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紅云
摘要:筆者通過關注音樂特長生的特點,充分挖掘校園里這個特殊的群體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資源,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識讀樂譜、演奏、演唱和綜合性藝術表演方面和特長生的假特長和畸形特長的鏈接著手。為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鍛煉孩子能力,和孩子們的和諧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才華提供舞臺。
關鍵詞:特長生;音樂教學;重要資源
一、特長生的特征——種類繁多,各具特色
學生音樂特長的學習種類較多,按形式分為:器樂類、舞蹈類、聲樂類。其中器樂類又分為西洋樂、民樂兩種。民樂中,以拉弦樂、彈撥樂為主。其中西洋樂的學習者對五線譜非常敏感,歌表演或綜合藝術表演是舞蹈學習者的專長,聲樂類同學能充分把握歌曲內涵,動聽的歌聲給人美的享受。在我的音樂教學中,將充分挖掘特長生的教育資源,提高音樂教育教學效率。
二、音樂特長生——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資源
(一)音樂特長生——擔當識讀樂譜的授道者和解惑者
在我任教的班級里,學校各種樂器的孩子都有,這些孩子因長期學習,對于課本上的樂理知識不僅熟知,還有一定的識譜能力。讓這些孩子在課堂上講些他們已學習過的樂理知識,既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又使他們得到一種成就感,同時也培養了這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心,對其他孩子更是起到潛移默化的推進作用。
[案例1]復習區分《音符》
我請出這個班上曾獲得鋼琴演奏十級資格證書的音樂“特長生”,結合鋼琴演奏,講如何區分這些音程,用C大調的do作為標準音進行不同音符時值的講解,并同時帶領大家邊唱邊劃拍子。在此基礎上,還教了同學們一首打油詩:“圓圓的雞蛋是四拍,球拍加球是三拍,剩下球拍是兩拍,小小蝌蚪是一拍。”(利用黑板向學生展示音符符號)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空前的高漲,不僅很快詮釋了這首打油詩的含義,準確識別了以上四個音符,同時也調動和激發了全班同學對其他音符的認識和正確應用音符的興趣。
(二)音樂特長生——擔當優秀演奏的示范者和教學者
教學經驗告訴我:學豎笛就意味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現象開始出現,怎樣有效的防止兩極分化,使所有學生的演奏技能均衡發展,是我器樂教學中研究的一個小課題。
[案例2] 豎笛教學第一課《sol la si》
“特長生”因有扎實的樂理基礎,再加上后天音樂技能的熏陶、動手能力特別強,無論音符怎么變化,對他們來說,豎笛這個小小的樂器就是雕蟲小技。為防止兩極分化,我在班級中積極開展豎笛一幫一活動,讓一個“特長生”和一個“平常生”結對子。根據各個孩子不同情況,智慧的激勵他們進行“教”和“學”,有效防止兩極分化的程度。
(三)音樂特長生——擔當演唱表演的先行者和感染者
根據低年級學生樂于表演、敢于表演的特點,我充分抓住各個班有舞蹈特長的孩子,用她們的肢體語言表現歌曲內涵,讓學生在準確的音調基礎上感受歌曲中蘊涵的一個美好的寓意,抒發的溫馨的心曲,或襯托出的一個美麗的夢幻等情感。做演唱表演的先行者和感染者。
[案例3]唱歌表演《小寶寶睡著了》
師:我們已熟悉了《小寶寶睡著了》這首歌,請個同學根據歌詞大意說說這首歌曲所表達的含義,并說下歌曲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情緒?
生:天很晚了,小動物們都睡覺了,小寶寶也睡著了。歌曲的情緒很舒緩、柔美。
師: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表演這首歌,邊表演邊思考,怎樣對這首歌進行藝術處理?
生:慢一點唱、(速度方面)輕輕唱、(力度方面)柔柔的唱、(音色方面)。
通過在有舞蹈基礎孩子的帶領下,模仿并感受、讓大家配合歌曲、樂曲用身體做動作,增強學生對歌曲情緒的理解與正確把握音樂的表現要素,同時讓孩子在律動、歌表演的活動中,使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和發展。
(四)音樂特長生——擔當專業演員的管理者和表演者
每當有節慶的時候,是音樂老師最忙的時候。從節目選人、編排節目、服裝設計、彩排、一直到正式演出無不預示著展示音樂特長生風采的時刻到來。這些孩子人人既是表演者,也是管理者。
[案例4]小合奏《喜洋洋》《金蛇狂舞》的順利演出
當時我負責編排一個器樂合奏,在學器樂的精英中有個叫吳小凡的人能力較強,由他一人指揮,正確的指導、把握每一句的節奏、音準。演出那天,因意外有個同學二胡的外弦不行,我也很著急,演出即將開始,如果沒有弦,他將無法上臺演出。就在這緊急關頭,大家紛紛出主意,有的人自愿不演出,把自己的二胡給別人上臺,有的人認為臺上人多不一定注意到,就建議到臺上假拉,最后我決定他臨時改為打擊樂伴奏,在我的簡單指導下就上臺了。雖然演出前增加了一個小插曲,但我們的團隊心更齊了,保證了演出的成功。
三、音樂特長生——需要呵護與關愛
有的孩子是因為家庭的“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而學,有的孩子是因為將來能多一樣技能、多一條出路而學,而有的孩子學特長的原因是看別人學,自己也想學。這些孩子因為不是本身興趣所學,會導致假特長、畸形特長的現象。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應給他們更多的呵護與關愛。
(一)音樂特長生的假特長現象
現象一:音樂特長生中,少部分人有這樣一種現象,隨便拿一首相當于五級水平的曲子,讓剛考完鋼琴十級的學生彈奏,學生說:“不會,老師沒教過”。
現象二:在器樂排練中,每人剛發一份樂譜,人人都試著彈奏并熟練樂譜。檢查練習情況時,有一個孩子只把譜上的音彈出聲,但節奏完全不對,他在其他同學都笑話的情況下,膽怯的對我說:“我回去找我的老師教一下,就能彈的好了。以上兩種現象都能說明孩子學習欲望不強,作為他們的音樂專業老師,應在音樂的要素和形式要素中引領孩子。同時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自信,慢慢讓機械訓練內化為自己的音樂技能,讓音樂特長生真正喜歡上音樂。
(二)音樂特長生的畸形特長現象
現象一:在實際教學中,一個古箏十級的學生,對五線譜的學習情況非常糟糕。,對歌唱表演、即興創造、器樂伴奏等活動也一點不感興趣。
現象二:有個學舞蹈的孩子舞跳的特別棒,但對于樂理知識卻非常陌生, 連即興歌表演都非常困難。
針對這一狀況,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學樂器特長而表演等其他能力薄弱的孩子,要多多鼓勵他們,并多作示范演示,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
總之,只有通過不懈努力,把握音樂特長生的特點,開發音樂教學活動的資源,才能真正讓特長生得到更好的成長,讓平常生受到積極的熏陶,讓他們全都能站在“音樂的舞臺上”微笑,呈現金色童年的異彩芬芳。