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青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大龍華中心小學,河北 易縣 ?074200)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教育也不斷優化升級,其中“四讀法”的發展便是其中代表。現在很多小學提倡語文課堂上運用“四讀法”進行教學,其目的便是教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被動接受者;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只需不斷對學生進行激勵,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教師應將自己定位為學生的引導者,讓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探索;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對學生的教育應不斷深化。這些構成了“四讀法”教學的核心。
關鍵詞:四讀法;主觀能動性;學習熱情;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2-0098-01
引言:新課標要求當代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應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倡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和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再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應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思考、興趣、經驗及靈感參與到日常課程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發揮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我們所提倡的“四讀法”便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和學習,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習的主動權交至學生手上的一種教學模式。
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讓學生一遍又一遍重復去讀課本文章,不僅會使學生顯得很疲乏,越讀越不想讀,甚至就是簡單的應付差事;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俗語說的好,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中教師應嘗試安排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讀書的時候感覺好玩,有意思,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教師既能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還能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比如教師在教授《群鳥學藝》時,通過“四讀法”來對學生進行逐步提升。一讀,我們要求學生自由對全文進行通讀,若遇著生字,讓學生自己結合拼音多讀幾次,在學生腦海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教師在一讀中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二讀需提高要求,此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碰到生字時反復讀幾遍,最好能夠進行相關生字的記憶,二讀中教師也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將學習的主動性交到學生手中;三讀是做一些類似“讀書小能手”的競爭性游戲,主要是同桌之間進行,通過這些競爭游戲的舉辦,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樂趣;四讀主要讓學生聽聽范讀,適當給學生提供課堂上的放松時間,范讀也能規范學生的發音和識字。接下來,便是集中識字,玩一些同識字相關的游戲,如開火車讀字卡等。讀識字過后便是讓學生寫字環節了,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將字寫好,并且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寫字的竅門,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
二、教師用引導和激勵把學習主動權大膽交給學生
當學生完成每個環節的任務時,教師應在指出相應問題及做的較好的地方后多鼓勵和表揚學生,讓學生對完成下一環節的任務充滿信心。譬如學生在完成一讀環節后,教師應先鼓勵表現良好的學生,告訴他們這環節完成的很好,大家讀的很認真、很投入,感情非常飽滿。之后對學生的一些公共性的錯誤給予指出并糾正,然后鼓勵學生去記住所讀課文生字的形和音。之后,再讀幾遍課文,在遇到生字時鼓勵他們提問和記憶。再如寫字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生活小能手都有一雙觀察細致的眼睛,寫字時問問學生在寫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并對敢于提出自己看法的學生給予進一步鼓勵,鼓勵更多的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教師成為引導者關鍵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站在講臺上講四十分鐘,對于教師來講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但這四十分鐘學生能否學到較多東西卻是十分艱難的事情。教師應對引導者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時間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文學大師曾說,語文的學習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不難看出,語文的學習中“自悟”是十分重要的。新時期的教學大綱也要求學生在讀過書后,并對所讀文章有一定思考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圍繞課本知識范圍,指導學生與學生或者學生與教師之間開展交流和討論,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四讀法操作要避免走過程和流于形式
四讀法的運用能讓學生很快適應,但教師和學生一旦對四讀法操作熟練后又會出現學習過程走過場的的情況,每個環節并未真正落到實處。此時,教師心中應有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需結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比如,低年級的學生,重點便是讀書、識字和寫字,將這三點做到,教學目標便達到了。高年級學生便是要在這些的基礎之上,嘗試去思考,帶著自己的想法去讀書,對識字和寫字有一套自己總結的方法。課堂中多想出一些趣味游戲,幫助學生更好的融入課堂,更快的適應課堂小主人的身份。
課堂中“四讀法”的運用,既能讓學生感覺學的有趣,并扎實掌握課本知識,還能對基礎有差異,學習情況層次參差不齊的學生有一個合理的照顧。四讀法的實行,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只是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答疑者,不僅學生能夠牢固掌握課本知識,教師教的也很輕松。“四讀法”,讓學生學得很扎實,學得有趣,又能照顧到有差異、學習層次不同的學生。 四讀法真的讓學生學會了學習,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扎實。因此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我們應盡可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心理特征參與到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四讀教學法不但適用于閱讀、識字教學,也可以變相延伸到寫作教學中。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解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周小山《教師教學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3]潘涌《語文新課程與教學的解放》.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
[4]倪文錦《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