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上個世紀的改革開放有力的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隨之而來的教育改革也是呈現蓬勃發展的趨勢。我國從上個世紀即20世紀末21世紀初期的時候,就大力的推出了改革全國的高校招生的政策。至此,我國的高校開始進行全面的擴招政策的落實和貫徹。通過這項政策的有效實施,由此一來,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我國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才越來越多。并且,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局面逐漸形成。本文的筆者就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現狀問題就分析解釋,并且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提出一定的意見和建議,表達對我國未來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前景的期望,最后我們都是旨在促進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健康穩步的發展,進而促進我國的經濟的健康高速發展。
【關鍵詞】擴招政策;高等教育;現狀問題
一、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現狀分析
本文的筆者就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進程而言,分成以下兩點進行現狀論述:
1.我國的高等教育出現大眾化的原因動機分析
一般來說,從現有的理論知識以及實際的操作經驗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推動高等教育出現大眾化的動機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高等教育體制的內部動力,另外一種就是外部因素的動力。在西方很多的發達國家,由于經濟水平的發展,上層建筑的完善,教育體制的改革動力多數是處于教育體制的內部需求。但是由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獨特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經濟發展的其他原因導致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由于外在的因素所影響的,即我國的高等教育之所以會出現大眾化是因為外部因素的動力的推動作用。但是,其中還是由我國教育制度的內在改革需要的原因。推動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進程發展的最大的一個動力原因,就是在1999年的時候,我國的政府頒布了高校的擴招政策。由此可見,我國的高等教育之所以出現大眾化的局面是由于我國政府進行了有效的引導和干預,從政治制度以及政策上促使了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發展。那么我國的政府為什么會頒布這樣的政策呢?一是由于當時我國由于改革開放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速時期,對于人才的需求缺口量非常的巨大;二是由于傳統的觀念的影響,當時的家庭都鼓勵學生進入大學學習,還有一種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傳統的觀念的影響;三是由于當時的就業壓力以及閑置人員數量非常龐大,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可以緩解當時的結業壓力,一方面可以更好的促進以后的就業工作;四是由于我國的國民教育素質當時的整體水平并不高,需要高等教育進行再教育。綜合以上很多原因,可以了解到為何我國需要積極的促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
2.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的方法
分析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現狀問題,我們必須從實現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方法入手。在其他的國內外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般來說,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實現方式是由于當時社會的需求所實現的。在當時我國的就業人員普遍呈現低素質的水平,專業性以及復合型人才的稀缺,但這些人才的培養都是需要高等教育去完成的。所以說,就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的主要方式,是由于教育系統的擴張方式去完成的,以社會需求為明顯的導向,可以說社會發展的變化,對于我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明顯的指導方式。可以說,我國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式有很明顯的結構復制的特點。
二、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未來發展
1.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思想需要進一步的變革
現階段,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可以看到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走向是非常良好的,在這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的背后,我們必須也看到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很多魚目混珠的院校的存在,由于學生的數量大幅度的增加導致教育質量水平的下降,由此培養出來的高等教育的學生的素質也不如以前了。這些問題都真實的反應了高等教育的指導思想存在局限。高等教育是應該固守傳統的精英化的培養,還是應該順應潮流的發展往大眾化開始發展。傳統的高等教育可以說是極少部分人的特殊教育,而現在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等教育逐漸成為每個青年學生所必備的知識技能水平。由于學生數量的眾多,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傳統的高等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的高等教育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高等教育的形式已經是非常多樣了,例如一流大學、普通大學、職業大學等等幾個層次劃分。
2.深入落實高等教育結構的優化改革 促進我國的高等教育健康平穩的發展和運行
由于當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呈現多種結構模式并存的局面。我們必須做到深入落實高等教育結構的改革措施。對于傳統的高等教育中的基礎性理論性的學科進行壓縮精華的提煉,對于專業性實用性較強的專業課,能夠為以后的就業發展培養職業技能的學科進行重點有效的教學。在整個的高等教育結構上,傳統的高等教育走的是高精尖的路線,而現在,精英式的高等院校可以說是越來越少,更多的高等院校重點工作放在了招生以及就業的解決上,而忽視了對學生專業素養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現階段,我國的高等教育過于的模式化,沒有明顯的特色的劃分,基本上所有的綜合類的高等院校都有著相似的學科分類。沒有很強的職業針對性,以及區域的劃分性。這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現階段高等院校對于專業課過多的重視,導致學生的基礎性學科的能力不夠強,以及對于其他的學科的涉獵可以說是空白的部分。對于我國培養綜合型、復合型人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要深化我國的高等教育結構改革,促進我國的高等教育健康平穩有效的發展。
3.大力發展多種模式的高等教育,實現高等教育與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
在最新的職業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專業性很強、技能型要求比較高的職業的需求空白是非常大的。對于傳統的高等教育而言,想要同時做好理論和實際操作的同時培養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在做好傳統的高等教育的基礎下,我們應該大力推進發展多種模式的高等教育模式,例如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的方面。中職教育是中國教育體制下中一塊特殊而又不可缺少的模塊,它與傳統的普通教育有一定的差別性,它與就業是一種結合十分緊密的教育,要突顯職業技術差異性。現階段我們對于中職教育的重視度非常低,我們應該重視職業教育的作用,做好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利用職業教育的特點去彌補高等教育中職業的缺陷。對于高等教育我們應該形成區域化的發展戰略,本區域的高等教育應該具有本區域的特色,教育目標和教學內容優先做到以本區域為例,做到區域教育為區域的發展做出貢獻。在教育發展的同時,可以為區域的發展做出有效的創新改革,促進區域的經濟教育的整體發展。
三、總結
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現階段還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中,但是在這高速發展的階段下,我們應該看到這其中存在的許多的不足。我們要積極的吸取國內外的優秀經驗發展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平穩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文利.中國高等教育經費來源多元化分析[A].范文曜,閆國華.高等教育發展的財政政策[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142.
[2]李焱.周濟:高校債務要認真解決幾近破產有些言重[EB/OL],2007-0312
[3]謝維和.怎樣公正客觀地看待大眾化的高等教育[N].中國教育報,2007-1-22.
[4]韓民事關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N].中國教育報,2007-6-30.
作者簡介:
劉婷(1982.5~ ),女,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學歷:碩士,職稱:高職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語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