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紅
【摘要】小學的學習是孩子的基礎奠定階段,既奠定孩子的學習成績基礎,也奠定了孩子的學習基調。這個基調包括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信,包括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方法、習慣等等,這些是影響孩子今后學習的關鍵。
【關鍵詞】興趣;積極性;學習習慣;思維活躍
作為教育者,我們都知道,每所學校、每個班級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數量的存在著學困生的現象,學困生學習基礎差,學習不得法,缺乏學習動力,面臨問題常常會產生緊張、自卑、畏懼等心理。他們把學習看成是件苦差事,所以,轉化學困生是每個老師刻不容緩的工作,更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
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大部分學困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本人在教學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和教學效果,談一談小學階段在數學方面學困生轉化的措施。
一、注重培養學困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抽象性的學科。也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無形中就增加了難度,再加上學習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因而部分學生就會對數學的學習提不起興趣,課堂上對老師提出的問題、布置的練習漠不關心、若無其事。解題時缺乏積極思考的動力,遇到一點困難就不想動腦筋,總有一種依賴老師的心理,從而使自己的學習處于被動的境地,進而成績越來越差。美國數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學生對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學時,我們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學困生對于抽象的知識難于理解,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和肢體動作的演示,能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達到聲形兼備的效果,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如在教授相遇問題是,學生對同時、相向、先行、后行、速度等概念不易理解。課件可以顯示兩個小朋友行動的方向、距離,也可以讓學生進行模仿,從而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形象可觀的畫面,不僅帶給學生良好的感官刺激,而且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內心獲得喜悅和享受的同時,也使的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維也更加活躍。學生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對學習這個知識點才會有更大的興趣。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緒,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要運用新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聲音抑揚頓挫,并運用肢體語言引起他們的注意,使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引導每位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狀態,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征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多選取一些接近他們生活的材料,讓他們全身心的融入到數學學習當中來,推動他們去尋求知識,鉆研問題,開闊眼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講課過程中要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盡可能地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使他們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在向學困生提問時,問題要適當,讓他們盡可能地通過個人的思維回答問題。平時要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耐心激勵他們上進,有意識地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學困生往往被一般的學生看不起,認為他們的智力發展低人一等,自己也很自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什么都做不好。當他們有所成績時,更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學困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接受教師,就會及大地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學生中不僅要注意自己的形象,為人師表,而且還要注意學困生實行情感方面的教育。充分肯定后進生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微小進步,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發育的時期,老師給學困予生充分的表揚,會讓學困生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記得有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次不經意的表揚,可激起學生千百次的希望”。如果說表揚對于優等生而言是錦上添花的話,那對于學困生來講就是雪中送炭。
二、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解題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是說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有的學困生由于缺乏好的學習方法,往往很努力的學習,成績卻總是不理想,這樣的學生上課聽課效率低,重點抓不住,別人一聽就懂的問題,他們就是不明白,做題時也只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會觸類旁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小學的學習是孩子的基礎奠定階段,既奠定孩子的學習成績基礎,也奠定了孩子的學習基調。這個基調包括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自信,包括孩子在學習上的態度、方法、習慣等等,這些是影響孩子今后學習的關鍵。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難易程度,要注意加強對學困生的輔導、轉化。對待學困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的方法,從起點開始,耐心地輔導他們一點一滴地補習功課,讓他們逐步提高,只要有進步教師就及時給予贊揚和鼓勵,讓學困生也能感受到成功地喜悅。大部分學困生學習都很被動,往往依賴性很強。死記硬背公式、概念和定理。不愿動腦筋去理解所學知識,遇到問題置之不理或是應付了事。教師在指導學困生時,要注意多用啟發式的語言,引導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分析、解答問題。多鼓勵他們的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成功都要給予及時地肯定,讓他們建立起自信,逐步訓練他們解題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三、加強師生交流,用心善待學困生
現在的教育是一個老師面對幾十個學生,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個學生都照顧的面面俱到,這時學困生可能就會由于考試、競爭等影響,感覺老師看不起自己,認為自己拖后腿不受老師歡迎。如果教師贊許的目光頻頻投向優秀的學生,對學困生則冷眼相待。稍有過失,則加以訓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價值得不到表現,使他們在心理上自覺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他們自我貶低、自暴自棄。再加上小學生的逆反心理,在課堂上更加不與老師積極互動,他們會想你的數學課上得再生動、再好,我也不聽,甚至有時會發生言語、動作的沖撞等情況。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你越是逼他學習,他越是反感,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差。因此老師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心平氣和地和這些學生談話,讓他們常常會不知不覺的感受到老師的關心、集體的熏陶,進而找到切入點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從而更好地融入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消除他們的自卑感。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轉化后進生,必須轉化學困生與教師的關系。加強師生的交流對話是改善師生關系的最好方式。平日里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關切的話語,一份熱情地目光都能給孩子以鼓勵和勇氣。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幼小的心靈。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這就是說,在學習上,哪怕是同一個班級,在同一個教室,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存在差異。對于后進生要有意識地出一些較易的題目,培養他們的信心,讓他們嘗到甜頭,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學好。對學困生知識的薄弱點要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可使有些學困生經過努力有得較高分的機會,讓他們有成就感,逐步改變他們頭腦中在學習上總是比別人差一等的印象。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勵他們積極爭取,努力向上。
數學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非常復雜的。教師首先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學校和授課老師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對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絕對不能放棄,而是應該更多地關注他們、幫助他們、轉化他們。同時,我們知道對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習要一步一個腳印,轉化學困生也一定要深入了解,這就需要教師、學生、家長的默契配合和不懈努力。只有千方百計地尋找激勵學困生參與學習的方法,讓他們暢所欲言、敢想敢做,學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課堂氣氛才會生氣勃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難處,付出我們的愛心和耐心,總有一天他們將變成快樂的學習者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