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
【摘要】對于國庫監督在財政部門和中央人民銀行中管理中的職能和角色,對于持有不同態度的相關部門和專業學者間的爭辯一直存在。新規定的預算法雖然維持了人民銀行國庫的表述,但同時也明確國庫資金的支配權力屬于政府財政部門。因此,人民銀行與財政部門在監督工作的爭議在未來的時間內將繼續存在。本文從人民銀行國庫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監督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關鍵詞】人民銀行 國庫 監督工作 難點 對策研究
目前,人民銀行國庫部門的監督工作較好的保障了國庫業務的規范性開展。但就外部監督工作而言,國庫部門雖然能夠約束業務的合規性,但卻難以核實國庫業務的真實性。總的來說,基層銀行雖然具有經理國庫的名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難以實現經理的真正職能,集中體現在履行監管職能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國庫監管人員的地位和權威不高。
一、監督工作的難點
(一)資金性質不統一
近年來,地方財政雖然經過了仔細的規范和清理,但只是解決了數量的問題,其賬戶資金數量較大的問題比較突出。財政用戶一共分為兩類:其一,收入匯繳用戶,大量的財政資金滯留在收入匯繳用戶,成為財政收入的調和池;其二,專項支出賬戶,這類賬戶通常以各種特殊理由設立,將財政資金從國庫撥款到這類財政支出賬戶中。其次,非稅收脫離相關部門的監管范圍,成為財政監管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非稅收具有渠道多、收費多元化以及手工操作等特點。據統計,某地區財政預算管理的非稅收達到156項,與稅收收入的比率是1.8:1,財政收入延遲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非稅收的方面。由于非稅收脫離了國務監管的工作范圍,在非稅收的匯繳專戶停留的時間無法計算。
(二)檢查力度不夠
以商業銀行對國庫業務的監管工作為例,受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等各方面的制約,平均一個銀行網點只安排一到兩個人進行為期兩天的短暫檢查,對代理網點的實際情況不夠了解,未能將監督審查的作用進行有效發揮。與此同時,目前的縣級分行的國庫監管工作均設置在綜合股,并兼職辦理國庫、會計等多項業務,工作人員也身兼數職,大部分只能保證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現場檢查工作難以開展。
(三)業務系統不完善
其一,少數銀行系統改造不徹底時,造成國務監管工作資源的浪費。如部分財政部門與商業銀行的分行做到了網絡連接,實現了信息同步,但未與人民銀行的系統連接,有些國庫的數據信息需要人工進行手動錄入,很大程度的占用了國庫的監管資源;其二,上級對下級的管理不及時。TCBS系統正式應用前,上級國庫部門在數據匯總時發現下級國庫數據存在差錯,從而下級國庫部門可以進行及時修改。應用后,省級分庫、縣級支庫在系統運行中處于中間位置,下級國庫的預算收入科目的差錯將直接反映到數據管理中心,上級國庫糾正錯誤的保障作用徹底消除。
二、提升國庫監督工作的有效對策
人民銀行的“代理國庫”和“經理國庫”的爭辯已經持續已久,其重點是人民銀行對財政部門的國庫業務是否具有監督權力的問題。缺乏相關法律規章制度是造成人民銀行國庫監管弱化的重要原因。預算法律的推出再次明確了人民銀行的監管職責,人民銀行國庫業務很難扭轉“出納化”的局面。相關部門一方面需要呼吁上級盡快解決立法問題,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工作人員的崗位實際,認真履行其自身的職責。
(一)嚴格執行規章制度
基層銀行工作人員需要統一部門思想,做好認真審核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政治認識,克服畏懼困難的情緒,嚴格按照國庫管理的要求和制度辦事,規范處理相關業務,避免出現操作中的紕漏,規避外部審計的風險。此外,還應該將強國庫隊伍的建設,為加強國庫監管工作提供人員保障。其一,提高國庫隊伍的專業素養和業務技能,尤其是財務稅收的相關政策和國庫業務方面的知識。通過不定期的召開培訓會議、邀請稅收專家的專門授課、到財務部門進行一線實習等多種形式,使人民銀行國庫工作人員成為“稅收通”,掌握國庫資金的進出情況;其二,針對縣級分行人員少、平均年齡偏大的現狀,按照“一級國庫一級財政”的要求,適當調整基層人員的職責范圍。例如人數較少的縣級分行,只需要行使國庫的核算職能,監管職能受中心分行的形式管理;對外統一形式國家國庫的名稱,以相互制約為監督原則,對國庫人員進行合理的分配,規范其業務的操作行為,化解和防范國庫業務的資金風險。
(二)探索國庫監管新模式
需要相關工作人員創新思維,探索出國庫監管工作發的新途徑。其一,是完善部門之間的協調體系。進一步加強財政、稅收以及商業銀行之間的溝通協調,積極的爭取稅收審核部門以及人民代表大會的支持和理解,并廣泛借助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管力量;其二,是加大對商業銀行國庫業務的監管力度,進一步探索國庫監管的新途徑,改進國庫監管的傳統方式,拓寬監督范圍,完善國庫業務的監管系統,實現對國庫業務的動態、實時監督與管控。
(三)夯實國庫監管基礎
探索并改造國庫資金的收支流程,夯實國庫業務的監管基礎是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其一,進一步明確國庫是辦理集中收支業務的專門機構,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將集中的收支業務盡可能的由人民銀行直接進行辦理;其二,在國庫集中支付業務的辦理過程中,堅持人民銀行先審核再辦理的手續程序,確保國庫監督發揮審核、核查的作用;其三,是加強代理銀行的管理工作,樹立人民銀行的監督權威,從機制上引導代理分行的履行職責,保障國庫業務的資金安全。
(四)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
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我國國庫收付業務中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一,是財政部門、稅收機關、代理分行和人民銀行國庫之間可依托橫向聯網系統,并實現收支直接繳庫、集中收支資金以及支付指令的直接下達、支付和資金流轉,相應的簡化國庫集中支付的財務處理和流程。加快資金的流轉速度;其二,是進一步整合財政與國庫等業務數據信息的有效設備,促成信息的實時記錄、多方共享以及數據及時更新,最終實現稅收財政業務集中收付工作的“智能化”處理;其三,是積極利用國庫資源集中核算系統技術的推廣,延伸國庫業務的服務范圍和渠道,建立24小時開放式的“網上國庫收付”,以滿足各級預算部門和財政稅收部門的收付需求。
三、結語
國庫監督是國庫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賦予人民銀行國庫的一項重要職責。新時期下,國庫會計系統的上線運行,改變了國庫會計核算的傳統方式,但錯綜復雜的財務關系卻變得更加難以解決,通過探索國庫監管新模式、夯實國庫監管基礎、積極推進信息化技術等,有效加強國庫監管工作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張文匯.強化人民銀行國庫監督職能[J].中國金融,2013年06期62-62.
[2]常華清.人民銀行國庫組織體系建設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2年35期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