。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每一冊的語文園地里都設置了,口語交際欄目,交際練習都有訓練提示和要求,教師可根據教材內容或學生年齡特點創設一些有利于學生口語交際的話題或內容,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以話題為紐帶,在真實情境中把交際雙方緊密的聯系到一起,確立話題時,應該考慮到話題的價值、現實意義、難易程度等因素。這些直接關系到此話題能否激起學生的思想火花,能否產生熱烈的交流氣氛,甚至可以預測到學生可能會在交流閃現的連珠妙語。無論選取哪種話題都要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不切實際的話題會影響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以學生為本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口語交際教學的立足點。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人文關懷,滿足他們的實際需要,在教會學生如何溝通心靈,形成必要的人際交往能力的同時,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學會充分表達展現自己,并從中獲得自信和快樂。
二、授人以漁策略
口語交際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在互動交流之中才能得到提高。事實上口語交際有著豐厚的土壤,因為凡有人際交往的地方,就可以進行口語交際教學,這是由母語學習的廣泛性決定的。因此,應拓展社會生活交際學習空間,變封閉為開放。溝通課外生活,變單調對話為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創建自由表達的氛圍和交際活動空間。聽得悅耳、說的順口、品的出味兒是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也是口語交際教學的最終目的。融“聽”、“說”、“交際”三個部分于一個有機制體的口語交際教學,要交給學生必要的聽說及交際的方法。
口語交際教學的互動方式很多,其中較為基本的有:1、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交換思想的過程。2、師生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決不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問答式互動也不能只停留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范圍內,而應該轉換角色,開展平等交流。教師應該與學生融為一體,做交際活動的組織者,讓學生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3、群體互動。指學生間的小組合作學習或者全班式的集體討論,甚至包括走出課堂與社會交流。這種方式,學生的參與面更廣,接觸的人更多,探究問題更深入,效果會更明顯。例如,在第十冊第六組課文主題是:走進信息世界。我安排了這一個內容,讓學生向朋友、家人中調查網絡的利與弊,以及網絡的出現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工作帶來了哪些影響,學生收集完信息后,就用一節課對以上問題進行討論和辯駁,這樣的生生、師生、群體互動,拓寬了學生的交際對象,使學生學會了與不同對象的溝通,提高了交際效率。
首先,“聽”是口語交際的第一步。因此,口語交際教學首先教會學生善做“傾聽者”,只有聽清楚、聽明白,才能架起通往“理解”的橋梁,才能提高“說”的質量。在教學中,除了要向學生交代必要的陳述性知識,更要把教會學生“怎樣聽”最為教學的主攻方向。要讓學生知道,聽時切莫有耳無心,不能因為不“說”而放棄思維,要對對方的話及時歸納和概括。在聽到教學中,如果能結合聽記、聽寫、聽說的訓練,將會深化和鞏固聽的效果。課堂教學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每節課都為學生口語能力發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課堂上教師常說:“請大家仔細聽,這名同學說得怎樣?”這是讓學生聽清楚,聽明白;“請大家評一評剛才某學生的回答。”這是指導學生在聽的基礎上學會思考,學會給別人提看法;“你講得很對,能不能說得再響亮些?”,這是激發學生交際信心,強化訓練口語技能。口語交際訓練貫穿語文教學全過程,既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需要,又是由口語作為直接交際工具的性質決定的。
其次,再“說”的訓練中,我們要求學生首先要緊扣主旨來說,主旨或觀點的提出要鮮明,提綱挈領。然后,再想一想從哪幾個方面展開,圍繞一個中心用最簡練的話概括出每一段的小標題,最后,在每一個小標題下,再想想如何組織語言。這樣說出來的一段話,才會條理清晰、綱舉目張、通順流暢。以上組織教材的過程就是一個思維的過程,最重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表達時,要有意識運用語音、語調、停頓、節奏、重音等加強表達效果,并與所說的內容有機配合,使語言顯出層次美、變化美、個性美。
最后要學會交際。“說”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人與人和諧交流,傳遞信息,表達感情。但是會聽、會說未必能使交談者之間的溝通順利地進行下去,還需要教給學生一定的交際技巧。比如,如何在交際的最初幾分鐘迅速打動對方?面對尷尬局面如何處理?此外,還要教給學生如何利用交際中的非語言因素,如面部表情、體態動作等,強化口語的表達效果。要求學生根據交際對象、交際場合、交際語境的不同,適時調整自己,提高自控能力和應變能力等等。
總之,口語交際是信息交流與人文關懷的統一體,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聽說及交際技巧,還要求具有待人處世、舉止談吐、臨場應變以及傳情達意等方面的能力與素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要提高自身的文明修養和語言表達能力,重視發揮口語表達的示范作用,言傳身教才能收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二要抓住小學階段兒童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從訓練口頭語言入手,加強口語交際能力和良好語言習慣的培養,這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學生終身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會聽、會說未必能使交談者之間的溝通順利的進行下去,還需交給學生一定的交際技巧。此外,還要交給學生如何利用交際中的非語言因素,強化口語的表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