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鴻鳴
【關鍵詞】 化學教學;化學史;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62—01
隨著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推進,學校教育已經從單一的知識傳授、技能傳授,改變為高中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所以高中化學新課程中化學史的教育出現在了課堂上,而且起一定的作用,也是課本內容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高中化學老師在化學教學中,為適應新課程要求,就高中新課程中化學史在史話資料、內容及呈現形式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引入了內容更加豐富的科學史話板塊,從而闡述了化學史教育在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讓學生明白學習化學的深刻意義,化學在我們生活中有無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化學老師要在教學中結合課本內容,講一些化學史,讓學生明白化學的發展歷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一、化學史的教育作用
眾所周知,化學史就是化學科學的形成、產生以及其發展演變規律的反映,是人類在漫長的社會實踐中對大自然化學知識的歷史論述、認識,是化學家不斷探索、發現、創新、研究的歷史過程。為了讓學生認識化學的發展過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老師要在具體的教學中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地穿插化學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對化學的學習興趣。1904年,法國著名的科學家郎之萬首先提倡在科學教學中運用歷史的方法。可見,高中化學教學中結合化學史教育有助于學生加深對化學的愛好與興趣,加強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并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當然,適當、合理的穿插化學史的教育,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化學史教育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不但能起到知識的傳遞作用,而且還能增加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與熱愛。
二、化學史可以讓學生開拓視野
高中生正是大量吸收知識、開拓視野的學習階段,所以在各科教學中老師都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內容和因素,化學教學也不例外。為了開拓高中生的視野,我們可以結合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典型題目,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化學史教育。如舉行專題講座,《古代‘化學家——葛洪》本文轉載于中國中醫,講他是一位怎樣的道學者、著名煉丹家、醫藥學家,以及他的《神仙傳》《抱樸子》《肘后備急方》《西京雜記》等作品如何傳世,還有他在煉制水銀的過程中,發現了化學反應的可逆性,他指出,對丹砂(硫化汞)加熱,可以煉出水銀,而水銀和硫磺化合,又能變成丹砂。他還發現用四氧化三鉛可以煉得鉛,鉛又能煉成四氧化三鉛,等等。這種關于化學的歷史雖然有點遙遠,但和今天的化學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作用,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他們的視野從課堂上引入到廣闊的歷史世界中,從而調動他們對化學的求知欲。
三、化學史的多樣性讓學生更易理解
高中化學中滲透的化學史,已經不只是一些文字的敘述故事,也不是一個單調化學家的名字,而是以彩陶、雕像、透明金剛石薄膜、古畫等形式呈現多種多樣、內容豐富的化學史。在枯燥的文字中也增加了不少有趣的配合文字說明的圖片,通過這些圖片的鮮艷色彩、具體數據、重要史實,還有適當的文字說明或描述,讓學生更真實、直觀、親切、深刻地理解化學的發展過程,使得化學史知識更直觀、易懂,更接近于生活,也更加能提高高中生的閱讀興趣,進而豐富他們的想象力,啟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有效地投入到學習中,理解并掌握更多的化學知識。比如,化學在解決人類面臨的一系列危機方面的歷史故事,如能源危機、環境危機和糧食危機等。這些實例能大大激發學生對化學的敬畏心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高中化學是高中的主要學習課程,所以,要在教學中通過滲透化學史來增加化學的趣味性、生動性,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讓學生了解化學的發展歷史以及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關系作用,從而了解化學的本質和價值。隨著化學教育的改革,化學教科書也會隨之不斷改變、進步,化學史的滲透也會不斷增加和深化,化學史的多樣性滲透也將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
總之,化學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已成為化學教育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因為化學史不但能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化學的主動性、積極性,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學習化學的責任感。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