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妍
摘 要:在素質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大背景下,我國職業學校的教學體制也在逐漸發生著變化。隨著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的不斷提升,社團活動在職業學校教育體系中的作用也逐漸得到重視。本文立足于中職類院校的實際,對職業學校開展社團活動的重要性進行探究。
關鍵詞:職業學校 社團活動 重要性
職教系統是我國教育體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職業學校每年都會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基礎性技能人才。因為職業學校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較強,畢業后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技能直接上崗,從事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各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升,職業學校也逐漸認識到這一點,并通過教育教學體制的創新來適應社會的新需求。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社團活動這一教育形式的開展與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職業學校的教育現狀
學生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目前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為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相繼出臺多項扶持政策。但由于國家、社會對于中等職業教育的宣傳力度不夠,部分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識還不足。同時,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學生有更多機會升入高校深造,這吸引多數初中畢業生進入普通高中就讀。因此,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生源多來自中考失敗的學生,學生素質明顯低于普通高中學生。這樣由于存在這些內在因素,使得多數職業學校招收學生的質量不斷下降。
職業學校生源質量下降,學生家長根深蒂固的高中升學理念,造成大部分職校學生對學習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并不看重也不在意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另外,社會上對于職業學校學生形象的負面定位,也加大了職校學生的心理壓力,他們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大部分學生將學習視為自己的負擔,不愿意將精力投入到枯燥的學習中。中等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對書本基礎知識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職業教育則更加注重實用性,重視的是技能的學習和運用,所以大部分職業學校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興趣嚴重不足。
相對于高中學生,職業學校的學生也有其固有的優勢。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的教學方式有所不同,兩者在對學生未來的規劃上也有本質上的區別。受到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學校重視理論學習,而職業教育則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潛能的提升。但事實上,中等職業教育并沒有發展出適合自身的教學體制,就目前我國中職院校教學體制來看,教學組織過于松散也是導致學生質量難以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職業學校要想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除了要優化自身的管理體制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二、社團活動在職業學校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職業學校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日益雄厚,國家對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加大,社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呈現多樣化趨勢。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恰恰是我國職業學校教育體制中需要大力推行、著重建立并實施的途徑之一,可通過各項活動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從學生角度來看,中職院校招收的學生一般學習成績較差,但這些學生性格活潑、開朗,極具創新精神。普通的課堂教育僅僅解決了學生們的共性培養問題,然而要做到針對個性的培養尚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學校應當重視學生個性培養,將教學的重點放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上,因材施教。在職業院校教育優化的過程中,社團活動的引入就顯得至關重要。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便是與人接觸、與人交流,這種主體與主體之間的交流是學生自我認知產生的基礎。學生通過社團活動可以極大地促進自身情感、行為的發展,并通過自身素質的提升來幫助思維和智慧的發展,極大地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使社團活動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更加豐富,更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社團活動針對學生的特點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充分發揮社團在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作用。社團活動的表現形式越多,學生在社團中越能自由地展現和發揮自身優勢。社團本來就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所以它既可以作為職業學校教育教學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學生素質拓展活動的載體。社團活動的中心是以學生對自身能力的認識為基礎的,組織和活動都具有高度的靈活性,這與社會中的項目團體極其相似,學生們可以開發潛質,創造展示自我的舞臺,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對能力的把控和運用,同時也通過這樣的形式提高自己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
社團活動體制的加入可以說是中職院校素質教育改革中最關鍵的一環。由于社團本身是以團體為基本的活動單位,所以通過社團活動也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團隊建設及管理經驗,并提升自身的交流能力和學習能力。
三、以社團為載體,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以往人們只用單一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好壞,覺得分數高就是好學生,分數低就是壞學生,而忽略了學生性格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學校社團活動的開展,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這些不足。而且在進行教學模式創新時,也應當積極地引入社團這一新型的教育載體,通過活動內容的制定提升教育活動質量。將社團活動作為實踐教學的載體,還可以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參與者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鍛煉了技能、掌握了本領。學生社團活動本質上是一種活動教學,是一種融德、智、體、美、勞為一體,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實踐性、自主性活動為基礎的動態、開放的新型教育教學形式。學生社團活動具有思想性、主體性、協作性、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創造性等特點,社團的組織和活動能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智能的全面發展。
1.開展社團活動來提升學生的思想性
社團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與我國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相符。學生作為社團和社團活動的創造者、組織者,可以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可以充分地發揮自身專長,并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與時代的發展進行有機結合,促進主體意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展。這些能力的提升也是當前我國中職教育改革的方向。
社團活動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習活動。中職院校的社團種類有很多,而且是隨著學生思想的變化不斷地豐富,因此在中職院校的社團中不乏學生黨校、團校、女子大講堂、禮儀形象、青年志愿者等社團組織。這些組織是學生提升自身思想認知和思想覺悟的重要基地,具有顯著的德育教育意義及功能。這種社團是學生開展政治學習、理論研討和思想交流的場所。通過對黨(團)的基本知識、法律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素質、法制意識。通過參加青年志愿者社團的活動,學生們走入社區和敬老院,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使學生樹立了無私奉獻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此外在職業學校中還有一些以技術交流和實踐為主的專業社團,這種社團在中職院校的教學體系中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社團中的實踐課堂是中職院校實訓課堂不可比擬的。由于社團的實踐活動形式十分靈活,學生可以自己做主組織實踐,從而發現自身在專業上的不足,并及時糾正自己在專業知識和學習上的錯誤,這對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開展社團活動來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社團雖然是一個學生組織,組織的構成也高度靈活,但社團也有相關的章程和規定,每個成員在社團中承擔著不同的職務,也履行不同的職能,只有成員之間相互配合履行自己的職能才能使整個社團高效地運行。因此在社團活動中,團員之間的配合是至關重要的。在社團活動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協作意識,大家共同策劃、研究,共同享受成功的樂趣、收獲。學生學習如何通過團隊來完成一件事情,為學生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3.開展社團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開放性
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可以讓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溝通更加順暢,友誼更為純粹,從而感受到校園生活的豐富多彩。因為社團是一個較為靈活的團體,組織和策劃也相對自由,現在已經成為職業學校中綜合性最強的實踐類活動之一。同時社團活動涉及的內容廣泛,學生在進行社團活動時往往需要深入社會調查與走訪,這也將使社團活動與社會實際接軌,讓學生面對面廣泛深入地了解社會,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這種開放性的社團活動可以全方位地為學生創造平臺及提升自己的空間。
四、社團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
中職學生畢業后就面臨就業,因此在學校里就要學習掌握職業道德知識,牢固樹立服務和敬業意識,學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系,逐步養成職業道德。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因素中,85%取決于積極的職業態度,15%才是本人的專業技能。”所以只單純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不提高自身職業素質,也是無法達到雙贏的目的的。通過社團活動,邀請一些有經驗的校外培訓師或企業家,為學生進行職業素養培養方面的講座,與學生們溝通、交流和探討,讓學生能盡早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并掌握職業規劃的能力,確定自己的職業價值取向。而且在組織這種學術交流活動時,活躍的氣氛更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與交流,并使學生發揮主動性,樂意去實踐,特別是還可以多多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性工作,來獲取更多的工作經驗和社會信息,為將來走上職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職業學校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職業教育不僅僅通過課堂改革提升教學的質量,還要大力推動組織開展社團活動,不斷發掘和利用學生課余時間的價值,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全方位提升職校學生的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建棟.中職學校社團“活動教學”養成學生綜合職業素質[J].中等職業教育,2012(2).
[2]孟樂文.職業學校社團活動促進學生成長的影響因素[J].學園,2015(12).
(作者單位: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