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 李蘇慨 謝祥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化學課堂已不再是單一、枯燥的進行知識傳輸,在化學教學中要促使每一位學生能享受學習、熱愛學習,使他們掌握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須的化學知識,培養他們的實驗能力,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發展,為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展指明方向,而在這一過程中,后進生受智力、基礎知識、學習習慣等因素影響,無疑是讓科任老師比較頭疼的,如何讓后進生也能感受到學習化學的樂趣,使他們化被動為主動,是每位化學教師都要積極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化學教學;后進生;正向轉化;策略
文章編號:1008-0546(2016)01-0000-00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00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學科 ,所有同學的認識水平都處于相對平等的狀態,因此,對于他們來說,能力問題放在一邊,處于同一起跑線的他們,態度將決定化學學習優劣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化學基礎知識、實驗基本操作,還是較難理解的化學原理、化學用語等,只要有恒心、細心、決心,那么化學將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科,而對于化學教師來說,就是要調動每一位學生的恒心、細心、決心,通過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化學實驗的趣味性、一顆與學生做朋友的心等激發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熱情,切不可忽略班級的后進生,必須高度重視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著名的教育學家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堅持不懈的在全體學生包括后進生的發展上下功夫。”倘若放棄一名后進生,對于這名后進生來說,可能覺得又多了一位老師對他不聞不問,而或許就是初中學習生涯中最后一門學科老師也放棄了他,將有可能導致他的心理發生變化,不僅自己不會好好學習,反而會影響到班級的其他學生。[1]從一個家庭來說,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傷害,對于教師來說,隨意放棄后進生,有違教師職業道德,良心上會感到不安,如果讓這種心態肆意擴大,將會使得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窄。對于社會來說,后進生得不到有效的正向轉化,也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尤其是在他們畢業后。因此,學校的責任重大,不僅僅只負責為學生營造傳授新知的環境,也要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在化學教學中,有效實施后進生的正向轉化意義深遠,下面就轉化策略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以一顆真心平等的與后進生做朋友
1. 在絕大多數后進生的心里,從來就沒想過老師會關注到他們,他們的內心是自卑的、不自信的,他們自然也不相信能將學習學好。然而,化學這門學科對于他們是一門新學科,沒有什么基礎可言,而且化學的學科性屬于文理綜合,無需過強的理性思維,需要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也需要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后進生想要突破六十大關并非難事,尤其是新課改后,明確要求初中階段化學考察的知識深度、能力點,所以化學教師要將真實的中考試卷難易情況分析給后進生聽,幫助他們樹立信心,促使他們有勇氣邁出第一步。
2. 不要將自己置于高高在上,注重課堂上與后進生的交流。平時教學過程中要時刻關注這一群體,在課前備課時要將問題進行分類,將較簡單的問題留給后進生,鼓勵他們積極發言。[2]有了第一次回答,他們的信心就會增長,只要老師給予他們充分的肯定,他們的學習熱情自然就會高漲,這樣的情況在我每年的教學過程中都會出現,我跟每屆的學生都會說:不拋棄、不放棄。每屆都有不少的后進生在化學這門學科上較其他學科出現大的轉變,并且課堂上的學習狀態也明顯不同于其他學科,后進生找到了自信后,將會為他們主動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3. 課余生活用真心關愛后進生。如果說課堂是抓緊后進生的主戰場,那課后時間就是優化后進生的學習、生活的重要陣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其實不應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與接受者的關系上,往往師生也能成為朋友,不僅是學習上的朋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這將會極大的提升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喜愛,這樣的情感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是大有益處的,而對于后進生,這份朋友之情更是難能可貴。一方面,在課余時間里,化學教師多找這些后進生談心,問問學習遇到的困難,做他們學習上的朋友,幫助他們樹立能學習、會學習、學好習的信心,對部分難度適中的知識點進行細致分析,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真心,促使他們由被動式的接受學習到積極主動的與教師溝通;另一方面,對他們的生活進行必要的關心,由于后進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多數后進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導致生活的無規律性,幫助部分后進生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行為習慣,而且化學是一門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的科學,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分析,讓后進生明白生活其實是絢麗多彩的,這對幫助后進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是有較大幫助的。[3]
二、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后進生的“雙基”教育
1. 對后進生的基礎知識常抓不懈
受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限制,農村初中面臨生源流失及教育資源不足的窘境,但并代表化學教師就可以弱化或忽視對所在班級的后進生的教育,相反,我們應該更多的關心這一群體,況且現在班級人數驟減,趨于小班化教學。作為一名化學教師,所有學生都處于同一起跑線,而且在后進生中并非都是智力有缺陷的學生,他們中有不少學生都是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他們對學習失去了興趣,也失去了積極向上的心態,所以化學教師可以從這些孩子的心理角度出發,鼓勵他們重振學習的信心,可以從化學學科入手,讓他們有勇氣看看自己的學習能力,通過這樣的方法,屢見成效,甚至少數后進生的化學成績在班級處于前列,這一切都是源于他們對化學學科的信心,而培養信心,首先得從基礎抓起。[4]古語說得好:“千里之堤毀于蟻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隨著近兩年揚州市中考化學命題的結構和方向的變化,已經越來越注重化學基礎知識的考察,更多的強調化學學科的生活性及規范性,還有化學理念例如環保理念、節約意識、綠色化學等。在市局大的方針指引下,對于初中化學教師來說,要及時的改變教學策略,面向全體,狠抓學生的基礎知識,后進生也不例外,比如:元素符號,物質的顏色狀態,氣體制取的原料選擇、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常見氣體的檢驗、驗滿,元素化合價,化學變化的現象描述,物質的溶解等等,這些知識如何來抓,成為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本人常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生生互助。選擇班級中與某后進生關系較好的品學兼優的學生,與其進行捆綁式學習,以純真的友情感化后進生,無論是課堂上的小組合作,還是課后的及時督促,讓他們有前行的勇氣和指引,品學兼優的學生沒兩天對后進生的化學課堂筆記進行檢查,并且將具體情況匯報只課代表,由課代表告知教師,然后老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點撥、提醒。
(2)每位后進生必須要有錯題集,該錯題集專門用于將自己平時做錯的題目摘錄至其中,并且要借助班級優等生的幫助,及時的將每個題目錯誤選項的原因記錄在旁邊,這樣,每次翻閱的時候就加深了自己在某些問題上不能犯同樣錯誤的印象。
(3)化學教師針對每個系統性的、零散性的知識點進行基礎知識的集中梳理,但不是純基礎知識,需加入典型性的習題,加以鞏固,例如:氣體制取,元素符號、化學式的意義,物質的結構圍觀圖等,要使這部分后進生不僅針對性的對中等的知識點加以固化,同時要幫助他們將知識靈活的運用到具體習題中,學會答題。
2. 對后進生的實驗技能要有一定的要求
說道實驗技能,首先得對實驗儀器及基本操作的知識有基礎性的掌握,這也是進入實驗室前必須要具備的素養。也許有人認為化學實驗技能有什么好培養的,更何況是后進生,本人不以為然,化學的相關結論本來就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況且現在對化學實驗技能的考查力度適中,每年中考前進行揚州市化學實驗技能的檢測,只有實驗技能合格,才有資格參加中考的化學答卷。然而,化學實驗本身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吸引,化學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好實驗的魅力,調動后進生的學習化學的熱情,平時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都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所以化學教師對每組的人員分配要仔細考量;對于課外實驗,例如蠟燭的燃燒、自制凈水裝置等,要積極幫助后進生進行實驗前的分析,并及時保持實驗過程中的聯系暢通。
其實,通過化學實驗,一方面可以增強后進生的實驗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強化化學原理在他們心中的痕跡,通過實驗,他們也能更好的對某些化學現象有更深的認識,這無形中已經鞏固了他們的化學基礎知識,因此不能無視基礎實驗對后進生的影響。
三、將后進生“因材施教”工作做細做實
在部分教師的認識中,對待后進生,只需要針對他們進行基礎知識的梳理、鞏固,甚至在少數教師眼中后進生能把基礎知識掌握好就不錯了,但通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正如前面所說,后進生中真正有智力缺陷的學生只是少數,因此在近幾年的化學教學中,“因材施教”已經不再是面對全體學生那么簡單了,面對后進生簡單的鞏固基礎知識,可能更多的是為中考這根指揮棒服務,也是為了學校的年度考核、評優晉級服務,然而從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從化學學科專業素養的培育角度來看,簡單的掌握基礎知識,不管是對取得理想的化學成績還是學生的化學素質的養成,都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應該實施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具體如下:
1. 對待智力缺陷的后進生。以培養他們建立生活中的給簡單化學為核心,讓他們能了解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與化學有聯系,讓他們從情感方面感知化學的魅力,化學使真個世界更加絢麗多彩,認識到化學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 對待非智力因素的后進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基礎薄弱的后進生,對待這類后進生,尤其是在講解第三章抽象知識及語言表達能力強的知識點時,切不可操之過急,針對具體知識及問題時,可結合圍觀模型,借助多媒體、視頻、實驗等方式呈現給后進生,用直觀的方式幫助他們消化。對待語言描述題時,可直接面對面的進行分析表達要領。當然這個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當這些基礎薄弱但比較聰慧的后進生掌握了化學的門道后,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化學專業素養都會有質的飛躍。另一類是學習能力不足的后進生,對待這類后進生,強化基礎知識的前提下,能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例如:植物的光合作用、人的呼吸作用、燃燒是怎么回事、金屬生銹及其防護、環境污染及保護等等,在熱愛生活、熱愛化學的基礎上,對能力范圍內的專業化學問題也能通過簡單的方法進行解答,也就是說知識面可拓寬,但不宜過深。
以上后進生的轉化策略,是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它的可行性或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希望能對一線化學教師面對后進生的教學時起到一定的幫助。今后,在這方面還需要繼續學習、探究,以總結出更好的策略。
參考文獻
[1] 林芳松,陳文等.化學教學中賞識教育與“后進生”的教育問題探究[J].河南科技,2013.03
[2] 謝艷花.淺談化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云夢學刊[J],2007.12
[3] 黃宗元.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后進生.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J],2015.10
[4] 賴成剛.化學教學中后進生逆反心理的應對策略.新課程(教研)[J],2010.01
[5] 吳玟瑜.初中化學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新課程學習(中)[J],2014.12
[6] 陸志高.探索化學教學中轉化后進生的策略.中學教學參考[J],2007.12
[7]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 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8] 約翰·D·蘭斯福特著:《人是如何學習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