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學蓮
【摘要】實施了三個多月的“學講計劃”,使學生學習變得更加主動、活潑,使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具體做法是嚴謹科學地活動、歡喜地去游戲、學生的合理分組、學生的合作探究。
【關鍵詞】學講計劃;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小學數學“學講計劃”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讓學生“學進去、講出來”的教學方式。“學講方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作為主要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中要十分注重激發學生業已具備的好奇心,挖掘和發展學生的學習潛力。
一、學生主動學習
1、嚴謹科學地活動
數學的教學要充分體現數學抽象的一面,讓學生感到驚奇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在教學量角器的使用時,在“練一練”中有一題是讓學生體驗直觀判斷有時不一定準確。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課前我把這兩個相等的角畫在兩張同樣大的紙上。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發現這兩個角中,兩條邊比較長的那個角較大,而兩條邊比較短的那個角顯得比較小。然后找三個同學來用量角器去測量角的大小,通過測量發現三個角一樣大,接著讓學生再用量角器去測量各自書上的兩個角,同樣可以知道一樣大。由此體驗直觀判斷有時不一定準確,“眼見不一定為實”。從而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習過的知識去解決,學生由此感到驚奇,從而牢牢的抓住學生的心,使他們積極地去探索,發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效率肯定也會大大提高。
2、歡喜地去游戲
游戲不僅能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人感到輕松愉快,有助于學生高效學習。例如,在學習“升和毫升”時,有一個活動是讓學生制作一個標有1/4升,2/4升,3/4升,1升的容器。在課堂上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原材料,通過動手制作,同桌合作,有的在畫線,有的在測量,有的在倒水試驗,所有學生的興趣濃厚,積極性很高,很快就制作成功了。制作好以后,學生再互相說說自己的發現,這樣做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語言表達能力又獲得了提升。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去獲得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成功,收獲了成就感,同時增強了自信心。營造這樣的氛圍很容易就能達到目標,學生的學習也很主動。
只要學生在活動中興趣高漲,就會很容易掌握了新知識。同時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還會萌發出一些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又會產生無窮無盡的興趣,接下來又再次促進學生創新。學生的學習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自然就會越高。
二、學生的合作探究,與其他同學分享,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同時這也是一個取長補短的好辦法
1、合理分組
實施“學講計劃”首先就要為學生分組,這一點我們數學老師一定要慎重,考慮要周全。如果按照成績來分,將會給以后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同時也會給以后小組間的比賽帶來不公平,會使學習好的小組成績越來越好,而成績不好的小組會失去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成績會越來越差。我個人的觀點,最好的分組應該按數學成績搭配分組。比如我班有45人,5個人一組,分為9個小組。根據平時數學考試的成績,1-9名各分到一個組即1-9組,然后10-18名再分到9-1組,按此法去分組。這樣每組的學生學習水平盡可能做到差不多,而且能保證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有利于實施學講計劃,同時也為后續的小組內學習和小組間比賽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各個小組盡可能的男女搭配,這俗話說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生更細心一些,總結的時候描述、表達得更全面一些,男生動手操作能力更強一些,這樣做可以很好地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小組活動時能更容易一些,學生也會更主動一些。
2、培養探究能力
培養探究能力是數學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個能力培養,對于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幫助巨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盡可能地去創造各種機會,有意的去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比如在學習“觀察物體”時,讓學生準備了多個相同大小的正方體,在教學時,讓學生去擺放,然后分組去觀察擺放的實物,總結它們的特點,最后在全班進行總結,使學生對實物有很深地了解,而且在腦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便于今后的學習,以后他們就會看圖去想象。通過自己的觀察和總結,對本課的知識點把握得很牢固。這部分內容在以后的練習和考試中可以說全班同學都能正確完成,極少有人會在這方面失分。
我們都知道教無定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效果明顯就是可取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要求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積極指導學生探索正確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學習數學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注重思維的訓練,引導學生真正地學進去,大膽地、準確地講出來,合作共進,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我非常信任這種學講模式,相信學講方式一定會更好地為小學的數學教學工作服務,在數學教學中一定會取得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