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莉
【摘 要】當今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出現和發展對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影響日益凸顯。本文通過對大數據的概念及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點、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存在的問題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做簡要分析,期望為大數據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幫助。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特點 問題 思考
隨著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和快速發展,不同學科之間的研究出現融合和交叉,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視角和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創新和發展。尤其是近幾年來,各行業的研究和發展都離不開互聯網、云服務等新技術。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受大時代潮流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研究視角也開始向網絡發展。
一、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是IT領域的一個專業名詞,并非傳統結構和意義的數據,它指的是生活中的事物與主體人和電子設備之間相互影響和聯系,這些個體之間形成大量的數據。自從“大數據”這一概念提出后,這個單純的名詞最終演變成了信息的挖掘、搜集、分析和處理方式,肯尼思·庫克耶和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在《大數據時代》這本書中指出,生活里人們之間的行為信息會在互聯網中產生數據流,大數據就是對這些數據做出系統性的搜集和分析,通過分析,對人們在特定時間段里的生活習慣甚至思想行為傾向做出科學判斷,進而將這些準確信息提供給那些需要的組織機構,以促使機構決策向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1]。
二、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短時間內,各行各業的巨大變革和發展已經離不開大數據,也可以如此界定——大數據早就成了如今這個時代的一大標志,在提高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方面,大數據比科學技術的作用更加重大,大數據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影響人們方法論和價值觀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數據時代中,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既面臨機遇,也存在不少挑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數據時代下,也要重新審視和更加重視自己的話語權和主導權,以期更好地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點
前衛思想、國際形勢嚴峻、新潮觀點相互交鋒、輿論沖撞最激烈的地方一直以來都是高校,如今的高校,手機、電腦、平板、移動終端等高端互聯網技術已經普及,大學生獲取新聞、發布言論、吐露心情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大量的網絡信息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和行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在環境和對象上面臨越來越復雜、多變的特點。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國際形勢面臨嚴峻的挑戰
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地球村”的形成,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臨有利條件,也面臨嚴峻挑戰。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互聯網的普及,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許多新問題亟待解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極為緊迫的重要任務。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圍更為廣泛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式是多樣的,比如文獻法、問卷法、觀察法、訪談法等,在運用這些方法進行研究的過程中,往往受到很多因素限制,如研究者的水平和條件,調查環境和被調查者的情況等各方面的問題,研究的質量在各種限制條件下會受到影響。在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選樣研究后進行定向性分析,是研究者通常選用的研究方法。如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定性研究,樣本選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不斷受到質疑。眾所周知,調查數據獲得空間有限,在有限的數據中得到的調查結論固然也會存在有限性。但是,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調查對象的限制可以被突破,研究空間也不斷擴大,不但是某個學校的學生,甚至是全部的大學生都能夠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內容方面也出現全面、深入的趨勢。因此,通過數據分析所得的結論相較于以前更加科學、準確。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構成更為混雜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收集數據和信息更加便利,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很容易便可獲得大學生的思想、行為信息,隨之而來,面臨獲取的大量數據信息,篩選、鑒別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很多時候,信息龐大且雜亂,對數據進行分類的難度加大,在研究過程中,很多無關緊要的信息必然會被采集者收入數據庫,從而對研究的準確性造成一定影響[2]。
從技術上看,收集到的信息一旦進入數據庫,如果與研究無關,除了靠人工技術刻意取消外沒有其他銷毀方式,但是就研究的整體性和客觀性來說,想要使數據更加完整,這些無關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存在意義。因此,教育者不應該過分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僅僅追求精確性,而是要正確對待和承認研究中的雜亂數據,允許這些信息存在,并從聯系和發展的角度進行分析、處理,找到與大學生思想、教育之間的聯系,通過對信息的規律進行研究,探討它們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產生的作用,從而找到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對象呈現數據化
對大學生日常思想行為信息的獲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但是,信息的收集會受到人為、空間或是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效果不一定好,因為信息收集的渠道太單一,問卷調查、討論、訪談等都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因而,信息的時效性也存在問題。在大數據時代,隱形數據代替顯性數據,面對面交流時存在的隔閡和距離感也隨之消失,大數據技術調查到的數據除了生活、學習、娛樂,還包括內心情感、人際關系、思想意識等的深層信息,在這些前提下,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具體和簡單,目標也更加明確。
四、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外來文化的分析及利用不全面
高校一直以來作為文化研究的前沿陣地,其對文化的研究首屈一指,但這些成就僅針對具有一定的數據分析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的經驗者而言。對于剛踏入大學校門或未畢業者來說,對各類文化、數據的理性分析有所欠缺,深挖其中的利弊能力不全,甚至存在斷章取義現象,因而,在對外來文化的使用上也因個體有所偏差,進而影響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層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化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教育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搜集能力成正比例關系。在教育環境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情況下,教育者只有不斷提高信息采集能力、計算機操作能力、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才能緊跟時代步伐,運用大數據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務。但是,從如今的現實狀況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低水平信息化程度,導致教育形式單一,使得教育創新和突破的難度加大。所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轉變思想觀念,提升信息化水平,從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三)大學生思想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存在滯后性
雖然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大數據為其提供的工具和技術,但是問卷式調查、通過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或是人工行為添加等傳統的調查方法仍然是高校教育者最常用的,甚至在對大數據投入應用的高校中,研究者仍然還會采用傳統方式對信息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處理,尤其是某些校園內出現的突發情況,大數據全局性、動態性的優勢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育者無法及時、準確地制定和執行應對措施。
(四)跨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研究亟待深入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化較強的大工程,需要多門科學技術相互聯系、互動,心理、統計、傳播、計算機、通信等多個學科都參與其中,為其提供理論、技術上的支持。此外,多領域、多學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工作中也很重要,因此,交叉研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深遠。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從統計學、心理學、理論課等基礎層次上研究,而且,面臨時代的挑戰和變化,很多人的信心和動力也存在嚴重缺乏現象[3]。
五、大數據時代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強化數據意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化能力
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挑戰,引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斷提高重視意識。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做到如下幾點:第一,對大數據的概念做到全面了解,對大數據的原理和技巧做到熟練掌握和運用,并進行進一步探索,試圖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數據的影響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第二,現在的時代大環境,網絡非常重要,大數據與網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契合點,基于這一點,通過對現存狀況進行研究、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措施;第三,教育者要日益增強數據意識,將大數據的實用性、對維度和廣泛性應用于實踐,開發信息檢索、篩選技術,應用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為其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二)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提高大數據條件下的信息分析實效性
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是大數據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要想信息發揮出最大優勢,需要提高實效性、提高信息實效性的關鍵是采集時找準著力點。因此,不但需要教育者利用網絡掌握和分析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還要大量積累大學生的個別數據信息,通過量變實現質變,從個體狀況出發開展私人訂制形式的教育活動,采取由個別到一般的轉化方式,使得制定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更加科學、可信。
(三)創新大數據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傳統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面對如今如火如荼的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如何將傳統與現代有效地結合是當務之急,對定向、定量研究目標的實現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來說,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4]。首先,當前數據化時代,媒體、企業及相關部門都掌握大量的數據,高校要積極加強與他們的合作,借助這一優勢,挖掘一些自己需要的信息應用于當前的工作,為制定教育策略提供依據;其次,高校之間也要加強合作,實現數據共享,為大數據平臺的建立做好準備,努力使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實現長效性目標,也加強了彼此在技術上聯系和交流,最終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發展;最后,組建課題小組,實現多學科、寬領域之間的交叉研究,使各學科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相互合作下,共同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科學性、高效化方向發展。
(四)提升各級應對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發布準確性
在當今時代獲取信息尤其便利的時候,各類信息突如泉涌,撲面而來,正面有利信息當屬好事,但負面信息也不在少數,而且其更替速度實為迅猛。作為大數據時代下的教育者來說,如果沒有能準確辨別信息發布的真偽能力,沒有經過理性思維判斷數據的好壞能力,一味地接收而無法有利地吸收轉化,那么所出現的情況可想而知是非常糟糕的。因此,必須要建立各級各部門應對大數據時代信息的篩選甄別機制,嚴格控制信息的發布以及數據的傳輸,防止國外不利輿論的沖擊,衡量利弊,做出準確地判斷。
通過以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點、存在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者要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能力,才能適應當前的大數據背景,實現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結合。此外,新事物的出現必然會對舊事物產生影響,但是絕不能單純地對舊事物加以否定,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克服消極方面使其為我所用。大數據已經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只有適應并且努力迎合,才能降低風險,提高效率,發揮正能量。
【參考文獻】
[1]王國軍,劉爽.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理論觀察,2014(01):143-144.
[2]其其格.試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 學報,2015,33(02):89-90,96.
[3]張秀云.大數據時代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