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十分重要,讓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讓低年級學生學會傾聽、表述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學習精神。根據這一要求,筆者采取了堅持在教學過程中訓練;重視在日常生活實踐中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關鍵詞】口語交際;訓練;實踐;設境;激趣
口語交際教學是當前課改的亮點。在當今社會人們的交往中,口語交際能力已成為整體素質的重要因素。從小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低年級學生語言交際的基礎素養,猶如埋在地下的地基,看不見,卻不可或缺,支撐起孩子未來發展的大廈。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多種方法,注重和加強小學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了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途徑:一、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二、重視在日常生活中實踐。[1]根據這兩條途徑,我在教學與實踐中對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訓練進行了以下嘗試教學。
一、堅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
1.設境激趣,讓學生樂說
創設樂說情境,能喚起學生的表達欲望,激發低年級學生的說話興趣,從而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1)以事設境,以情激趣。低年級學生喜歡的事情,往往蘊含著兒童自己的個性的無限樂趣,他們對所有事情都充滿著好奇心,也都充斥著陌生感。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適時抓住機遇,創設“事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情趣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在教《學打電話》一課,課前,請辦公室的老師幫忙,在上課時,給教室隔壁的辦公室打電話,并適當延長打電話的時間,清脆悅耳的電話鈴聲吸引了小學生的注意力,老師根據課本方法并結合生活實際,教給低年級學生正確打電話的方法。“大家一起認真學習,誰掌握了方法,老師就用手機讓他給自己喜歡的人打電話”。學生聽后個個躍躍欲試,課堂始終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中,學了打電話的方法后,我又利用二人小組進行打電話練習,然后抽一至三個小組到講臺上打電話,在這歡樂愉快的口語交際氣氛中,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以物設境,以欲激趣。“物”是最直觀、最形象的口語交際媒體,充分而恰當地利用它,既能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觀察順序,又能讓表達內容形象而具體,初步訓練言之有物。在教學《說說夏天水果的形、色、味》一課,我先向學生展示一幅畫有多種水果的掛圖和一些水果,讓他們認哪些是夏季的水果,接著讓他們說出自己身邊有哪些夏季水果,讓他們說說自己喜歡吃哪一種。這時,口語交際的氛圍活躍,我趁機說:“如果誰能把自己喜歡吃的水果顏色、形狀、味道說清楚,老師就把這種水果送給誰。”這一手段,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得形象、逼真,有的描述得不太全面,有的結結巴巴。這樣,補充說的學生越來越多,有時還發生了爭執,就這一情景中,學生不僅僅是自己獲得一種水果,而且能充滿他們的自豪感——老師“送”的。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口語交際的訓練。
(3)以玩設境,以樂激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低年級學生受生活經驗、年齡特征、詞匯量等因素的制約,如果采用教師講、學生學的方法,學生是被動的。若能適時創設玩樂情境,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玩中鍛煉口語交際。如上《課間十分鐘》,在課前組織一、兩次內容豐富的課間活動,課中先調動全體學生向別人介紹自己的玩樂情景——低年級學生樂于表現自己,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待充分發言后,趁機提出問題。說得好的,可參加下次的校外活動。這一激勵,調動了學生想說愛說主動說的愿望。總之,在口語交際課中,準確把握小學生的年齡、情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說話興趣,讓學生處于想說、愛說、主動說,把每節口語交際課落到實處。
2.借助想象,延續表演
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課文中的故事使他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同時,也活躍了他們的思維,往往學完故事后,他們還會提出問題。例如,教了《小猴子下山》后,學生會問:小猴子空手回家見到媽媽會怎么說,小猴子的媽媽又會怎樣說?等等。我根據這些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進行延續表演。這樣做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表演過程中提高了小學生口語表達和臨場的應變能力。再如,學完《美麗的公雞》一課后,我根據課文中公雞找啄木鳥、蜜蜂、青蛙比美,大家都忙著干活,不理公雞這一情節,結合小學生不服輸的性格特點,假設它們干完了活,能與公雞進行辯論,引導學生再創“辯論”這一雙向互動的交際情景。這樣,有效地體現出口語交際訓練的“整體性”原則。
3.拓寬渠道,創造機會
拓寬渠道,有針對性的組織有價值的活動。可通過故事會、辯論會、朗誦比賽等形式,搭建平臺,創設口語交際環境,并在實踐中交給學生一定的說話藝術,技巧。同時,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的特點。采用電教媒體,借圖片、聲像、表演、語言描繪等,渲染情境,讓孩子們置身其中,樂而動情,進而情動而辭發。
二、重視在日常生活實踐中進行口語交際
1.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進行口語交際
新課標指出:“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的進行口語交際。”只有無拘無束,學生才會樂于去交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才會體驗到交流的樂趣,才能達到學習效果的高效。法國作家阿羅有這樣一句名言:“學校里的同學是比父母更好的教育者。”在二人小組或多人小組的學習中,學生可以較少的顧及按照訓練要求去練習口語表達技巧,大膽的向別人請教不理解的問題,學習與他人就不同意見與別人商量的方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抓住社會生活實踐進行口語交際
學習口語交際可以更好地與群體中其他人交流,而生活中運用又可以反過來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新課標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中講到:“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主動的鍛煉口語交際能力。”[2]因此,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必須通過大量的口語實踐去培養、提高,教師要在教學中精心安排,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活動展開學習和鍛煉,給學生增加交際實踐機會。如《熊出沒》等是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在學生觀看后,組織他們說片中的精彩情節。
3.實地觀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我根據實地觀察內容豐富多彩的特點,帶領學生參觀、瀏覽。觀察某一處景物等,指導學生仔細地、全面地觀察,運用各種感官具體地感知事物,同時設計“小導游”這個環節,鼓勵大家積極當“小導游”為大家解說。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走向醫院、商場等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到醫院看病時,要把病情向醫生陳述,并能回答醫生的問題等。
總之,加強口語交際的訓練是時代向我們提出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教師要想方設法拓寬訓練的途徑,加大訓練力度,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歸根到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都要通過大量的長期不懈的訓練才能有效到位,為過渡到習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作者簡介:
何志芬(1965.9~),女,壯族,籍貫: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2005年畢業于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管理專業。現供職單位:云南省文山州廣南縣蓮城鎮中心學校,職稱:小學高級教師,學位:專科,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