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娟
【摘要】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二胎政策的推行,學前教育也將面臨更大壓力,我國學前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各個方面均需在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中得以良性發展。教師是教育的實踐者,教師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教育質量。而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師資匱乏,優質教師資源嚴重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在分析對比近現代海峽兩岸學前教育發展歷史的基礎上,從政策與文化以及具體實施策略對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影響等方面著手,對大陸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給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比較研究;學前教育;師資培養
師資匱乏,優質幼兒教師奇缺現象成為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軟肋之一,這一問題不解決,大力發展學前教育終歸是一句空話。提升學前教育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所以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了學前教育師資培養上。
一、大陸學前教育師資職前培養歷史進程
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歷史進程受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影響。近年來,大陸學前幼師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如同大多其他行業,我國最早開辦幼教師資訓練班及幼稚師范的,是外國的教會。1889年,美國衛理公會在蘇州英華女中創辦初期就曾辦過幼教師資培訓班。1940年,陳鶴琴在江西泰和創辦了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這是我國第一個公立的幼稚師范學校。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培養幼兒園教養員的正規機構主要有中級幼兒師范學校和初級幼兒師范學校。除此之外,師范學校附設的師范速成班、短期師資訓練班以及高等師范教育等,也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有限條件下培養正規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多種渠道。
1952年,教育部在《關于高等師范學校的規定》中指出高等師范學校設置的教育系要分設幼兒教育組,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專業課教師。隨后開設幼兒教育專業的高師學校還有西北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按筌S進”時期,山東、福建等地的高師院校成立了十幾個幼兒教育專業,“文革”期間,幼兒園教師教育工作幾乎完全停滯。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社會發展及學前教育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提高幼兒園教師素質,改革學制培養模式勢在必行。一些幼兒師范學校開始實行“三二分段模式”,招收三年制中專應屆畢業生,學制2年,畢業時頒發大學??莆膽{。20世紀90年代,部分學校的幼兒教育專業開始采用五年一貫制大專培養模式,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5年,畢業時發大專文憑。
隨后發展了高等師范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1978~1979年間,原來設有幼兒教育專業的等高等師范院校先后恢復招生。到2008年,開設幼兒教育專業的高校已達58所。另有23所高校在2008年申請開設幼兒教育專業并通過審批,自2009年開始招生。目前,全國可以招收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的院校共有29所。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已有部分學前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后進入幼兒園擔任一線教師。
2010年7月,根據黨的十七大關于“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把普及學前教育當作國家教育總體戰略重點之一。有關學前教育的《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文本在22章中占了一章,70條中占了3條(480字),而且在《規劃》的其他有關章節、條目中都有所涉及。
2014年12月,為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經高等學校申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會議遴選,并經網上公示,教育部確定了80個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在分類推進卓越教師培養改革包括了卓越幼兒園教師培養。提出要適應學前教育改革發展要求,構建厚基礎、強能力、重融合的培養體系,培養一批熱愛學前教育事業、綜合素質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兒園教師。
二、臺灣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歷程
臺灣學前教育師資培養也經歷了奠基期,政策急轉期、擺蕩期以及當前的多元開放期。于1979年11月21日,廢止《師范學校法》,公布《師范教育法》,師范專科學校是幼教師資的專門培育機構,但此時的師專如同之前,在國校師資科與后來的普通師資科的分組選修中,有一“幼稚教育組”。
自1982年11月6日,公布《幼稚教育法》,將原本屬于命令性質的《幼稚園設置辦法》,提升至法律層次。由于需短時間內補足大量幼教師資,對于幼教師資的專業度及學歷的要求就比較放寬,致使幼稚園教師的學歷以高中(職)居多,及短時間內取得教師資格,造成專業形象低落及社會地位無法提升的諸多問題。
1983年至今,逐步發展到大學學歷為主、多元管道培養。本時期為多元并呈期,有鑒于前一階段的幼教師資培養的亂無章法及罔顧專業性發展,教育部核準自72學年度(1983)開始,由4所師專試辦日間部二年制“幼稚教育師資科”,招收高中(職)畢業生,予以兩年的??平逃柧?,成效不錯,繼《幼稚園教師登記及檢定辦法》的精神,幼教師資培養又恢復以“職前培養”的方式,納入師資教育的正式體制。
1991年臺北市立師范學院首先成立“幼兒教育學系”提供??茖W歷的幼稚園教師進修。接續1994年《師資培育法》頒行,大學學歷成為幼稚園教師的法定資格?!稁熧Y培育法》所揭示的師資培育自由化的原則,除了師范大學校院外,一般大學也可以從事師資培育。
總體上看,海峽兩岸的幼師培養都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探索期,但在學前教育師資培育的發展上,有其相同與相異之處。
從近十幾年的觀察,兩岸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制度發展,無論是在政策法令,還是培養機構層面,表面上都呈現大同小異的發展,這種小異比較是時間前后現象。大陸有專門培養學前教育師資的機構,而一般的師范大學與學院仍設有學前教育系,大學的學前教育系畢業生,是中等學前教育師范學校的學前教育師資的主要來源。在臺灣如此的現象并不明顯,比較類似的是臺灣師范大學家政學系,設有學前教育的專門選修組,其畢業生除了擔任中等學校的家政科教師,有一部分也會在師范學校擔任教師。繼90年代后的兩岸學前教師師資培養的發展,在培養機構方面,臺灣己全面提升至大學層級,處于成熟期;而大陸則是中等與高等教育層級并存,尚處于發展期。大陸學前教師有分級制度,對專業知識能力的提升有幫助,這是臺灣值得學習的地方。
綜上所述,通過對比海峽兩岸學前教育專業師資培養歷史及具體實施情況,得出政策與意識形態對幼師的培養有著重要影響這一結論。要想健康良性發展學前教育事業,政府層面要提供良好的發展土壤,穩定寬松的環境,加上政策的積極支持。而具體實施措施方面,臺灣與大陸學前教育師資培養各有利弊,應該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幼兒教育重要文獻匯編(上)(下)[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112.
[2] 洪福財. 幼兒教育史——臺灣觀點[M]. 五南圖書出版社, 2002:126.
[3] 蔡春美. 近四十年來我國幼兒教育師資之培育[J]. 臺灣教育資料集刊, 19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