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芹 門輝華
摘 要: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是在第一課堂教學之外開展的學習活動。本文針對高職英語第二課堂建設存在的問題,從教育生態學視角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運用英語的實踐機會,構建可持續發展的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生態環境。
關鍵詞:教育生態學 高職英語 第二課堂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教育生態學視角下的高職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建設實證研究” (編號:2014zcj010)研究成果。
英語第二課堂是指在傳統的第一課堂教學之外學校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的英語活動的總稱。其基本形式有兩種,一是非競賽性質活動,如英語角、學術講座與報告、舞臺劇表演、英文佳片欣賞等;二是競賽性質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科技英語大賽、實用英語口語大賽、英語寫作大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等。
第二課堂是第一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能夠增強第一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如能使第二課堂教學更好地發揮作用,將為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保障。
一、基于教育生態學的高職英語第二課堂建設現狀分析
“教育生態學”(educational ecology)這一術語是由哥倫比亞師范學院院長Lawrence Creming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書中正式提出的。教育生態學是運用生態學原理,特別是運用生態系統、生態平衡、協同進化的原理與機制,研究各種教育現象,從而揭示教育的基本規律和生態機制的科學,其生態因子主要包括生態環境和作為生態主體的人。
從教育生態學視角來看,我們把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看作是一個微觀的生態系統,其生態因子包括:第二課堂生態環境、教師、學生,它是生態主體(教師、學生)在第二課堂生態環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構成的基本系統。第二課堂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給學生提供更多語言實踐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練習英語的語言生態環境,從而提高其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
然而,就目前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發展狀況而言,并不盡如人意。調查表明,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不高,參與的活動類型也非常有限,大多集中在趣味性強或者與考證相關的一些活動。以應試教育為目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第二課堂的開展和作用的發揮。
通過對筆者學院120名非英語專業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情況的調查問卷和對6名大學英語教師的訪談,結果表明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生態系統中的限制因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缺位嚴重,學生參與度不夠
一方面,很多高職英語教師只關注第一課堂教學,對第二課堂重視不夠,再加上繁重的科研教學任務,導致教師缺位嚴重,無暇顧及第二課堂活動。
另一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只要能考試及格、考取相應的英語證書就行了,參不參加英語第二課堂無所謂。即便有少數學生主動參加第二課堂,也由于自學能力不足,無法得到教師及時必要的指導而失去了參與的積極性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導致教師不愿意指導、學生不愿意參與第二課堂的尷尬局面。
培養自然的人,完整的人,注重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是教育的生態目標。而以考試為目標的應試教育導致教師只注重學生考試分數的高低,而忽視了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培養。
2.教學管理缺乏系統性,硬件配置和資金扶持不到位
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開展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缺乏統籌規劃,形式過于單一,大多是一些對硬件要求不高的活動,并且都是面向全體在校生的,缺乏針對性和專業特色,教師也只是義務指導,隨機性大,無法與第一課堂教學有效銜接,教學管理方面系統性不足。
另一方面,學校對第二課堂的硬件配置和資金扶持遠遠低于第一課堂教學。而且由于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務管理部門對教學場地的安排和使用管理較為繁瑣,導致第二課堂臨時借用場地的現象屢見不鮮。同時,學校活動經費支出對英語第二課堂的支持力度不夠,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
3.評價體系不夠規范,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獎勵機制
規范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高職英語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但是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評價體系依然是以學生的第一課堂學習成績為依據的,學生參不參加第二課堂全憑個人興趣,大部分學生對參加英語第二課堂的好處及作用缺乏科學和理性的認識。
同時,學校對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成績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獎勵機制,參不參加一個樣,從而降低了學生進一步學習和提高英語的興趣和熱情,而對英語教師的評價和獎勵機制也沒有落實到具體政策上,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打擊了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英語第二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基于教育生態學的高職英語第二課堂建設具體措施
1.完善教師參與指導學生第二課堂的制度
在開展高職英語第二課堂過程中,教師充當著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
首先,建立第二課堂導師制度的長效機制,為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各個環節提供有力的保障和切實的幫助。
其次,給大學英語任課老師分配一定數量的第二課堂指導任務,并且將其計入教學工作量中,從而激發教師指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同時,教師要明確每個學生的具體任務,合理計劃安排第二課堂,并且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對活動成果進行有效反饋和評估,從而幫助學生查缺補漏,糾正第二課堂活動中存在的錯誤和不足。
2.系統組織、科學管理第二課堂,增加硬件配置和資金扶持
首先,由系部牽頭成立英語第二課堂管委會,學院教務處負責督導,大學英語教研室統一管理,學院和各系部提供必要的硬件配置和資金扶持。
其次,每年從大學英語任課教師中抽調一定數量的專職骨干教師負責安排和管理,組織協調好各種英語第二課堂活動。
同時,從各個系部選拔一部分英語水平較高、組織能力較強、熱衷此項活動的學生,成立英語第二課堂學生社團,從而協助教師搞好英語第二課堂。
3.規范第二課堂評價體系,建立有效的考核和獎勵機制
一方面,學校要把學生參加第二課堂的成績納入到評價體系中,并制定具體的獎勵政策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同時也可以考慮把學生第二課堂的考核與學分制相結合,課內學分與課外學分都計入學生成績,從而使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常態化。
另一方面,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根據個人情況積極參與第二課堂,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活動過程中得到樂趣,收獲自信。
制定評價標準時,我們要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發揮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和強化第一課堂教學的作用。
三、小結
只有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密切配合,變限制因子為非限制因子,真正發揮第二課堂的語言環境作用,教師和學生互助合作,保持第二課堂的可持續發展,高職英語第二課堂建設才能落到實處,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Lawrence Creming.Public Education[M].New York:Basic Books,1976.
[2]范國睿.教育生態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黃成柱.高職英語第二課堂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廣西教育,2014(7).
[4]蔣秀玲.教育生態學視野下的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建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4).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