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梅
【關鍵詞】 特殊教育;個別化教育;制訂;實施;教學評估
【中圖分類號】 G424.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4—0076—01
聾生與普通兒童相比較,存在更多的個體內差異和個體間差異,這些差異導致了他們在教育中的特殊需要。因此,作為聾校教師, 應樹立以聾生為本的現代特殊教育思想,在教學中就必須充分尊重聾生的多樣性、獨特性、差異性,最大限度地對聾生進行個別化教育,強調滿足每一位聾生的最大需求,注重對聾生個性的培養和潛能的發掘,尊重其差異,并適應其差異、利用其差異,從而促進聾生健康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制訂科學合理的個別化教育計劃
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前提。個別化教育計劃,是一種根據聾生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制訂的針對每位兒童實施的教育方案,這種方案是通過個別化教學來完成的。為每個聽障兒童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就是在分析每個兒童個別差異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特殊需要,選擇最合適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選配最佳的教學方法,努力保障兒童個體逐步實現其發展目標。
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時要注意三個方面:首先要以聽力障礙學生為主體,重視他們的特殊需要。個別化教學主張教學要適應學生的需要,要求聾校教師要以學生的特點和需要為出發點來組織教學,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根據不同學生的特殊需要來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活動,控制學習速度。其次要實施診斷性評價,掌握聽力障礙學生現狀。教師要依據學生知識的積累情況、已有的能力水平,為每一位學生設計適合其身心發展的教學目標。這種教學目標要體現出全面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還必須具有具體化、可測量的特點。最后要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個別化教學要求教師依據聽力障礙學生的興趣、需要和能力來確定教學內容。在同一個班,因聽力殘疾的程度不同,學習的內容也有所不同。如,有殘余聽力的學生可學習口語,而全聾的學生則以書面語為主。
二、課堂教學中有目的地實施個別化教學
“因材施教”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是依靠個別化教學來完成的。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個別化教育計劃對不同學生制訂的目標,采取多種教學手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詞語教學時,看圖配對詞語卡片是相對較簡單的環節,就請C類學生來參與。而對于B類學生,就組織他們進行看(聽)話指圖的環節,以求進一步培養他們理解和看(聽)話的雙重能力。能力較強的A類學生可要求他們看圖說(寫)句子或用詞說(寫)句子。在為每一個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步提高學習任務的難度,直至發散學生們的思維,提高其語言能力。但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指導,這一環節集中體現在練習設計的分層上。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對于C類學生,設計基礎練習題,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做一些基本的、與課堂例題相近的題目,檢查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促使知識內化,以達成學習的基本目標。對于B類學生設計發展性練習,通過練習一些稍有變化的、比教學內容稍有發展的題目,檢查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對于A類學生,則從深化對概念的理解,靈活熟練的運用,從思維方法和能力培養方面多加考慮。
三、及時做好教學評估,不斷修正個別化教育計劃
個別化教學的評估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評估的目的是讓教師及時獲取學生學習效果的信息,以便隨時調整下一步的教學任務。隨時分析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斷修正,使個別化教學不斷完善。按照常規的要求,個別化教育計劃的評估分為兩種:一種是階段評估,一種是學期評估。
1. 階段評估。階段評估是在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施過程中,定期進行監控對聽力障礙學生的變化進行適當的控制。階段評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監控計劃的進展情況。(1)個別化教育計劃是否準確反映了聽力障礙學生的實際需求。(2)短期目標是否能如期實現。(3)教學策略和方法是否有效。(4)聽力障礙學生在發展進程中是否有新的情況出現。(5)教師在執行個別化教學計劃過程中有無困難和建議。
2. 學期評估。學期評估是個別化教育計劃結束時,對整個計劃實現情況進行的總結性評估鑒定,寫出書面報告,以幫助制訂下一年度新的一輪個別化教育計劃。學期評估的任務有兩種:一是回答出當聽力障礙學生達到各項長期目標后,下一步該怎么辦的問題,對學生新的學習需要和怎樣滿足其學習需要給出建議;二是當學生的長期目標沒有達到時,就要解釋出沒有達到的原因。這需要對個別教育計劃的每個環節逐一剖析檢查,看問題出在哪個方面,最后提出改進方案和建議。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