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蔣佳容
摘 要:小學一般從中年級開始寫作文,但是少部分學生常常害怕寫作文,不知道從何處下筆。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訓練寫話,能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寫作;訓練;能力;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小學低段寫話教學的要求是這樣的:讀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小學一般從中年級開始寫作文,但是少部分學生常常害怕寫作文,不知道從何處下筆。學生在低年級的寫話訓練能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訓練學生寫話,經過兩年的訓練,有了較好的效果。具體做法如下:
一、學習課文,觀察生活,練習寫句
如教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美麗的春天》時,我們就引導學生從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兒歌、古詩入手,讓學生了解和感悟春天。我們引導學生去寫有關春天的句子,比如春天的變化,我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春天來了,我們小朋友在玩什么?在寫春天變化時,有的同學寫“春天到了,氣溫升高,我們脫去厚厚的棉衣,穿上了漂亮的薄毛衣”;有的寫“春天來了,我們不能玩堆雪人、打雪仗,開始玩捉迷藏、跳皮筋、丟沙包”。學生寫話會出現“童言無忌”“敢想敢說”的現象,作為老師對此應該“網開一面”,要允許學生寫得不太好,甚至說錯,這都是正常的。雖然學生不能把春天變化的角角落落都寫到,但是都能寫出春天某一方面的變化,課堂上我們把寫得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然后再評一評。學生再去寫春天時,會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去寫春天的變化,同時也學會了恰當地使用詞語。
二、圍繞專題,重點訓練,打下基礎
教材是以專題形式出現,寫話訓練也可以就某些方面重點訓練。在學習“家庭的溫暖”這一單元時,我們著重訓練寫“媽媽、爸爸,還有我”。孩子們會從多個方面去介紹自己和父母,同時,再讓他們寫寫同桌、好朋友,有的學生寫了好朋友、同桌的外貌;還有的寫自己遇到困難,同學主動幫助,非常感動,因此,兩人成了好朋友。這樣的訓練,就是讓他們寫自己對生活的觀察,為他們完整地去介紹一個人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到中年級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人物時,學生能寫的話越來越多,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塑造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學以致用,用自己的行動去體貼關愛每一個人。
三、組織活動,親近自然,強化表達
豐富多彩的活動最能吸引孩子。一進入二年級,多彩的秋天圖畫吸引了孩子們,那一幅幅美麗的插圖令他們難忘,多么想去田野里、果園里看看秋天啊!在家委會成員的精心組織下,學生來到植物園參觀,有的同學寫“秋天來了,秋高氣爽,我們和家長、老師一起去植物園秋游。這里景色宜人,菊花爭芳斗艷,紅得似火,白得像雪。枯黃的楊樹葉和鮮艷的楓葉飄落下來,好像是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秋天真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啊!”有的同學寫“在秋日溫暖的陽光下,我們在爸爸媽媽、老師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來到了植物園。一下車,同學們都興奮地四處奔跑,去尋找秋天的景色。在植物園里,我們看見了五顏六色的花;看到了絢麗多彩的樹葉,有的火紅,有的金黃,還有一些是綠色的。同學們紛紛撿起飄落在地上的形狀不同的樹葉,都想回去用這些樹葉做貼畫呢!”走出課堂,親近自然,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美麗,才會有說不完的話語。
秋季衛生大掃除活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于是我們讓他們以“大掃除”為主題寫一寫。學生有的寫了自己是怎樣打掃教室、衛生區的,有的還寫了自己打掃衛生的心情。接著布置怎樣使我們的教室、校園保持干凈的寫話練習。學生不僅談到了自己要怎樣去做,還談到對那些破壞環境衛生的學生應采取哪些措施,我們認為對于一個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能夠想到這些,并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相信他以后會是一名環保小衛士。
四、重視講評,鼓勵為主,提高興趣
每當我們批改完學生的寫話練習后,總會擠出時間讓他們大聲朗讀自己的杰作,然后師生共同評價,評價時以鼓勵、表揚為主,通過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互評,學生知道了哪些是該吸收的優點,哪些是該避免的缺點,取長補短,既表揚了那些寫得好的學生,同時又激勵了那些暫時沒有寫好的學生,促使他們寫話能力不斷提高,所以,我們班學生多數對寫話興趣很高。有的孩子當他寫的話被當眾朗讀時,喜悅的心情溢于言表,嘴巴咧得大大的,那是發自內心的喜悅,他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的快樂,這對于他來說是多么大的鼓勵。沒有被讀到句子的學生也靜靜地聽著,心里默默地為自己加油:明天就會讀到我們寫的句子。一下課,學生經常會圍著我們問:“老師,老師,今天讀不讀我們寫的句子?”我們笑著說:“只要努力練習,老師肯定會讀你的。”我們相信這種迫切的心情一定會促使孩子們越寫越好!
總之,低段的寫話訓練還有許許多多的途徑和方法,還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探索和研究,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指導,充分聯系學生的生活和體驗,讓學生“我手寫我心”,讓學生體會到寫話的樂趣,不斷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寫話質量就會不斷提高,就會為中高年級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豐麗.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寫話[J].東方青年·教師,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