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穎
摘 要:隨著中職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發展,中等職業學校越來越認識到音樂教育在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為提高音樂教育的教學效果,本文從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和改革措施兩方面加以論述。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音樂教育 教學改革 中職學生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過:“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的方式適合,它就會拿美來浸入心靈,心靈因而美化,如果沒有這種適合的教育,心靈也就因而丑化。”因此,音樂教育在人才的培養上可以起到其他學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現在我們積極推進和諧校園的創建,在創建過程中非常有必要加強對學生音樂藝術修養的培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歷以及對同類院校的調查,對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和改革措施兩方面進行分析。
一、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現狀
總體來講,音樂教育課在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的現狀并不樂觀,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1.從學校層面來說
(1)教育觀念存在偏差,學校對音樂教育課程的重視不夠。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只將技能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中心內容,甚至看做學校教學的全部內容。很多中職學校都把專業課程開滿、開足,積極備戰各種技能大賽,把音樂教育等素質課程從教學計劃和課程表中剔除,以避免浪費專業學習時間。即使開設音樂教育課程,也因思想上的不重視、教育觀念上的偏差,而使音樂教育課程在很多中等職業學校形同虛設。
(2)教學設施的缺乏,使音樂課沒有效果。目前,各學校的音樂教學設施極不完備,大部分學校沒有專用的音樂教室,沒有教學所需要的音樂器材,沒有訂閱《中國音樂教育》等教育類雜志。設身處地地想一想,音樂教師是在怎樣的條件下進行音樂教學工作的,教學效果也是不難想象的。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音樂器材的缺乏成為困擾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學的重要因素。
(3)師資數量嚴重不足。在中等職業學校,擔任音樂教育的任課教師不僅要承擔相關專業的音樂專業課教學,而且還承擔著各專業音樂課程的教學任務。各專業教學目標不盡相同,周課時數不盡相同,教師所教授的專業較多,教師的周課時量較大,教學的進度難以統一,授課教師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多頭準備。教師往往疲于應對繁重的日常教學任務,很難有時間進行業務學習和提高。
2.從學生層面來講
(1)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年齡大多在十六七歲左右,正處于生理學上叛逆的時期,他們標新立異,衣著光鮮,喜歡“朋克”,喜歡吉他、搖滾、電子動感音樂,欣賞“快男快女”,應該說他們不討厭音樂,但是對音樂課卻“不來電”。原因有如下三個。
一是中職學校音樂教材與高中音樂教材無異,主要講音樂發展史,欣賞貝多芬、巴赫等古典音樂。很多中職學生因為音樂基礎薄弱,不懂樂理,欣賞不了高雅的“象牙塔”曲調。
二是很多中職學校音樂教師授課方式呆板,在課程設計上缺乏新意,講述理論照本宣科。老師講的音樂理論成為學生課堂上呼呼大睡的“催眠曲”。
三是中職學生自身受當下部分流行音樂影響,甘心當外行,對音樂只涉乎形,不研究神。他們片面追求耍酷,唱歌改說詞,輔之以街舞等動感流行元素,美其名曰“玩音樂”,卻對基本的簡譜不求甚解。
(2)學生欣賞內容缺乏正向引導。在信息化和網絡化的今天,學生獲取信息表現為多樣性和多元化。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的限制,很難正確對待音樂教育,很難對取得的信息進行過濾,對一些社會化和成人化的內容也表現為全部接受。社會、學校、家長忽視了對于學生音樂欣賞內容的正確引導,沒有明示哪些內容可以選擇、哪些內容應該選擇,以及對已選擇內容如何進行自我解讀。
二、中等職業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措施
以上所論述方面等原因的存在,導致了音樂教育課喪失了其在中職學校課程體系中本應該有的位置,進而影響了其在實施德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和審美旨趣的培養。基于此,為使音樂教育課回歸本來位置,使中職學生學會審美、陶冶情操、反觀世界、感受美好,使其為中職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服務,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改革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中等職業學校要充分重視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認識到學生在音樂教育中,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啟迪智慧,并能激發學生感知美、創造美。
2.打破教材框架的限制,重新組織開發校本教材
建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自己開發校本教材。開發音樂校本課程,挖掘地方、學校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是音樂教學改革和發展的趨勢。
學校應根據當地的環境、資源條件以及本校的師資情況等教育教學實際,采用選擇、改編、新編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等方式,實施各種活動。把本地區的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在學唱的過程中,能夠融入情境,感受真善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接受區域優秀文化的熏陶,拓展傳統民族文化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播途徑。
3.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設計環節,盡可能多地使用多媒體,以圖片、動畫和影視劇介紹教材中的音樂人物、人物生平及對音樂史發展的貢獻。
在課堂授課上,可以嘗試開展“一人一歌”活動。在每次上課之前,教師輪流讓每位學生唱自己拿手的一支歌曲,作為慣例,兼顧每一位學生,并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使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音樂課堂的活躍氛圍,使學生從對吉他、搖滾、電子動感流行音樂的熱衷轉向到課堂音樂教育,使學生在課堂上也可以“玩音樂”。教師從流行和古典,以及通俗和高雅的相互比較中,加深學生對應知應會知識的理解和認識,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堂,使學生在“玩中學”和“學中玩”,輕松掌握知識,接受美育,陶冶情操,提升個人修養。在筆者所教的音樂欣賞課中,“一人一歌”活動搞得非常成功。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音樂教育課的開展和提升創設更有利的環境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好專業技能知識,有一技之長,而且要加強自身修養,培養音樂等多方面的興趣愛好,成為新時期的復合型專業技術人才。
對中職學校而言,要利用好兩個平臺,一是校園文藝聯歡會,二是文藝社團。音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參加上述兩個平臺的活動,對在活動開展中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給予獎勵,對學生付出的努力要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在活動中發現自我,肯定自身的價值,從而樹立起學習和生活的自信心。
例如有的學生在學習方面放任自流,難以管理,經常在自習課時間逃課到寢室彈吉他。教師對于這樣的學生不要用訓斥,而是要讓他們發現自己的長處,使他們樹立起信心,讓他們對于自己充滿自信,變“硬管理”為“軟疏導”。
三、小結
總之,大部分的中職學生畢業就意味著要就業或創業。要想在就業或創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一席之地,一定要有過硬的綜合素質。而作為德育重要載體的音樂教育,則完全可以使“有志者”破繭而出,為自己增加籌碼。
中職學校的音樂教學還有待更多的有識之士多多獻言,加入探討之列,使中職音樂教育在學校德育工程中彰顯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