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子特 王志強 李文卓



摘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數理統計法,對山西省四所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山西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夠理解運用社會體育綜合知識;山西財經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將經濟管理學知識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中北大學和山西大同大學的社體專業則更加注重培養綜合型人才。山西省四所高校在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方面是根據本校教學風格而決定的,所以在課程構成和課程課時上也有不同的側重點。
關鍵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 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
1引言
社會體育是相對于學校體育而產生的一門較為新型的專業。近年來,山西省教育部門和高等院校在借鑒國內外其他院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山西省社會體育如何開展也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對山西省四所高等院校,即山西大學、山西財經大學、中北大學、山西大同大學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認真對比分析,總結出了幾種不同人才培養模式的側重點,發現了這些模式的優點與不足之處。對于不足的地方,通過實踐積極提出解決方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汲取教訓,總結經驗,對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摸索了新路子。此外,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對社會體育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探索,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出適應當代社會發展的體育人才,是高等院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改革與發展新的目標,對高校社會體育指導和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培養新型社會體育的指導和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山西省四所高校(山西大學、中北大學、山西財經大學、山西大同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以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環節、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山西省四所高校社體專業為關鍵詞,檢索和訪問中國學術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知網和山西大同大學圖書館,搜集到相關著作1部,論文9篇。
2.2.2問卷調查法
根據本研究的需要,主要針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教師就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模式等方面設計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731分,回收率為91.25%,其中有效問卷為70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87.5%。
2.2.3數理統計法
選用Excel 2003對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并分析其結果。
3人才培養模式及構成環節
3.1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大量有關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導下,想要達到指定的目標,按照社會體育需求的培養目標和適應學生特點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培養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構建教學進程和各個環節的關系的結構形式。
3.2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成環節
主要構成要素包括三個重要方面:一是培養目標;二是課程體系;三是實踐教學環節。培養目標是指各學校或者各學院將培養計劃在各校各學院實施的過程。課程體系說的是同一專業的學生在課程選擇上的不同,決定教學的內容和進程,課程設置的前后順序影響到學生們最終學習到了怎樣的知識,也就是側重點有所不同。實踐教學環節就是將培養目標實施到實際教學過程中的教學課程。
4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分析
4.1培養目標
山西省目前開設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的這四所高等院校都是依據教育部統一制定的教學大綱為指導,培養具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的人才,從事社會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咨詢與指導等工作的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與社會、教育、健康、休閑、產業五方面結合起來。
從以上內容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山西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把社體專業、運訓專業、體教專業的主要學習內容在第一第二年全部學完,在之后的兩年里在側重不同的方向進行學習研究。選擇什么專業的學生,按什么專業方向設置課程模塊進行培養。該校既重視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專業技能的提高。山西財經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設置上不僅有專業理論課和術科,同時也增加了管理專業的相關課程,讓學生同時具備綜合知識和專業技能。專業方面上增加了經營管理的知識,使學生在經營管理方面也得心應手。該校培養的人才在其經營管理方面有其突出的特點。中北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行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課程類型方面,限定專業和公共課程較多,這樣學生們可以把專業知識學得很扎實。山西大同大學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實行綜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通過學習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限選課(包括體育健身指導方向、體育保健和康復方向、專業非限選課程),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該校課程設置合理,培養目標明確,非常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4.2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是指各類課程及其比例關系,是專業培養目標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它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質量。四所高校在課程設置上一方面可分為術科、學科兩類,另一方面可分為本專業的必須上的課程和選擇學習的課程,還有公共課方面的必須學習的課程和選擇學習的課程,根據四所高校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不同,在專業課程方面,必修課和選修課還有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四大類課程中也有不同的側重點。
從圖1可以看出:山西大學的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這充分說明該校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意愿,但是忽視與社會之間的鏈接。山西財經大學理論課所占比例較大,但基本技能和實踐能力比較欠缺,這是該校的人才培養目標的缺陷。中北大學公共必修與專業必修所占百分之八十,學生可選課程較少,這充分說明該大學在教學設置上比較重視專業技能培養,但是相對忽視學生自主課程的選擇。山西大同大學在課程課時設置方面介于中北大學和山西大學之間,學生們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學校也非常重視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4.3實踐教學環節
山西省四所高等院校在實踐教學發面,包括軍事訓練科目、社會調查研究、參加學術活動、畢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實踐性教學環節是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點,在檢驗學生們是否學到真正的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能培養與提高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四所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各有特色,但亦存在不足。
(1)山西大學的這種培養模式好處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課程進行學習,主要是突出提高學生的自由選擇度。缺陷是:學生只能學到該專業的專業知識,但是相關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夠全面。(2)山西財經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好處是:將管理學與經濟學知識融入體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擴大知識面,畢業后融入社會較快。缺陷是:在教學過程中術科教學比重較少,專業性突出的不夠好。(3)山西大同大學和中北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相同,它的好處是:學生在獲得比較全面的知識的同時,綜合素質也有所提升,在進入社會后也會對自己所從從事的工作得心應手。不足之處是:在課程設置方面,學生們需要上的課程較多,學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相比前兩所高校來說沒有特別突出的側重點。
5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思路
5.1培養目標方面
對于山西大學在培養目標中存在的問題,建議在培養目標中添加與體育相關的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加重本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的比重,使學生在本專業領域更加專業。山西財經大學應該在培養目標方面應該適當把術科的比重,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較為專業的培養。中北大學在該專業的培養目標發面,應該要求學生適當的選擇感興趣課程,并不是特別關心專業課程的學習。而山西大同大學的培養目標則建議在培養綜合性人才的同時,應該有側重點的培養專業性人才。
5.2課程體系方面
(1)山西大學應該在突出學生自主選擇的前提下,應該重點考慮解決與社會之間的鏈接不緊密問題,重點是調整教學計劃,相應多安排一些跨專業或相關專業課程,例如健身指導,在物質生活條件十分豐富的現代,這類人才可以滿足人們的健身養生需求;再如體育旅游,這也是非常適合社會成功人士的愛好和興趣,既能達到健身的需求,又能達到休閑娛樂的目的。(2)對于山西財經大學術科課時比重少和專業性不強的問題,這實際上是非常好解決,建議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增加術科課時量,在指導學生掌握術科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必須增加專業知識的含量,從而使學生既能自主選擇,又能掌握專業性的知識,最終達到既能調整增加課時量,又能把專業性突出來的根本目的。(3)對于中北大學和山西大同大學課程設置繁多,沒有側重點的問題,分析原因,主要是這兩所學校的辦學性質和培養目標的不同造成的,建議在制定明確培養目標的前提下,必須下大力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改革,突出本院校的教學重點,或者說設置一至兩個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專業。這樣既能達到調整課程不合理的問題,又能突出院校的專業特點。在不耽誤主修課程的同時,適當增加各種選修課程。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既能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也能提高生活和工作本領,培養的人才也是很受社會歡迎的。
5.3實踐教學環節方面
山西大學第一學期設置為課外實踐小學期,根據學校的教學實際適當調整教學計劃與安排,既能讓學生有時間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同時又要讓學生學習掌握教學大綱規定的其他專業技能。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還要根據社會需求學習專業方面的知識,當然必要的見習活動,也必須按照規定的課時完成。山西財經大學在第二學期增加了教學實踐周,充分說明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這是值得提倡和發揚的,建議應該繼續保持,安排好學生的教學實踐內容。另外應該適當調整理論課的時間,縮短一些課時,讓學生掌握應知應會的理論知識,在此基礎上重點放在專業技術和技能的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在社會實踐中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