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嵐英
【關鍵詞】 數學教學;自信心;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5—0064—01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人的一種積極的心理品質,是培養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的動力基礎,是人格的核心。自信心也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很重要的情緒感受。所以,數學教師要在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有意識地淡化錯誤、降低難度,讓學生產生一種“我能行”的信心。這樣,在學習數學時,學生才不會怕難題、怪題,勇往直前。下面,筆者就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談些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內容,這必然促使每一位教師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改進教學方法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轉變教師角色,讓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要求教師多指導學生想一想,引導學生猜一猜,與學生合作共同做一做。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放下架子,走到學生中間去,從根本上改變以往教師權威者的形象,與學生一起合作、交流,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巧設例題,在糾錯中讓學生找回學好數學的信心
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老師,我們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要給學生鼓勵與信心,讓學生面對困難時不退縮,不逃避,并且積極地面對困難。而巧妙設計例題,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一個重要途徑。
比如,筆者給出了一道計算題,讓學生自己算,然后,再從有些學生的計算錯誤中給他們加以指導。如,
-
佳佳的解法是:
原式=2(x-2)-2(x+2)=2x-4-2x-4=-8
一看就有錯誤,課堂上笑聲一片,佳佳也很不好意思。筆者讓大家看看錯在哪里了。有的學生說,張冠李戴了,把分式運算當成了解方程。其實筆者早就發現佳佳是一個對數學不太敏感的學生,為了幫助佳佳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筆者決定在錯題中給她找回自信。因此,筆者對佳佳說:“你把分式運算當成了解方程,顯然是錯的,但你卻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能否考慮利用解方程的方法來解這道題呢?” 于是學生們積極思考、討論,最后利用方程得到了正確的答案。其實,有時候一些錯誤也是一種開動思維的很好契機,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錯誤中發現新的解題思路,讓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開動腦筋,展開想象,在分析、研究錯誤中得到提升,獲得發展。
三、堅持正面教育原則,多表楊,少批評
中學生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建立在比較崇信的人對其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往往是他們心目中的“權威”,如果教師對其評價是積極肯定的,他們的自我意識、自我形象就要好一些,從而對其取得成功的自信心也相對強一些,反之就差一些。要保證教育成功,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教師就要多表楊、鼓勵、肯定他們所取得的成績。尤其要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充分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當然,有時對學生進行適當批評也是必要的,但千萬不能用貶抑、否定的話語,更不能用“笨蛋”、“不可救藥”等詞語責罵學生。
四、通過適當的挫折教育,加強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學生自信心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幫助他們正確地面對挫折與失敗,以使其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不致因為一次乃至數次失敗而氣餒。教師要創設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品味”失敗,引導他們在成功和失敗的交織影響中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挫折和失敗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失敗后喪失斗志,一蹶不振。頑強的自信心,是在挫折和失敗中磨煉出來的。只有那些能夠不斷超越和戰勝自我,具有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的人,才能取得最后勝利。
總之,在人的一生中,要經歷無數次的成功與失敗。無論我們身處何境,自信都會促使我們奮勇向前。我們的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正值培養自信心的好時機。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在生活和學習中時時處處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并要持之以恒。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